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鐵長在哪裏?
馬蹄,即荸薺,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喜歡生長在低窪地區。原產國在印度。在我國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江蘇、安徽、江西、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河北、浙江等地。它原產於印度,適合在稻田和池塘中生長。它喜歡潮濕,但怕冷。
馬蹄鐵種植的方法和時間
1.種植時間
菱角的種植時間需要根據種植地區的氣候條件來確定。菱角的發芽溫度需要保持在10到15度左右,溫度穩定在這個範圍內就可以種植菱角了。在中國南方,菱角壹般在清明節前後種植。
選擇品種
荸薺種植壹般進行留種,留種時間為去年荸薺成熟時,選擇質量好、個頭大、無病害、頂芽壯、無外傷的荸薺作為種子。收下種子後,要儲存在沙子裏,放在細沙裏挖出來,第二年才播種。
3.催芽育苗
荸薺種植前需要進行適當的催芽處理,可以節省育苗時間,提高種子發芽率。將種子從細沙中取出,用清水洗凈,挑選質量好的荸薺作為種子。將清洗幹凈的荸薺浸泡在1000稀釋的多菌靈溶液中壹天,可以起到壹定的殺菌消毒作用,防止種子攜帶致病菌。將種子整齊地排列在潮濕的細沙中,將芽眼從沙中露出,並用塑料薄膜覆蓋。壹般壹周左右就能看到菱角發芽了。發芽後及時揭膜,馬蹄苗高約10cm時即可進行跟入。
4.移植和種植
荸薺苗高約30厘米時移栽種植。移栽前要對種植地進行翻耕施肥,保證後期菱角適宜的生長環境。根據種植區情況,如能翻耕,翻耕深度需在20 cm左右,每畝施附有機肥3000公斤左右,配合施磷肥30公斤。移栽的行距和株距應控制在50厘米左右。如果移栽時間太晚,可以增加種植密度。
5.日常管理
首先是水情管理,菱角後水深要保持在3到5厘米左右。荸薺移栽後,水田水位要保持在8 cm左右,不能超過10 cm,以免荸薺苗白長。每次施肥後,要註意給田地斷水,然後繼續灌溉。菱角結瘤時水位控制在4-5 cm。進入生長後期後,菱角田需要停止灌溉,準備收割。其次是施肥,菱角田最重要的是底肥的使用,後期追肥要根據苗情和田間肥力來進行。荸薺種植後壹周左右可以追肥壹次,每畝追肥尿素約10 kg,促進幼苗生長。荸薺長到8月份左右,種肥可以追肥,每畝可以追肥20公斤專用復合肥。荸薺葉狀莖開花後施壹次復合肥,每畝用量約20-25公斤。此外,還要註意病蟲害的防治,如白粉病、銹病、灰黴病、蚜蟲、薊馬等。要註意保持田間良好的通風透氣,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註意及時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避免病情加重。
6.適時收獲
菱角早熟品種在10月份左右開始成熟,但這期間菱角糖分積累少,甜度不足,口感差,但市場上菱角較少,在價格上有壹定優勢。壹般65438+2月左右菱角鱗莖糖分積累開始增加。此時,第二年65438+10月左右收獲的菱角含糖量更高,菱角的皮色也更漂亮。荸薺最遲采收時間不能晚於2月,否則荸薺品質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