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知道反式脂肪酸對身體不好。但是有壹個常識?順式脂肪酸經過高溫加熱或其他處理後會變成反式脂肪酸,因為反式脂肪酸比順式脂肪酸更熱穩定?。
所以我們現在提倡少吃高溫油炸、油炸食品,比如南瓜餅、炸雞塊、油條等。我們也建議妳堅決把用過的油倒掉,千萬不要回收。
日常烹飪時,油溫不宜過高。可以先把鍋燒得很燙,哪怕有壹點煙,然後加油,然後馬上把菜放進去炒。這樣不僅完全不會影響蔬菜的口感,而且更健康。
炒菜的時候要大火。
不僅要讓熱鍋裏的油變涼,還要記住蔬菜中的維生素在高溫下很容易流失。例如,研究證實,蔬菜高溫油炸2分鐘,維生素C損失30%~40%,每延長10分鐘,損失率增加50%~80%。
所以炒菜壹定要註意煮的時間,大火快炒最合適。尤其是像蘆筍、白菜、芹菜、甜菜、大白菜等葉類蔬菜,長時間油炸、長時間水煮,營養流失更多。
蔬菜焯水需要油。
熱燙不僅可以使蔬菜更加鮮艷、酥脆,還有助於減少澀味、苦味和辣味,如苦瓜、蘿蔔等。扁豆中的血凝素可以通過熱燙去除。但是蔬菜燙漂會造成營養流失嗎?是啊!
所以燙蔬菜要註意:開水裏加點鹽,然後把蔬菜放進去,再加點油。在鹽的浸潤下,蔬菜中所含的色素會充分顯示出來,而油脂會包裹在蔬菜周圍,在壹定程度上阻斷水與蔬菜的接觸,減少水溶性營養物質的溢出,也減少了蔬菜受空氣、光線、溫度的氧化,使其長時間不變色。當然,開水也可以馬上放入冷水中,也可以防止蔬菜變黃。
不同的切肉是不壹樣的。
記住壹句話:橫切牛羊,豎切豬,斜切雞。豬肉肉嫩,肉裏面筋少。只是沿著它切割。牛肉有很多老筋,必須跨過纖維線切斷筋。雞肉和兔肉最嫩,肉裏面幾乎沒有筋。它們是沿著纖維線斜切的。加熱後,菜肴的形狀才能保持整潔美觀,否則菜肴加熱後會變成碎屑。
培根的生粉要放在後面。
為了使肉更嫩,水澱粉常用於腌肉中。腌制肉類時,壹般會放壹些調料:料酒、生姜去腥;鹽是用來調味的;糖和醬油用於著色。料酒鹽缺壹不可,其他看情況。生面粉壹般要後放,因為如果先放面粉再放其他調料,肉就沒味道了。壹般炸、烤的肉菜需要腌制,燉菜不需要直接腌制。
煮好後記得放鹽。
除了壹些必須先加鹽的菜,比如烤、炒。
我們都在說為了健康我們應該少吃鹽。如果在炒菜的前期放鹽,那麽菜熟了鹽的鹹味就沒了。所以,如果鹹味相同,放鹽後的菜整體含鹽量要比先放鹽的菜少。而且炒葉菜的時候,如果先放鹽,會讓蔬菜的鮮味和維生素流失,蔬菜的顏色也不好。
炒菜後放鹽,不代表關火就放。這取決於蔬菜的種類。關火前可以放葉子,8、9分熟的時候可以放根和肉。
沸水烹飪的好處
用開水煮飯可以縮短煮飯時間,保護米飯中的維生素。大米含有大量澱粉。用開水煮飯時,溫度約為100℃(水的沸點)。這樣的溫度可以使米飯快速煮熟,縮短煮飯時間,防止米飯中的維生素被長時間高溫加熱破壞。
而且開水可以揮發其中的氯,避免破壞維生素B1。維生素B1是大米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我們平時用的自來水都是加氯消毒的。如果我們直接用這種水來煮飯,水中的氯會破壞大米中的維生素B1。用開水煮飯時,氯已隨水蒸氣蒸發,大大減少了維生素B1等B族維生素的損失。
蔬菜熱燙中的註意事項
烹飪時有壹個步驟叫焯水,但並不是所有的蔬菜都需要焯水,但從養生的角度來說,焯水可以去除蔬菜中的農藥殘留,去除草酸、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
1.壹般草酸含量高的葉菜,如菠菜、馬齒莧、莧菜、鮮筍、苦瓜、茭白等,草酸含量較高。草酸會和腸內的鈣結合形成結石。漂燙後草酸含量可降低30% ~ 80%。燙漂方法:葉類蔬菜最好燙漂5~10秒,否則會損失大量維生素。焯水後可以煮,也可以冷水後冷藏。
2.容易產生亞硝酸鹽的蔬菜,如香椿、芹菜等。這種蔬菜最好不要存放太久。時間越長,亞硝酸鹽就越多。還能與蛋白質形成致癌物亞硝胺。漂燙法:沸水5~10秒可去除70%的亞硝酸鹽。
3.自身帶有毒素的蔬菜,如豆類、鮮黃花菜、蕓豆、扁豆等。,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素,不熟會引起嘔吐、惡心等中毒現象。新鮮的黃花菜含有秋水仙堿,也會引起中毒。漂燙法:將豆子兩端洗凈去節,用清水浸泡5分鐘,再放入沸水中煮5分鐘。新鮮的黃花菜也是壹樣。
4.菜花、西蘭花等不易清洗的蔬菜含有大量農藥殘留。
漂燙方法:沸水1~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