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已經分析過成本。售價增加800元(6代)時,成本只增加了100元左右,妳多賺了700元。無論是哪壹代,大容量版本的利潤都明顯高於小容量版本。
只有乞丐版和富人版,沒有中產版,就像餐廳只有饅頭、鹹菜和松露鵝肝壹樣。妳覺得很酷嗎?
還記得當年的iPhone6嗎?2014下半年。
當時的情況是16G捉襟見肘,64G有些浪費。最常見的容量是32G,而幾乎所有的安卓旗艦機都是32G。-這個時候蘋果砍掉了32G的規格,16G直接跳到了64G。還記得16G叫“乞丐版”,不到壹年就有很多人瘋了。
然後iPhone6S發布半年左右,2016上半年。
當大家都習慣了64G,按照64G的使用習慣使用手機的時候,6S的產品線悄悄砍掉了64G,32直接跳到了128。此時距離蘋果砍掉32G版本,也就是傳說中的摩爾定律周期,正好壹年半。
然後iPhone7發布了。果然沒有64G版本,32直接跳到128,強迫用戶買128G,同年的新6S也是如此。
(在評論區,妳能仔細看看64G6S嗎?6S賣了半年多,第二年6月左右64G就停產了,9月初正式下架。妳買64G有什麽奇怪的地方?可以去官網驗證壹下還有64G嗎?而這個確切的時間與問題無關。
現在輪到iPhone8了,2017下半年。
128G版本已經被大量消費者馴化了壹年半,是時候再殺壹次了,所以如妳所見,砍掉128,64直接跳到256。距離上壹次64斷又過去了壹年半,又是壹個摩爾定律的循環。
蘋果以13%的市場份額,拿下了90%的利潤,真的是壹騎絕塵。
評論區有人說,相當於“同等價位買了更大的手機”,他們來來回回。
我:有這樣的洗法嗎?
1.哪個品牌不是越做越大?數碼產品性能逐年提升不是扯淡嗎?為什麽不說前年買A9,去年買A10,今年買A11?
問題的重點在於,蘋果每次都“恰到好處”地砍掉大多數人最適合的版本,其他品牌都沒有人這麽做,這和產能越來越大不壹樣。
2.真的是壹樣的價格嗎?水果6s-5288/6088,水果7-5388/6388,水果8-5888/6688,妳告訴我這是壹樣的價格?
任何“大容量是趨勢”的論調都無法解釋為什麽蘋果砍掉了中間的128,而不是更小的64。
有人讓我拿出證據,128G是最流行的版本。
整個手機市場(旗艦機)的分布也非常明顯。當時32G是其他品牌的主流。當時其他品牌的“中國版”逐漸從32變成64,現在逐漸變成了128。
去年華為Mate9和小米5/5S都是低配32/中配64/高配128,而三星Note7和壹加3才64。
今年上半年,三星S8、華為P10、小米6、壹加5成為低配64/高配128;
新發布的小米mix2和三星Note8 E8變成了低配64/中配128/高配256,即將發布的Mate10也是這個配置。
證據不是很明顯嗎?市場主流“中配”從64逐漸過渡到128的證據,蘋果每壹次下調都是市場的中配。
還有,蘋果選擇了64和256,說明最佳值在兩者之間,蘋果自己就是證據。另外,自從果6砍了32G,果7砍了64G,投訴鋪天蓋地。妳看不出來嗎?
有人說我上面說的都是廢話,那我就用數據說話吧。這樣好了,為了妳的話,我去JD.COM查了半天記錄。如果妳不相信我,請妳自己檢查壹下。
iPhone7沒有64g版本,JD.COM 128g版本出貨量比256g版本高出近百倍。具體數據如下:
版本128g:黑色76000臺,金色310臺,玫瑰金58000臺,銀色18000臺,亮黑色53000臺,紅色30000臺,共計266000臺。
256g版本:黑色700,金色1000,玫瑰金800,銀色500,亮黑色0,紅色70,* * 3070。
同誌們,近百倍是什麽概念?要砍的話也砍256,就不是128了。
如果有人說JD.COM不算,那我應該去蘋果公司拿財務報表嗎?去他媽的。自己去拿吧。
還有人拿了華為P10,壹加5,小米Mix2,三星S8的銷量。
首先,三星S8可以插存儲卡,用戶對機身的存儲並不敏感。只賣64,沒什麽好說的,直接跳過。
其次,華為P10和壹加5,其64g版本銷量占總銷量的80%左右,證明了64g是主流需求,這很好,但是請問,當時蘋果賣的是哪個型號?是iPhone7!它砍掉的不就是64g嗎?
然後下半年小米Mix2發布,128g版本銷量已經增長到40%左右,充分證明市場需求正在從64向128轉變。合理預測128g將成為未來壹年的主流配置。
最後,蘋果8/8P/X的銷售周期和使用周期都比安卓長。大部分銷售周期將在明年,使用周期將在未來兩年。綜上所述,蘋果8/8P/X砍的128g是其銷售周期和使用周期中的主流配置。
證明完成。
庫克已經鉆進了錢堆裏,其他人忙著給他掃地。妳是精神股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