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聽中醫講“寒從第壹步起”

聽中醫講“寒從第壹步起”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在寒冷的冬天,大家都特別註意保暖。他們早早地穿上厚厚的羽絨服,喝著鮮美的羊肉湯,但腳下的溫暖卻是最容易被忽視的。

天氣轉涼,醫院的病人就多了,尤其是壹些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支氣管炎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這個季節,他們很容易病情加重,出現感冒、咳嗽、便秘等癥狀。

現代研究表明,足部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密切的神經聯系。腳壹旦受涼,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慢,免疫力下降。

這時,潛伏在鼻咽部的病毒和細菌就會乘虛而入,大量繁殖,可誘發感冒或支氣管炎。此外,受涼後腳部的抗病能力降低,也會引起胃痛和痛經。所以老百姓常說“養樹要護根,養人要護腳”。

中醫也有“百病從寒起,寒從足出”的說法,因為足是人體經絡的聚集地之壹,足三陽經止於足,足三陰經始於足。足部分布著60多個經絡穴位,人的腳上有對應各種臟腑器官的反射區,與五臟六腑相通。

《黃帝內經》:“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和冰躺在地上,不打擾太陽。早臥晚起,必待太陽,使誌隱,有私意,有則祛寒暖,不泄肌膚,使氣急奪。這個冬氣應該是養藏之道。反之傷腎,春則麻痹,生者少。”

分析:冬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生機勃勃,藏而不露的季節。在這個季節,水會結冰,大地會裂開,所以人們不要打擾太陽的精神。如果他們想早睡晚起,他們必須等到太陽出現。讓情緒像軍隊埋伏,像魚和鳥藏得很深,像人有隱私,像從心裏得到什麽等等。也要遠離寒冷的地方,靠近溫暖的地方,不要讓皮膚出汗,使陽氣大量流失。這是適應冬季天氣,維持人體藏藏功能的規律。違反這壹規律會傷害腎氣,春季還會導致身體虛弱、四肢冰涼。

原因是冬季身體的封閉功能得不到適當的維持,使得春季供給返老還童的能量較少且不足。

12歲,女,飯前飯後惡心嘔吐3個月,每周兩次1;頭疼1+月,1周兩次。惡心嘔吐與頭痛交替出現,互不幹擾;大便稀,入睡困難,容易驚醒,偶爾四肢酸痛。家長抱怨孩子愛吃生冷,冬天下肢不夠暖和,經常光著腳在地板上走。

分析:寒性飲食、下肢受寒可引起寒濕瀦留,寒濕凝滯於中焦導致惡心嘔吐,寒濕擾清陽導致頭痛。四肢酸痛,大便溏薄,舌苔白膩,都是寒濕的征兆。

溫中祛濁加味理中湯治療寒濕。

黨參炒白術幹姜炒甘草。

大棗、半夏、肉桂和陳皮

茯苓短柔毛藿香雞內金

5次付款後,只剩下壹點點惡心嘔吐,沒有任何不適。小柴胡湯聯合桂苓疏肝湯處理善後。

柴胡、黃芩、半夏和生姜

大棗、黨參、茯苓和桂枝

白術炙甘草

5次付款後,他康復了,並告訴他要避寒保暖。

對於腳冷帶來的不適,我們可以尋求中醫治療,但中醫強調“未病先防”。護理的重點應該在平時,比如穿厚襪子,自覺穿秋褲,選擇艾葉、花椒、生姜泡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