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鱘魚怎麽養殖?

鱘魚怎麽養殖?

壹、鱘魚養殖技術概述從技術角度來說,開發鱘魚並進行大規模人工養殖比鱖魚和甲魚容易得多。如果能使用廉價飼料,飼料轉化率高,養殖成本低,鱘魚養殖附加值大。鱘魚是壹種適應性強、抗病力強的優良養殖品種。(1)人工繁殖據報道,目前世界各國人工繁殖已研究的種類主要有小鱘、閃鱘、高頭鱘、中吻鱘、俄羅斯鱘、中華鱘、歐洲鱘、史氏鱘、鱅魚及十幾種雜交種。選擇優良的親魚是人工繁殖的關鍵。無論是自然水域捕撈還是人工養殖,都要求親魚性腺發育達到第四階段。若親魚未完全成熟,可暫養在網箱或池塘中,或結合註射催產素促進其性腺成熟。鱘魚的采卵、受精、去骨、孵化等技術與鯉魚基本相同,但對孵化溫度的要求更嚴格。壹般適宜的孵化溫度為15-20℃,7天左右出苗。如果環境溫度突然變化,孵化會受到嚴重影響。(2)魚苗培育鱘魚魚苗培育可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預培養可以從魚苗的卵黃消失開始,到在單獨的池塘中培養。其主要餌料為鹵蟲無節幼體、水生寡毛類、橈足類等活性餌料,配以適量蛋黃和人工配合飼料。後期壹般用人工配合飼料,也可適量投餵小魚小蝦等生物餌料。1997年,俄羅斯學者研究成功了兩種鱘魚專用飼料,效果很好。主要營養成分及含量見表1。Ost-4適用於12-40g幼鱘的攝食階段。Ost-2適用於體重40克以上的繁殖期。此外,為了促進鱘魚的發育,國外學者還開發了許多生物活性劑。如果用牛松果多肽制劑(簡稱BPP)處理8-20日齡幼鱘,其成活率可提高12%-18%,處理後的幼鱘還能消除或降解重金屬的毒害作用。見表2。實驗還表明,每公斤飼料中添加2毫克Komarine Kormogrizin和0.2毫克維生素C,混勻後連續投餵,可增強鱘魚的消化吸收能力,使幼鱘產量提高10%-45%。用以下三種生物活性物質處理幼鱘,可大大提高幼鱘的早期胚胎發育和存活率:壹是用從雞血漿中提取的濃度為400 mg/L的肽肽液SKB浸泡受精卵1小時,幼鱘存活率可提高21%-22%;其次,使用從酵母中提取的濃度為5 mg/L的多核苷酸溶液eneade,浸泡受精卵1小時,幼鱘成活率可提高20%-25%;第三,使用從雲蘚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抗毒素Epine,濃度為10-7 mg/L,浸泡受精卵1小時,可提高幼鱘成活率26%-30%。(3)成鱘養殖可分為小水體養殖和大水體養殖兩種。前者包括室外水泥池、水缸、土池、河渠、網箱養殖等。,壹般用大型魚種精耕細作,養殖壹年左右規格可達2公斤左右;後者放養在湖泊水庫中,多為混養粗加工。池塘養殖幼鱘質量與放養密度的關系。鱘魚工廠化養殖的重要任務之壹是獲得優質魚種。為了滿足工廠化養殖對魚種的需求,俄羅斯目前正在進行池塘養殖條件下的高密度養殖試驗,放養密度為每畝1.5萬尾,是標準放養密度(每畝0.5-1萬尾)的1.5-3倍。本試驗分為不同放養密度的七組。放養密度分別為每畝5000、6500、8000、9300、10000、12000和15000只,飼養時間為40天。可見,提高放養密度會影響幼鱘的生長。池塘養殖幼鱘時,要考慮餌料資源量,放養密度每公頃不超過12萬尾。二、史氏鱘的人工繁殖技術史氏鱘又名施氏鱘、七浮鱘,是產於黑龍江的大型經濟魚類。近年來,中國北方開展了水產養殖。(壹)養殖技術1。魚類的選擇與成熟鑒定人工繁殖的親魚壹般采用黑龍江水域自然成熟的親魚。采捕時間為每年5-7月的繁殖季節。選擇9-13歲的個體,身體無疾病和損傷,女性體重超過15公斤,男性體重超過20公斤。雌魚的繁殖間隔為3-5年。非生殖期的雌雄個體無明顯特征。處於繁殖期的雌雄魚是不同的,但沒有婚姻色彩和偶像化般的擬性。具體的鑒別方法是:欲分娩的成熟雌體瘦弱,口鼻尖,棘尖,體表粘液多,腹壁薄而軟,腹部增大而有彈性。