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端午節的起源和習俗介紹30個單詞

端午節的起源和習俗介紹30個單詞

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雖然全國幅員遼闊,人們知道不同的故事和傳說,但風俗基本上是統壹的。下面,我為妳整理了壹份關於端午節起源和習俗的簡介。希望妳喜歡!

端午節的起源

端午節最初是用來祭拜龍的祖先,祈求辟邪的。因為據說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河自殺,後來人們就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

1,端午節吃粽子:粽子也是壹種藥膳。糯米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包粽子用的葉子比較講究。蘆葦葉多用於北方,竹葉和荷葉多用於南方。

2、掛艾菖蒲:端午過後,邪氣以濕熱為主,所以要香化濁,端午的習俗總是離不開香。

3、佩戴香囊:端午節佩戴香囊不僅有避邪驅疫之意,還有點綴之風。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系成壹條繩,做成壹串形狀各異,各種精致,引人註目。

4、喝雄黃酒:雄黃是壹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水銀,有毒。壹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制黃酒中加入少量雄黃而成。雄黃酒具有殺菌、驅蟲、解毒的功效,能有效避免被五蟲侵襲。

端午節的傳說

傳說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人。那時候,屈原22歲就當了醫生。在楚懷王面前,楚懷王非常信任他。很快,楚國的奸臣對屈原很不滿意,所以他壹直在楚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聽到這些誹謗性的話後,楚懷王不再相信屈原了。幾天後,秦人把楚懷王騙走後,把他軟禁在那裏。不久,他就去世了。楚懷王死後,他的兒子成了楚襄王,楚襄王把屈原趕到了長江以南。相傳賽龍舟是為了救死於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扔到江裏,讓魚蝦餃子螃蟹吃飽,不再吃屈原的屍體。

龍舟比賽的起源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壹,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和民俗活動之壹。它廣泛存在於中國南方,北方的江河湖海附近的城市也有龍舟比賽,且多以劃龍舟、舞龍舟的形式進行。

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比如祭祀曹娥、屈原、水神或龍神,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龍舟賽最早傳入日本、越南、英國等周邊國家,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2011年5月23日,龍舟賽被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代楚國的人們,對聖人屈原之死戀戀不舍,許多人劃船追趕救人。他們爭先恐後地互相追趕,到了洞庭湖就不見了。之後,我會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它。劃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了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

還有伍子胥和曹娥的紀念館,傳說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誣蔑,下令把他扔進錢塘江的波濤裏,駕船去救他。“五月五日迎吳郡,逆浪而行,被水淹沒”(曹娥碑)。後人劃龍舟救兵。

不同地區的人們也賦予了賽龍舟不同的含義。不同的民族和地區有不同的賽龍舟的傳說和時間,但大多數靠近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地區每年都舉行各具特色的龍舟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