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宜品種的選擇品種的選擇不僅要考慮氣候、肥水條件,還要根據人們的飲食習慣和大白菜的不同用途選擇不同的品種。如果自己種自己吃,可以選擇中早熟的小樹品種如晉綠75。如果收獲後出售,可選擇高產的中晚熟品種,如晉綠80、白潞3號、京新3號、康峰85等。近年來,高溫導致的大白菜軟腐病較為嚴重,今年種植時要註意選擇抗病品種。另外,大白菜要避免連作,在同壹塊地連續種壹個品種非常容易感染病害,可以根據情況更換品種。
2.提前上市的白菜要在8月初播種;立秋前後3-5天播種冬儲大白菜為宜。生育期長的晚熟品種可早播,生育期短的中熟品種可晚播幾天。從近幾年的生產情況來看,前期高溫不利於幼苗生長,早期收獲不利於貯藏。如果選擇的種子不是生長期長的品種,最好在幾天後的立秋種植,結合高壟栽培,可以明顯緩解病害。
3栽培技術要點
3.1種子處理。為了預防霜黴病,可以用占種子重量0.3%的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為防止黑斑病,可將種子用50℃溫水浸泡25分鐘,涼幹後播種,或用占種子重量0.2-0.3%的50%撲爾敏可濕性粉劑拌種。種子150克與豐菱50-100克混合使用可預防白菜軟腐病。
3.2播種:首先修整苗床,然後澆水。當90%的水分已經滲透時,將處理過的種子均勻地撒在畦面上,然後撒上壹層厚度約為1cm的細沙,出苗後移栽。也可以直接播出。直播用種量為每畝200克,壹般每穴2粒。直播費工,但整體長勢比移栽苗好。直播要先修剪邊框,寬度50-60厘米,壟寬20厘米,穴深2-3厘米。應該徹底澆水、播種,並用薄土覆蓋。株距為50 ~ 60厘米。
3.3水肥。澆水:大白菜從團棵期到蓮座期溫度逐日降低,天氣溫和。這裏可以適當用水來保持土壤的幹濕。蓮座期末期可適當控水幾天,第三次追肥後再澆水。大白菜進入抽穗期後最需要水,所以下蹲後要澆壹次水。然後每隔2-3天澆第二次水。此時如果土壤開裂,側根會斷裂,細根會死亡,影響結瘤。以後壹般5-6天澆水1次,保持土壤濕潤。施肥:播種前基肥提倡多施腐熟有機肥,“苗肥”可與基肥配合使用。基肥不足時,可在前3-4片真葉期每畝施尿素10公斤,撒在幼苗兩側,立即澆水,稱為“苗肥”;第二次,定苗後,每畝施硫酸鉀復合肥15-20kg,施於田埂兩側的犁溝中,稱為“植生肥”;第三次在團棵期每畝施尿素25-30kg,過磷酸鈣10-15kg,肥料施入溝或穴中,然後培土。註意:為了防止大白菜燒心腐爛,應盡量避免銨氮肥。此外,由於大白菜是喜鈣作物,在團棵期至抽穗前期噴施0.2%硝酸鈣或氯化鈣溶液2-3次,可防止“幹燒心”。3.3苗木管理。是指從萌芽到聚樹階段的管理。此時應及時間苗、定苗。拔十字和3-4片真葉時,苗1次,除雜草、病苗、弱苗。5片真葉時要定苗,苗間距10 cm。高溫幹旱年份,後期要定苗,使苗密植,覆蓋地面,降低地溫,減少病害發生。而且適時中耕,中耕要淺而不深,因為大白菜根系淺,原則是不傷根不傷葉。如果有草,盡量用手拔,以免經常除草,傷根,從根部傳病。苗期遇大雨漬水,應及時排水,防止漬水。
3.4蟲害控制。大白菜的主要病蟲害有蚜蟲、菜青蟲、甜菜夜蛾、軟腐病、霜黴病和病毒病。蟲害可以通過交替噴灑辛硫磷和阿維菌素來控制;軟腐病可以用銅制劑和抗生素預防和治療;霜黴病可通過交替噴灑銀蹄、甲霜靈和安可來預防和治療。
4.捆綁式大白菜生長後期,天氣多變,氣溫逐日下降。為了防霜凍,要及時捆紮。壹般應停止澆水10-65438+
5收獲期盡量延後,不能太早。結合天氣情況,在防止凍害的前提下,盡量推遲采收,壹般在小雪前2-3天及時采收;采收後曬幹2-3天,以降低外葉含水量,便於窖內冷藏。
6蟲害控制
6.1大白菜有三大病害:病毒病、霜黴病、軟腐病。
6.1.1病毒病:又稱孤丁病、麻風病。主要在苗期,容易出現高溫幹旱。防治方法:降低土壤溫度,及時防治蚜蟲。噴灑1000倍冰之靈溶液或600倍病毒靈溶液和2000倍抗蚜威溶液或2000倍蚜啶溶液防治2-3次。
6.1.2霜黴病:又稱“枝黴病”、“白黴病”。主要發生在蓮座期到心包期。用75%百菌清500-600倍溶液,或40%磷酸150-200倍溶液等。連續2-3次。
6.1.3軟腐病:細菌性病害。發病時,用農用鏈黴素150-200倍液噴灑,或新植黴素4000倍液噴灑,或用70%克松原粉500-1000倍液澆灌。
6.2大白菜的主要害蟲有蚜蟲、菜青蟲、石松蟲和地蛆,可用吡蟲啉、銳勁特和毒死蜱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