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醫觀點──孕期產後飲食調理

中醫觀點──孕期產後飲食調理

中醫觀點──孕期產後飲食調理 妳知道嗎?「產前宜涼,產後宜溫」是懷孕及產後的飲食大原則;壹人吃兩人補適用於以前營養條件不好的年代,現代孕婦尤其到了懷孕後期都很會吃,根本不需要進補!真正要補的時機在產後,12種孕期飲食停看聽,以及產後反轉體質好時機,聰明的妳壹定要好好把握! 懷孕期:飲食禁忌不可忽略

從懷孕開始壹直到生產後,在這個復雜的生理過程中,準媽咪的體質壹定都會產生變化,以適應胎兒在子宮內正常的成長發育。

懷孕初期,約8周之前,劉桂蘭中醫診所劉桂蘭醫師說明,身體會有很像感冒的感覺,覺得很冷,還有反胃嘔吐、頭暈頭痛、容易疲倦、嗜睡等害喜的現象。懷孕第3個月,胎盤長出來後,體質慢慢變得比較燥熱。開始出現口幹舌燥、體溫高、很怕熱、想吃冰、皮膚變得過敏之類的癥狀。因為現在有兩個人壹起吸收營養,體內的新陳代謝加速,因而讓體質變得燥熱。

12種孕期飲食停看聽 「產前宜涼,產後宜溫」是懷孕及產後的飲食大原則,然而涼不等於寒,溫也不等於熱,最主要還是必須依個人的體質變化來攝取適合自己的食物。下面有12種常見食材,妳知道哪些適合或不適合在孕期食用嗎?

薏仁(×) 薏仁利尿消水腫,能排除體內濕氣,被認為是消除身體或面目浮腫的食材。然而《本草備要》中記錄,薏仁因為利水的特性,會減少羊水、容易流產,因此孕婦不適合服用。

但整個懷孕期間都不能吃薏仁嗎?劉桂蘭中醫師表示,原則上胎盤長出來之前尚可,不過胎盤尚未長出來之懷孕初期,體質明明處於偏冷狀態,這時候吃薏仁也沒什麽好處喔。

人參(○) 味甘、微苦,微溫不燥,入脾、肺二經,善補脾肺之氣,脾肺氣足則壹身氣皆旺,故為大補元氣之品。

只要體質適合,孕期當然也可以吃人參。劉桂蘭醫師說明,比如說在孕期中體質比較虛弱、食欲不好、體力差、容易累的話,這個時候補點人參是可以的,只要控制好食用量即可。

黃連(○) 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清熱燥濕、解毒瀉火。脾胃虛寒者忌服。

通常使用在孕期後半段,約28周以後視孕婦的狀況,醫師會酌量給予劑量不壹的黃連(加甘草),以解胎毒。在孕期中,準媽咪如果沒有特別註意身體,隨意吃各種食物或吃了不適合的食物,就可能出現所謂的胎毒現象。解胎毒也可避免寶寶將來出現皮膚搔癢或過敏等癥狀。

肉桂(×) 辛、甘、熱,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之效。因為過於辛熱,在懷孕期間不適合食用。劉桂蘭醫師提醒,孕婦本來就屬於燥熱體質了,不適合再攝取肉桂這類熱上加熱的辛熱藥材!

姜蒜蔥等辛香料(×) 姜、蒜、蔥、辣椒等辛香料,跟肉桂壹樣屬於辛熱食材,懷孕期間也不建議攝取。但這是完全不能攝取嗎?還是可以當作配菜佐料吃?劉桂蘭醫師認為,壹點點沒有問題,但仍要看個人狀況。之前有位病人皮膚已經嚴重過敏,出現這類情況時,姜蒜蔥就建議都不要吃。

中醫觀點──孕期產後飲食調理

珍珠粉(○) 珍珠粉含有天然的鈣質(碳酸鈣),且清涼解毒又有助於美白。劉桂蘭醫師建議,孕婦在懷孕20周以後就可以開始吃,適量的補充直到生產前都可以服用。不僅預防準媽咪可能出現的皮膚過敏問題,寶寶出生後的皮膚也會比較細嫩。

除了孕婦之外,現在很多非孕婦的女性平時也喜歡吃珍珠粉,既可以美肌又能補鈣,只要負擔得起都想來壹口!

