牡丹皮的功效與作用
涼血
治血熱發熱、高熱、昏迷、斑疹、吐血、鼻衄,常與生地同用,重者與犀牛角同用。
用於治療陰虛內熱、夜熱早涼的發熱。常與青蒿、地骨皮同用。
可用於陰虛發熱、無汗癥的蒸骨,並可與青蒿、蔥殼、白薇、黃芪配伍。
風熱疹常與花雙、蟬、荊芥同用。
活血化瘀
治血瘀、痛經或瘀血阻滯所致閉經,常與當歸、川芎、桂枝、桃仁、赤芍同用。
治腸癰腹痛,常與大黃、桃仁、冬瓜仁同用。
清肝降壓
用於肝郁火旺,體熱重,頭痛目澀。常與夏枯草、天麻、菊花同用。
牡丹皮的配伍與應用
配地骨皮:牡丹皮性寒、苦、辛,善涼血潛熱,涼血去汗無汗骨蒸;枸杞的皮性寒,味甘,淡。善清陰中虛熱,益陰除汗骨蒸。兩味藥合用,可加強清熱去蒸的效果。故可用於陰虛血熱引起的午後潮熱,兩頰發紅,手腳發熱,蒸骨煩躁,不論出汗。
配地:牡丹皮性硬,微寒,有清熱散血之功;生地味甘、寒、多汁,寒中有滋陰之功。兩藥合用,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性,提高療效,涼血化瘀,清熱通絡,有壹定的養陰之功。臨床上主要用於溫邪入血,出現高熱、舌紅口渴、身上出疹、血熱疹、嘔血、鼻衄等。
配赤芍:兩味藥均有涼血清熱、活血化瘀的作用。牡丹皮長於瀉心經之火,長於清熱涼血,治血熱積滯;赤芍傾向於清肝經中的火,有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兩藥合用,涼血活血之力倍增,適用於溫病吐血、鼻衄、血尿、月經過多、皮膚斑痕等血證。
梔子:牡丹皮味苦,微辛,為血液中的行氣藥;梔子性苦性寒,為氣中補血藥。擅長清氣散郁火,有壹定的涼血作用。辛用以散郁,寒用以清熱,入血則泄血降火。兩藥合用,壹旦分氣,壹旦分血,就有了氣血兩清的作用。臨床上廣泛用於清肝熱,最適用於肝郁上火引起的發熱、盜汗或自汗、頭痛、口幹、月經不調等。
用青蒿:兩藥均涼血去蒸,牡丹皮長於治血熱夾瘀骨蒸,青蒿長於透熱藏陰之邪,兩藥合用可治骨熱挾邪藏陰。
配桃仁:兩味藥均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消腫止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疼痛、女子血瘀閉經、腹痛等。
桂枝:取牡丹皮活血化瘀,桂枝溫陽活血。可用於血瘀所致的胸痛、腹痛。
用白茅根:牡丹皮清熱涼血,化瘀止血,白茅根清熱涼血,利水滲濕,可用於治療發熱或臟火引起的吐血、鼻衄、血尿。
壹種治療牡丹的配方
傷寒毒瘡治如豌豆:牡丹皮、梔子、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木香、麻黃(去根結)。把六味平分,銼成豆角那麽大。每次妳拿壹個三錢畢和壹杯水,煎到七分鐘,把我移開,溫著吃。(盛基宗錄牡丹湯)
治女邪血攻以上,更怒:半片牡丹皮,半片幹漆(燃煙)。水兩分鐘,炒壹分鐘。(《各種證據的辨析》)
對於傷寒、溫病,要積血不出汗,鼻衄、吐血、血瘀、面黃、大便發黑;祛瘀:犀角壹兩,生地黃八兩,芍藥三兩,牡丹皮二兩。上四味,切細,用九升水煮三升,分三次服。(《錢進方》犀角地黃湯)
治療產前出血:牡丹皮、黃芩、蒲黃、白芍、側柏葉。* * *是細粉,早米糊是藥丸。空心白湯100丸。(《女人在密室裏的經歷》)
治女人骨蒸,經絡不通,日漸消瘦:牡丹皮壹個半,肉桂壹兩,木通莖壹兩(銼炒),芍藥壹個半,鱉甲兩兩(醋制,去裙),紅薯根壹個半,桃仁壹個半(湯泡,去皮,尖,炒兩)。粗略的篩壹下七味。每五塊錢,壹杯水半,炒到壹杯,去掉我,不同溫度下吃兩份,每次空餐後吃壹份。(盛基宗錄牡丹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