雄性個體的體色和體型無明顯變化,體重20公斤以上的個體大多成熟。檢查中發現,該魚的尾部彎曲成“弓”形,用手輕按生殖孔,精液流出。這時,雄魚可以作為親魚進行繁殖。2.水溫升至16-24℃時可進行人工引產。水溫低時,催產素作用持續時間更長。Lrh-a常被用作催產素。註射方法和劑量取決於親魚的成熟度。基本劑量為每公斤雌魚60-90微克。壹般卵細胞的極化指數達到1/30以上,即可以在ⅳ期誘導排卵。引產總劑量分兩次註射,第壹次劑量為10%,當極化指數達到1/55以上時,註射剩余劑量。雄魚用雌魚壹半的劑量,在雌魚第二次註射時註射。對於成熟度好的男性,不需要打針。註射部位壹般是胸鰭根部。產卵後,雌魚和雄魚被暫時養在分開的池子裏,用流水刺激。註意親魚活動,定期檢查魚體變化。雌魚開始排卵時,遊動活躍,頻繁撞擊水面。經過檢查,可以發現有明顯的卵巢流跡象。當腹部輕輕壓到生殖孔,就可以取卵了。取卵時間可控制在90 min以內,最多不超過one hundred and fifty min,否則會影響受精率。從時間與水溫的關系來看,平均水溫為16.5℃時,作用時間為18小時;當平均水溫為19℃時,作用時間約為11h。3.采卵和授精:通過擠壓收集精液。體重20公斤的個體壹次可排出30毫升精液,甚至更多。公魚可以多次使用。高質量的精液是純牛奶樣的。剖腹取卵或手推取卵。體重15公斤的個體可產2.5-3.5公斤卵,約9-12萬枚。半幹法人工授精。精液的用量為每公斤魚卵10毫升。使用精液時,先用無菌水稀釋。稀釋比例是精液對水1: 200。授精時,將精液放入魚卵中,攪拌均勻3-4分鐘,使精子和卵子充分結合,放置壹段時間,棄去汙水,沖洗幹凈。史氏鱘的魚卵是粘性的,壹般在受精後5-6分鐘出現,15-18分鐘達到最大粘性,所以魚卵在孵化前必須去骨。脫粘劑多為滑石粉或細黃泥。前者制成20%水溶液,後者制成10%濃度。剔骨時,將水溶液倒在魚卵上,不斷攪拌,防止結塊。當魚卵全部呈分散粒狀時,靜置不結塊即可達到脫粘效果。脫粘時間壹般需要30-60分鐘。受精卵去骨後即可孵化。4.史氏鱘孵出的卵大而重,每公斤約4萬枚。最好在微流水的條件下孵化,或者定時攪拌雞蛋。專用孵化器壹般為380 cm× 65 cm× 30 cm,有進排水系統和定時移卵裝置,壹次可孵化史氏鱘卵40萬枚。孵化時,進水5-60L/min,每分鐘使用壹次自動移蛋裝置,孵化率85%左右。此外,雙層籠也可用於孵化。籠子大小為80 cm× 60 cm× 50 cm,每次孵化1 kg卵。方法是在水質清澈、水流速度0.8-1.5米/秒的江灣,將網箱固定漂浮,每20分鐘翻壹次卵,孵化率也在85%左右。孵化溫度為16-24℃,最適溫度為19-22℃。在此範圍內,水溫高時,出膜早,出苗集中,水溫低時,出苗晚,出苗時間長。平均水溫17℃時,放膜約105h;當平均水溫為265438±0.5℃時,放膜約865438±0h。剛孵出的幼體長1.1-1.3厘米,像蝌蚪壹樣,做垂直運動。21℃孵化70 h後,出現泳斑,可以水平遊。(二)魚苗培育技術1。室外普通水泥池可用於養殖魚塘,單池面積約300m2,水深1.5-2m。最好使用符合漁業水質標準的井水。養殖前對池塘進行清潔和消毒。2.絲襪規格為長18-30cm,重50-90g。同池放養的規格要整齊,大小壹致,不同規格的魚苗要分池放養。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0.5-1.0只。入池前將魚浸泡在5%的鹽水中20分鐘,入池後第二天開始餵魚。3.飼養初期可采用蚯蚓進行餌料馴化,之後逐漸改為人工配合飼料。人工配合飼料的組成為:粗蛋白37.82%,粗脂肪5.96%,粗纖維8.48%,灰分14.91%,無氮浸出物20.55%,水分12.28%,粒徑2.0-3.0毫米,每日投餵3次,每日投餵量為魚重的2%。4.投餵期間保持水位1.5m以上,水溫26℃以下,溶解氧6 mg/L(王玉堂國家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