燕窩(○) 味甘性平,含豐富膠質,《本草綱目》提到燕窩大養肺陰、化痰止咳、補而能清,為調理虛損癆祭之聖藥。

自古以來為宮廷、達官貴人常服的駐顏補養之品,能滋養肺陰、健脾生津,使肺得到滋養,皮膚滑潤亮麗,脾氣健運而氣血生化旺盛、長駐容顏。

蝦子、螃蟹等帶殼海鮮(×) 劉桂蘭醫師強烈建議孕媽咪不要吃蝦子、螃蟹這類食物,因為它非常容易引發過敏,就算本身沒有過敏體質,也不要在懷孕的時候吃!

懷孕的10個月中,劉桂蘭醫師認為孕婦應攝取天然的食物,容易過敏、具 *** 性的食物就盡量避免,包括蝦子、螃蟹以及咖啡、茶。現在已經有研究發現,孕婦喝太多咖啡,未來有可能引起寶寶過動癥!畢竟孕期不是太長,暫時忌口壹下,生個健康寶寶,媽咪以後也輕松好帶!

冬瓜、西瓜(○) 冬瓜可利濕及降油脂,在《神農本草經》上又稱為「水芝」,以芝命名,表示對人體有益,就好像靈芝。西瓜則有清熱除煩、解暑生津、利尿之效。

劉桂蘭醫師表示,孕婦體質燥熱,吃冬瓜或西瓜都沒問題,可以利尿及避免孕期泌尿道感染與發炎。夏天吃沒問題,冬天的話就建議要稍微節制,因為天氣冷,體質多少也會跟著改變,不過事實上多數的孕婦在冬天仍覺得熱呢!

此外,熱性水果如龍眼、榴梿等不建議孕婦吃,貪口的話吃壹兩口解解饞就好。偏涼性的水果如柿子、柚子,適量攝取都不是問題。不論孕婦或壹般人,都不該空腹吃柿子喔,以免造成糞石,讓大便像結石壹樣硬,在腸道裏面解不出來!

不論孕婦或壹般人,都不該空腹吃柿子 

山藥(○) 山藥為和緩平穩之補品,淡而略幹澀,補脾肺、固腎氣。具有補而不滯、溫而不燥的特點。本身鼻子過敏的準媽咪,可以適量補充壹些,可預防寶寶以後發生過敏現象。但劉桂蘭醫師提醒,如果孕婦有子宮肌瘤則不建議吃山藥,因為山藥含有相似的荷爾蒙成分,有可能會讓肌瘤長大。

燉補湯品(×) 中醫常說治療疾病是為了致中和,讓身體回到平衡的狀態。因為虛,所以才要補,那麽懷孕期間的體質根本不虛(屬於燥熱體質),這時再進補就是過分負擔,反而對身體不好喔!

如果孕期的胃口都還可以的話,劉桂蘭醫師表示,不會再建議進補,尤其到了懷孕後期,大多數的孕婦其實都很會吃!壹人吃兩人補適用於以前營養條件不好的年代,如果真的要補,則建議清淡壹點,例如山藥、四神可以吃壹些,至於麻油雞、羊肉爐、姜母鴨就先避免,真的想吃留到產後再吃。

冰品、冷飲(×) 就算不是壹般人,中醫也不建議吃冰或喝冷飲,更不用說對象是孕婦!吃冰會使體質偏寒,加重體內濕氣,抑制或損傷體內五臟六腑的運作,使身體各項代謝循環機能下降。此外,吃冰後食道受到冰品 *** ,造成氣管溫度下降也容易引起咳嗽、氣喘等過敏的發作。就算吃冰後身體不會馬上出現問題,也仍需留意長期吃冰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影響。

