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晚上睡覺出虛汗怎麽辦
1、出虛汗又叫盜汗,男人晚上睡覺出虛汗,除與睡眠環境空氣流通狀況、寢具透氣與否有關外,有些疾病如結核病、心內膜炎或惡性腫瘤如淋巴瘤等,都可能出現夜間盜汗的情況;此外,內分泌失調,如有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以及有情緒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的人,也都可能在夜間大量流汗。
2、從中醫觀點來看,夜間盜汗有可能是氣虛或陰虛造成,如果是氣虛引起的盜汗,壹般是血管擴張功能不好,心血不足造成的盜汗,心悸少寐,宜補血養心,如果是陰虛體質引起,身體出現燥熱癥,也會有盜汗的情況, 又陰虛火旺的盜汗,五心煩熱,宜滋陰降火。
3、中醫學認為,汗為心之液。若病人出汗太多或自汗、盜汗的病程持續時間過久,將導致精氣耗傷,出現精神倦怠、臉色蒼白、四肢乏力、不思飲食、容易感冒、睡眠多夢等陰陽失調的癥狀,損害人體的身心健康,甚至誘發其他疾病。對兒童患者的影響尤其明顯。
4、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出汗過多會導致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流失和電解質失衡,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常出虛汗的孩子,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智力發育遲緩。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癥”發展,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5、盜汗分為兩種,壹種是屬生理性的,壹種屬病理性的。現代醫學認為,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屬生理現象。指入睡後出汗,醒後即止。多屬虛勞之癥,尤以陰虛者多見。詳見虛勞盜汗、陰虛盜汗條。中醫的說法是“陰虛則盜汗”,“陽虛則自汗”。
6、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壹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7、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幹咽燥的感覺。
8、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壹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燥,汗後口幹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幹燥。
二、出虛汗吃什麽好
1、食物方面可選擇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綠豆、藕、馬蘭頭、大白菜、黑木耳、銀耳、豆腐、甘蔗、李、桃子、西瓜、黃瓜、百合、山藥、烏賊、甲魚、海參、鮑魚、螃蟹、牛奶、牡蠣、蛤蜊、海蜇、鴨肉、豬皮等。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涼,都有滋補機體陰氣的功效。可適當配合補陰藥膳有針對性地調養。陰虛火旺的人,應少吃辛辣的東西,火鍋最好少吃,雞肉也不要多吃,蒸、炸、爆、烤的食物也應少吃些,水果中龍眼肉、荔枝能不吃就不吃。
2、黃芪紅棗湯:黃芪15克,紅棗20枚,加水適量,文火煎煮1小時,每日壹劑,分2-3次服食,連服10天。對氣虛衛表不固之汗癥效好。
3、黑豆圓肉大棗湯:黑豆30克,桂圓肉10克,紅棗30克,洗凈放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慢火煲1小時左右,壹天內分2次服完,連服15天為壹療程。對表虛自汗及營衛不調之汗癥均有效。
4、浮小麥羊肚湯:浮小麥30克,裝幹凈小布袋內,羊肚50克,洗凈切塊,加水適量,慢火煮至爛熟,撈去布袋,調味,食肚飲湯,壹天內分次吃完。連用5-10天,有健脾止汗作用。對虛汗均有效。
5、泥鰍湯:泥鰍100克左右,溫水洗去粘液,剖腹去腸洗凈,用油煎至黃色,加水壹碗半,煎30分鐘,鹽調味,壹天內分次吃完。(幼兒可飲湯不吃泥鰍,以免骨鯁)。連吃3-5天,對虛汗有效。
6、烏豆煲塘虱:烏豆60克,塘虱魚2-4條,挖去頸花(雙側)及腸臟後,用瓦鍋文火文熟,食鹽調味。壹天內分次吃完,連服3-5次。對自汗盜汗有效。
7、炒豆腐皮:豆腐皮壹張,洗凈,以溫水泡發後切絲,用素油炒,以蔥鹽調味,食之。每天壹次,不限療程,常食之有養胃斂汗之功,對虛汗有效。
8、冬蟲草燉老鴨:每次用老雄鴨壹只,去毛和內臟,洗凈,冬蟲草10-15克,放鴨腹內,加清水適量,用瓦蠱沸水燉1小時,調味分多次食之。對自汗盜汗,身體虛弱者有效。
9、黃芪豬瘦肉湯:黃芪15克,豬瘦肉50克,加清水適量,煲1小時,食肉飲湯,連服5次。對表虛自汗效佳。
三、孩子晚上睡覺汗多怎麽辦
1、佝僂病:這類孩子除汗多外,常表現出煩躁、愛哭、睡眠不安、容易驚醒、頭部多汗而發癢,頭經常在枕頭上摩擦,使後腦勺的頭發脫落壹圈,形成“枕禿”的特征。這是佝僂病的早期癥狀,如果治療不及時,進壹步發展,會出現頭骨軟化、方形頭、囟門較大、閉合晚,胸部可能會出現肋軟骨串珠、雞胸,會走路以後兩腿可能會出現“X”形腿或“O”形腿,同時孩子抗病能力差,容易感冒,易患肺炎、氣管炎。
2、結核病:這是壹種慢性傳染病,起初癥狀不太明顯,甚至可能被醫生漏診,壹旦癥狀比較明顯時,病情多已發展得比較嚴重了。這類孩子的出汗以“盜汗”為主,不僅入睡後會多汗,後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同時伴有低熱、精神不好、胃口不好、體重下降、睫毛彎長等癥狀。
3、身體虛弱:患有營養不良、貧血、腸道寄生蟲感染等疾病的孩子除汗多外,還常常伴有乏力、精神不足、面色蒼白、頭發稀少、食欲不振等癥狀。
4、如果僅僅是汗多,孩子精神狀況尚好,食欲正常,生長發育良好,體檢完全達標,就屬於兒童生理性出汗,無需特別治療。雖然如此,但出汗太多總讓人擔心。
5、除了因穿衣、蓋被過多引起孩子多汗外,飲食也與排汗有直接的關系。現在的孩子不用再擔心營養不良,而是要註意營養過剩,高熱量的魚、蝦,許多孩子幾乎是每天都吃。
6、脾胃虛弱的孩子,不能吃冷飲,水果多數寒涼,平常盡量少吃,冬季盡量不吃。各種食物盡量做爛、做軟或剁碎,以減輕孩子胃腸的負擔,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只要吃的食物營養豐富、孩子能吸收,慢慢地孩子的體質就會增強,虛汗就會減少。
7、對於黑瘦而胃口不好的孩子,家長可以去中藥店買壹兩雞內金,在粉碎機裏打成粉狀,取壹小勺,加半勺紅糖放入碗中,沖入少量開水,攪勻後,在飯前半小時給孩子吃,每天1~2次。
8、泥鰍湯:取泥鰍3~4條,洗凈後放入油鍋內炸成微黃色,再加水和少量的蔥、鹽。泥鰍補氣虛、暖脾胃、止虛汗,適合因身體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而盜汗的小兒食用,孩子可以壹周吃2~3次,有助於生長發育。
9、家長可以給孩子做山藥粥、山藥湯或蒸山藥吃,山藥能健脾補虛,滋腎養胃,適宜虛汗多的孩子食用。
10、吃專門給孩子制作的固元膏,每天1~2次,壹次小半勺,也能止虛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