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家裏的老母雞剛孵出十幾只野雞,但是聽說很難餵養,所以想試試養殖,請專家指點。

家裏的老母雞剛孵出十幾只野雞,但是聽說很難餵養,所以想試試養殖,請專家指點。

雞總是叫,可能是因為他餓了,害怕了,冷了。千萬不要給雞喝水。如果剛出生的雞喝水,它會拉肚子,可能會死亡。現在這麽冷,壹定要註意保暖。保暖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可能的話,請用燈光照壹下雞肉,這樣燈光的熱量可以使它暖和起來。

我不知道吃什麽。我明天問問我媽媽,然後回來...小雞從孵出到60天左右被稱為小雞。這期間的培育也叫育雛。人工育雛是根據雛雞的生長發育規律,用科學的方法餵養雛雞。

(1)調節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提高雛雞成活率。

剛孵出的小雞個頭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要到3-4周齡才發育完全。因此,做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是養雞提高成活率的關鍵。雛雞的適宜溫度為:30-32℃,之後每五天降溫1-2℃。壹個月後,如果外界溫度在20℃以上,可以自然給溫,否則要繼續保溫。溫度是否適宜,可以觀察小雞的形態表現:比如小雞擠成壹堆,不喜歡活動和進食,有時會發出“吱、吱”的叫聲,這是低溫的表現;如果雛鳥耷拉著翅膀,張嘴呼吸,拍動翅膀搶水喝,時不時發出“啾啾,啾啾”的聲音,說明溫度過高,只有雛鳥分布均勻,正常活動和進食,羽毛光滑光亮,糞便排出後多呈條狀,睡眠時頭頸挺直安靜,說明溫度適宜。

調節小雞體溫的方法有很多。壹小群小雞可以放在紙箱或木箱裏,盒子裏鋪上幹草或棉絮,襯墊下放上熱水瓶,或者用電燈加熱。大群雞可以在溫室裏保護起來。

此外,如果育雛舍(房或箱)過於幹燥,雞體內的水量會較大,對雛雞的生長不利;如果濕度過高,空氣不流通,雛雞容易生病。相對濕度以55-65%為宜。只要飲水機沒有水,調節方法就能滿足要求;雨季濕度過高時,幹墊可以加厚,濕墊可以及時清理。

(二)及時供水,搞好口糧搭配。

雛雞開始進食前,應飲用0.01-0.02%高錳酸鉀水溶液(淡紅色),以清除胎糞和消毒腸胃。那麽飼餵8%的蔗糖水可以提高雛雞的成活率。最後,餵食。然後,要經常補充飲用水,以免因缺水而猝死。飲水先用溫水,然後逐漸用新鮮幹凈的冷水,防止雛雞弄濕羽毛。

幼雛的餵養不應受進餐次數的限制,應讓其自由進食,然後逐漸減少餵養次數,直至20日齡,每天餵養4次。飼料不能太濕,要松。餵食量隨雛雞年齡增長而增加,但不必每次都餵得過飽(80%為宜),以免消化不良。

小雞混合飲料。根據它的營養需求,需要更高的能量和更高的蛋白質。在壹般飲食中,谷物(玉米、碎米等。)占50-60%;5-10%的麩皮(米糠、麥麩等。);油餅(花生餅、豆餅、芝麻餅等)20-25%。);動物飼料(魚粉、肉粉等。)是7-20%;骨粉和貝殼粉4-5%;鹽0.3-0.5%。青飼料要分開餵,特別是沒有維生素添加劑的時候,餵量不能間斷,大概是精料的30-50%。

不同日齡雛雞的飼料消耗量(克/雞/天)因品種、個體發育和飼養方式不同而不同,大致如下:1-10日齡8 g,20日齡15 g,25日齡16 g,30日齡30 g。

(3)調節適宜的光照,促進雛雞的發育。

陽光照射可以提高溫度,增加食欲,促進消化,促進鈣磷代謝,維持正常生長發育,殺菌。但強光、長時間(包括人工增光)容易使雛雞過度運動,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影響雛雞的正常發育。因此,應采取遮光措施,使雛雞得到適當的休息,有利於消化、增重和蛻皮,還可防止啄肛、啄羽等惡習。適宜的光照和運動時間為:壹周以內的雛雞可以24小時光照,每次餵奶前後運動10-20分鐘。壹周後,如果天氣晴朗,溫度允許,白天可以利用自然采光。最好每天曬壹次太陽,前壹兩天半小時左右,以後逐漸延長。20日齡前,可以讓雛雞每天運動6-7小時(包括餵食時間)。20天齡後,晴天可以全天鍛煉,炎熱季節中午收回陰涼處休息2-3小時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