其他中藥材 中醫常用的活血食材包括紅花、桃仁、丹參等,都不適合在孕期當中服用。然而有壹些藥方仍要視孕婦狀況取舍。劉桂蘭醫師之前曾遇到壹位患子宮肌瘤的懷孕病人,肚子越來越大造成子宮肌瘤壓迫泌尿道,讓她壹直尿不出來,考量到數次導尿的危險性,劉桂蘭醫師讓患者服用小劑量的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只用壹小段時間,後來患者就能順利解尿。

以下還有很多在懷孕期間都不能吃的中藥,因為較普遍以至於被忽略它的危險性,但它確實可能引起胎兒畸形,劉桂蘭醫師提醒準媽咪不得不留意──大黃、草決明(即決明子)、白花蛇舌草、番瀉葉、何首烏(很多人會吃何首烏雞,請慎重小心!)、山豆根、百合、天花粉(會導致流產!好在這個藥煮完後成分就會被破壞)。

中醫觀點──孕期產後飲食調理 生產後:脫胎換骨的好時機

生產後,身體出現大變化,從懷孕期的燥熱體質轉變成氣血虛弱體質,劉桂蘭醫師強調,產後(坐月子)是很重要的調理身體、攝取營養階段,此時如果調整得好,不管以前是什麽體質都可以脫胎換骨!

產後體質調理原則 產後第壹周,因為惡露還沒結束,不管是自然產或剖腹產,都不建議產後立即進補。這周身體調理的重點在於促進子宮收縮、排出惡露。生新血化瘀血之「生化湯」,可以把血造回來,並把瘀血化掉。第壹周視個人狀況,通常會給予3~7帖生化湯。劉桂蘭醫師表示,原來有子宮內膜異位或肌瘤的患者,也可以在這個階段加強化瘀血的藥以調理身體。

產後第二周開始,建議吃輕微的補血藥加壹點點理氣藥,但劑量仍不能太重,因為這個階段惡露尚未完全排除(正常來說,惡露量在第壹周最多,第二周減少,第三周越來越少然後結束)。

產後第三周,進入真正的補氣血藥,比如典型的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再加杜仲、桑寄生、續斷等強筋壯骨的藥,讓打開的骨盆、松弛的韌帶等筋骨問題慢慢恢復正常。

產後中醫調理時機 很多人以為產前先給中醫師把脈,就能預先做好坐月子的準備,劉桂蘭醫師提醒,產前跟產後體質是完全不同的,我們也無法預期在生產過程中,可能碰到什麽狀況,因此在產前提早看中醫、把脈,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效用!最佳的時機就是產後出院的那壹天,在劉桂蘭醫師的門診經驗裏,有個第壹胎懷孕過程不太順利壹直出血,經常需臥床休息的患者,生產之後開始來調理,後來懷第二胎時就非常順利。「健康的身體才能孕育健康的寶寶」,劉桂蘭醫師叮嚀。

還有壹個例子,曾接受試管嬰兒3次,有壹次成功了但卻是子宮外孕(在輸卵管),結果那邊的輸卵管被切除,而另壹邊輸卵管是阻塞的。來診所調理3個月後就懷孕了,孕婦根本不相信,覺得自己只是來調養身體的。再回去看婦產科醫師,醫師表示:「這只能說是上帝送妳的禮物!」

另外壹個個案,已經生育第壹胎,準備懷第二胎很久了,壹直都沒辦法順利懷孕。之前也吃過排卵藥,做過壹次人工授孕都沒成功。來調養身體近2個月,最近驗孕發現懷孕了,她笑說,自己已經預約好下個月要做試管,結果居然先壹步懷孕了!劉桂蘭醫師認為,身體好、心情放松,當身心準備就緒自然會懷孕,寶寶是上天送給期待孩子的夫妻最棒的驚喜!

劉桂蘭 經歷:臺北市立中醫醫院婦科主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兒科主任、臺北市立和平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 現職:劉桂蘭中醫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