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鱟變形細胞溶解物含有壹種大分子非特異性蛋白致敏物質。食用鱟變形細胞溶解物可引起皮膚過敏斑疹、紅腫、瘙癢,嚴重者可導致過敏性休克或致命的毒性反應,中毒死亡率高。這壹現象早在《中國海洋醫學雜誌》第三期1988,與廣西海洋研究所梁光耀等人報道的“廣西沿海鱟屬毒性調查初步報告”壹致。
2.馬蹄蟹的肉中含有大量的環狀酰胺嘌呤類化學物質。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嘌呤類物質在體內代謝不完全或蓄積不充分時,是導致痛風疾病的重要原因。
3.鱟的血液顏色是藍色的,因為鱟血漿的主要成分是血藍蛋白,重金屬有機銅(Cu2+)為每1ml血藍蛋白0.28~0.31mg(鱟離開水面的時間不同)。按每只鱟(雌雄)的平均重量比,成年鱟的血漿和肉中分別含有600~1300mg這種銅自型(Cu2+)。
根據醫學研究,這種重金屬(Cu2+)進入人體後,主要隨著血液循環在肝臟和腎臟中積累。對於肝、腎功能不全者,可加速肝細胞壞死或肝硬化的發生發展並引起腎功能衰竭、氨中毒等並發癥。此外,這種物質(Cu2+)還會引起人體造血功能障礙,影響兒童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
鱟變形細胞溶解物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法律禁止商業交易和食用。馬蹄蟹在地球上的出現可以追溯到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目前發現的馬蹄蟹化石約有31種,馬蹄蟹在進化過程中變化不大,因此被稱為“活化石”。中國鱟壹般生活在深海區,每年6-8月回灘產卵,對沙質、溫度等自然環境要求較高。
福建平潭島是世界聞名的中國馬蹄蟹產區,當地的馬蹄蟹產量壹度位居中國第壹。但由於福建人愛吃馬蹄蟹,大量捕撈以及各種原因,到上世紀末,平潭中華馬蹄蟹已經難覓蹤跡,成為瀕危物種。多年來,平潭縣和福州市政府不斷加強對中國鱟的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捕捉、馴養、繁殖、經營、利用、收購和銷售中國鱟及其產品,加強對中國鱟的保護。但由於中國鱟生長周期長,幼體中國鱟需要生長近13年才能繁殖,保護形勢十分嚴峻。
鱟(馬蹄蟹)是壹種海洋節肢動物,屬於瓣口目劍尾目。鱟為蟹形,體綠褐色或深褐色,覆有硬殼,有四只眼,其中兩只為復眼,頭和胸甲前端有兩只眼。雖然馬蹄蟹可以向下拍打鰓來推動身體遊泳,但它通常會將身體彎曲成拱形,潛入泥中,然後用尾劍和最後壹雙腳推動身體前進。
現有三個屬:兩個分布在亞洲沿海,壹個分布在北美沿海。最著名的物種是鱟,這是唯壹的美洲物種,長度可達60厘米(2英尺)以上。另外三種:中國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大鱟(T. gigas)和圓尾癌蠍(Carcinoscorpinus rotundicauda),分布在亞洲,從日本到印度,在形態和習性上與鱟相似。
分布於亞洲和北美洲的海岸。
美國馬蹄蟹分布在北美東海,即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以南,沿墨西哥灣尤卡坦半島至美國緬因州海岸。即從19度到北緯45度的狹窄海域。
中華鱟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和福建沿海,主要產地為湛江、北海、長樂和平潭。國外分布在日本、菲律賓等地。
南方鱟,分布於印度、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
馬蹄蟹分布在印度和孟加拉國。泰國、印度尼西亞。中國,欽州、北海、儋州、臨高、澄邁、海口也沿海分布。
馬蹄蟹出現在數億年前,並繁衍生息。壹方面,馬蹄蟹繁殖能力強;另壹方面,馬蹄蟹口感差,食用後容易出現過敏反應和中毒性休克。由於鱟特殊的生理和毒理特性,人們很少捕殺它。但近年來,由於壹些人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食用馬蹄蟹對健康的危害,壹些小商販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盲目炒作,故意誤導,致使這壹古生物馬蹄蟹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人們應該重視這種亂捕亂殺東方鱟,無視消費者生命安全的行為。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