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坐月子這個話題,很多地方的習俗都是壹個月,也就是30天,認為坐滿壹個月身體就恢復得差不多了,但不少地方也有“坐月子42天”的習俗,而且現在很多豐富經驗的月嫂也大多說“現在都講究42天的月子”。
還有些地方更誇張,月子坐三個月,之前在壹篇文章的評論下面就看到過這樣的評論,坐月子時間為三個月,而且不洗澡,想想都覺得煎熬。
坐月子為什麽要做42天呢?產後42天,其實是在醫學上,有壹個專業的名詞被稱為“產褥期”,講的是產後媽媽子宮完全恢復需要42天的時間,因而不少人講究坐月子要42天,就是從這裏來的。
坐月子只坐30天、不足42天,對孕媽有哪些影響?
出於身體恢復考慮,有些產後媽媽也糾結,坐月子到底要做多少天呢?會不會42天更好,那接下來我們壹起來看看30天和42天都有哪些區別。
區別壹、精神和體力
壹般,在產後壹個月(30天)時,新媽媽的精神狀態雖然比剛生完寶寶好很多,但並沒有完全恢復到最佳精神狀態,很多新媽媽們還是會很容易累。
也就是說,無論是從體力還是精力都跟不上,身體還有些虛弱,根本就沒有恢復到孕前的狀態,這個時候如果不註意休息的話,很有可能會留下很多“隱患”。比如給寶寶餵奶時總坐著餵,很多媽媽就會因為姿勢不正確而腰疼,但等到產後42天的時候就會好很多。不過在月子期間,媽媽們也可以選擇壹個“哺乳枕”。
30天和42天,時間上的差距就多了將近半個月,所以身體恢復的程度也是有明顯的差距,如果選擇在42天後出月子,新媽媽的身體基本恢復正常,精神與體力都基本可以達到之前的水平,身體各項機能也都會更好。
我當時坐月子是30天,滿月後我陪媽媽去買菜,走壹趟回來明顯感覺很累,得休息好大壹會兒,又過了半個月後再出門,就不會感覺那麽累了。
區別二、月子病
“坐月子”期間,新媽媽需要細心的照顧,並非“有坐月子的儀式感就不會得月子病”,而是精心照顧、科學坐月子才不會留下月子病。
畢竟生孩子帶來的損傷不是那麽容易恢復的,如果妳在30天後,就認為自己恢復得不錯,出了月子,過起了正常的生活,甚至是夫妻生活,這個時候就很容易造成二次感染和傷害,極有可能落下月子病。
另外,30天出了月子,身體還沒完全恢復到之前狀態,那就可能因為“不小心”落下壹些小毛病,如幹活早留下腰酸背痛、用涼水早以後手腳冰涼關節疼等,都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很遭罪。
從這點來說,為了身體健康、能更好的恢復,就建議坐42天月子,可以降低了月子病的風險。現在不少人會選擇在月子中心坐月子,大多也會選擇42天。
區別三、子宮收縮
我們都知道,子宮在懷孕期間被撐得越來越大,在分娩時,骨盆也會被撐開;經歷壹個孕期和分娩,孕媽的身體會受到嚴重損傷,產後如果不好好休息恢復這些“損傷”,例如過早勞動、經常仰臥等,都會影響子宮的恢復,甚至出現腰酸、尿失禁等問題,帶來不可逆的損傷後果。
42天的“產褥期”,是子宮從被撐大的那壹刻開始逐漸縮小變會正常大小的關鍵時期,那麽這段時間內,不能從事過多的體力勞動,但可以經常用手按摩小肚子,以促進子宮的收縮。
另外,也不宜壹直臥床休息,每天保證適量的活動量,這樣有有利於子宮的恢復。比如做做產後瑜伽、做些簡單家務等。
區別四、惡露差別大
多數女性,會在產後1個月的時間內,將惡露完全排出,但這也是建立在精心護理的前提下,如果新媽媽不註意產後修養和護理,就會導致“惡露不盡”,當妳出月子過早時,可能因惡露未排幹凈,更容易發生感染、貧血等。
所以,這點也要很註意,生完後的前壹周媽媽們不要著急下床,活動量也要適量,整個月子期間,也要多休息,出了避免運動量大外,也要註意衛生,如果情況允許,可以選擇坐42天月子,會修養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