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在發達國家已被廣泛應用於食品、藥品和保健品中。水果糖漿的消費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形式。壹些發達國家在糖果和飲料中基本都是用果糖代替蔗糖。加拿大法律規定,所有飲料必須使用果葡糖漿。
美國是果糖(主要是果葡糖漿)的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果糖消費量已占總糖的40%。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美國飲料、食品和甜點行業,蔗糖被果糖完全取代。到1994年,F-55果葡糖漿已被用於碳酸飲料,在美國每年消耗超過200萬噸蔗糖。以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為例。1981年,兩大飲料公司決定在本地生產的飲料中使用F-55果葡糖漿代替50%蔗糖。從1984開始,都改用F-55果葡糖漿了。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對甜味劑的統計,從1975到1995的20年間,高果糖玉米糖漿的世界產量從70萬噸猛增至1065438+萬噸,占世界糖消費量的8.8%,是這20年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漿消費量增長的原因。
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3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高果糖玉米糖漿產業,總產量超過18萬t。
美國是果糖產品的最大生產國。1995產量達708萬噸,占世界總產量(以幹重計)的70%以上。1996產量達到739萬噸,2003年進壹步增加到12萬噸。結晶果糖的產量也從1981的幾千噸發展到1996的50萬噸左右。
1996年日本高果糖玉米糖漿產能達到146萬噸,生產和進口到結晶果糖超過4萬噸。果糖類產品占17。總糖消耗量的5%。
加拿大果糖產品產量排名第三,1996產量超過26萬t。
中國有巨大的果糖消費潛在市場。我國碳酸飲料、果汁飲料、露酒、糖果、餅幹、糕點、其他烘焙食品和糕點年產量分別為700多萬噸、600萬噸、654.38+0萬噸,是果糖產品的消費市場。
我國果糖的研究和生產起步較晚,仍處於初級階段。90年代初,我國開始生產高果糖玉米糖漿,1998年產量3萬噸,2003年增加到65438+萬噸。到目前為止,中國還不能在結晶果糖方面進行大規模生產。
果糖在中國的應用並不廣泛。前年我國果葡糖漿的消費量不到65438+萬噸,結晶果糖的消費量很少。與美國每年人均果糖產品消費量相比,僅為0。國內2-0.4 42kg,相差100-200倍。
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為我國食品行業很多廠家對果糖尤其是結晶果糖的特性和生理功能認識不夠。果葡糖漿在應用中存在運輸、貯藏和加工方面的困難,我國果葡糖漿的質量和穩定性也不盡如人意。有些廠家對果糖有誤解,不願意使用果糖。有些廠家過於註重價格因素,認為結晶果糖的使用成本太高,而忽略了結晶果糖帶來的產品性能和檔次的提升。相信隨著客戶對果糖特性認識的加深,果糖的應用會逐步發展。
事實上,中國食品行業的許多龍頭企業已經意識到果糖產品的性能優勢,並開始率先使用。比如中國著名的國際飲料健力寶,從1997開始大量使用果葡糖漿。許多企業在出口食品中使用結晶果糖。
制藥行業是另壹個大市場,對結晶果糖的需求將繼續擴大。
國外使用果糖註射液比國內早十年左右。果糖註射液作為不依賴胰島素的新壹代高能營養輸液,在世界醫藥市場上十分活躍,在壹些國家已成為僅次於葡萄糖的第二大註射劑。
果糖註射液在國內尚未廣泛使用。但各種臨床試驗結果令人滿意,醫生普遍反應良好,願意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各藥廠也積極申報新藥,規劃生產。可以預見,國內醫藥中果糖的消費量將快速增長。
總之,我國大規模應用果糖產品的時機已經成熟,在我國發展果糖產品具有廣闊的前景。預計到2010年,我國高果糖玉米糖漿的消費量將達到200萬噸,結晶果糖的消費量將超過10000噸。果糖也有壹些缺點,在應用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1)成本高於蔗糖。
高果糖玉米糖漿的成本高於蔗糖。
但在結晶果糖中,由於生產工藝復雜,技術要求高,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生產,成本比較高。
但果糖的成本與大多數糖醇、低聚糖相當。可以預見,隨著果糖產量的進壹步增加和生產技術的進步,果糖的成本將繼續降低。
2)果糖不耐受
果糖不耐受是壹種遺傳病。因為缺乏B-醛縮酶,吃果糖還會引起果糖1-磷酸堆積,消耗肝臟大量的磷酸儲備,進而降低ATP濃度,從而加速牛奶的糖酵解,造成乳酸酸中毒和餐後低血糖。這種疾病往往表現為自我限制,即不能耐受果糖的人會很快對任何甜食產生強烈的厭惡情緒。
3)應控制劑量
果糖的攝入量不宜過大。健康人果糖的每日攝入量閾值為30 ~ 80 g(平均40g)。過量攝入,尤其是壹次性攝入,會導致果糖吸收不良和胃腸道反應。
另外,果糖代謝吸收快,可以像葡萄糖壹樣轉化為甘油三酯。攝入過多還會導致肥胖和高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