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爸爸的叔叔叫什麽我是南方人,南方人的青菜

爸爸的叔叔叫什麽我是南方人,南方人的青菜

▲ 在南方人看來,牛肉面裏必須要放兩顆青菜才能吃。攝影/鯨尾視覺,圖/圖蟲·創意

-風物君語-

清明回家

妳媽喊妳吃青菜了嗎?

作為壹個南方人,我曾經無數次抱著僥幸心理在各地的北方餐館對老板說:

“再來個青菜吧!”

我的心裏預期是這樣的

攝影/seven184 圖/圖蟲·創意

在和那雙略帶迷茫的小眼神對視之後,蘭州兄弟端出了壹盤 清炒百合 ,新疆小夥問我吃不吃 饢炒包菜 ,北京哥們更是推薦了 四季豆、西藍花、大白菜…… 東北大哥還給我科普了壹頓: “妳那也不叫青菜啊,那叫綠葉菜!”

端上來的菜卻是這樣的

▲ 圖1:西芹百合,攝影/吳學文;圖2:幹鍋包菜,攝影/唯亞;圖3:老大壹顆西藍花,攝影/草房子攝影工作室;圖4:東北的酸菜,攝影/dongli。圖4來自圖蟲·創意

哪怕是在廣大的南方地區,“青菜”的定義也截然不同——

包郵區居民眼裏最典型的是 上海青 ,兩廣人偏愛 菜心 芥藍 ,雲南人熱衷於吃 苦菜 ,武漢人民公認 洪山菜薹 天下第壹,成都人當場賣萌列出 “豌豆顛顛兒、紅苕顛顛兒、蘿蔔纓纓兒、藤藤菜”……

▲ 顯然四川人犯規了,吃青菜還賣萌。攝影/Fiona_Xue 圖/圖蟲·創意

在北方人眼裏, “青菜”約等於所有蔬菜 ,甭管是生菜、菠菜、西藍花,還是茄子、蘿蔔、四季豆;但對於南方人來說,青菜的桂冠只屬於那壹群青梗綠葉、通身翠碧的“菜中驕子”。

不同的南方地區,都有他們自己的 “青菜自信”

上海青,江浙滬餐桌上的春天

包郵區人,向來都是 青菜的“原教旨主義者”

莫說那白菜、豆角、西藍花不能算青菜,即便是菠菜、生菜、油麥菜也要稍作遲疑。在江浙滬,標標準準的青菜模板當屬 上海青 ,除此以外,小白菜、小青菜、娃娃菜、雞毛菜……也都在青菜的範疇之內。

▲ 青綠色的葉,奶白色的梗又肥又大,才是標致的上海青。圖/視覺中國

江南的夏天溽熱沈悶,只有壓軸的壹盤綠油油的青菜,才能宣告宴席的圓滿結束。最清爽簡單的做法,是除了水、鹽、菜之外什麽都不加的 青菜湯 ,壹碗就能散去壹整天的熱辣,安撫每壹個“江南胃”。

更普遍的則是 清炒 。炒青菜要好吃,無甚秘訣,只要油多火旺。旺火寬油,迅速翻炒出鍋,青菜們還沒回過神,生脆鮮綠依然保持著,身子卻已在盤中。

▲ 青菜要炒出鑊氣,又保持油綠色澤。攝影/雲海路漫漫 圖/圖蟲·創意

掌勺的廚子心情好,還會加些 腐皮 香菇 。浙江 富陽 特產腐皮,在浙江、上海、江蘇壹帶頗有名氣。豆腐皮細嫩幼滑、薄如蟬翼,與青菜生脆的口感剛好搭配成趣;香菇也是同理,潤滑且氣味香濃,剛好補足青菜的恬淡。

▲ 腐皮炒杭白菜。圖/視覺中國

在以濃油赤醬著稱的 杭嘉湖 寧紹 地區,青菜也逃不開變黑邊醜的命運——“醬拷青菜”,就是個極具吳地特色的做法。

“拷” ,是吳語方言,可以代替燒、煮、煸的意思。把青菜入油鍋旺火煸炒後,加入豆瓣醬和開水,轉中小火煮幾分鐘,直到青菜塌軟變色,才起鍋盛出。這樣“拷”過的青菜,菜梗軟爛、顏色黃黑,要說賣相是絕對沒有的,所以壹般在餐廳和城裏人的餐桌上也極少見,只有跑到當地的農村人家或者土菜館才偶能吃到。

▲ 香菇炒油菜,可壹點以看不出素。攝影/用戶_5d5937b2 圖片/圖蟲·創意

雖然賣相不佳,但 豆瓣醬 被逼進菜裏,居然能把 平平無奇的青菜吃出肉香 。舍棄青菜本身的清甜脆嫩,偏要用醬煮成黑黑醜醜的壹鍋,能算是江南群眾的蔬菜凡爾賽吧。

菜心,最能代表廣東人的心

閩粵人吃青菜,比起江南人少了幾分清淡,卻更香更鮮更富創意。

在閩南,人們極為鐘愛豬油和豬油渣,當地方言把油渣稱為 “朥粕” 。用豬油、朥粕來炒青菜,是對 “葷油做素菜” 這個野生廚房訓誡的遵循。朥粕的香脆、豬油的油潤與青菜的清甜混合,哪怕只就著壹碗青菜,都能下兩碗飯。

▲ 豬油渣炒菜心,最能詮釋“葷油炒素菜”的理念。攝影/楊大文 圖/圖蟲·創意

而在廣東,生菜、娃娃菜、雞毛菜、芥蘭等各種老廣們認知的“青菜”裏, 菜心 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廣東菜心,是從 青菜裏抽出的苔 ,與 武漢菜薹 異曲同工。只是廣東菜心廣泛產於廣東、廣西等氣候溫熱的南方地區,生長周期短、壹年內能收割9——10茬,所以廣東人四季都可享用到這道美食。

▲ 廣東的菜心。攝影/魔影遊俠 圖/圖蟲·創意

廣府人吃青菜,充分體現了大道至簡。 白灼 ,是粵菜烹飪的常見手法,在滾水裏加點油、鹽,把菜焯到剛剛斷生,起鍋後澆上生抽、糖等調制的味料,壹道簡簡單單的白灼菜就做好了。蠔油生菜、耗油菜心等也是相似做法,菜在水中汆熟後淋上以蠔油為主的味汁。 這樣的做法顯然最好地保留了菜的脆嫩和清甜。

上湯 ,也是典型的粵菜做法。上湯與高湯、濃湯不同,顏色清澈而味道不失鮮美,拿來配蔬菜剛好是可以提鮮,又不增加負擔的做法。菠菜、娃娃菜、莧菜等都可上湯,菜心也不例外。配上皮蛋、鹹鴨蛋、西式火腿等等配菜,讓原本清甜生脆的菜心有了更多滋味。

▲ 最典型的就是上湯娃娃菜。攝影/lihua0122 圖/圖蟲·創意

廣府人還尤其愛吃 通菜 通菜就是空心菜 ,顏色碧綠、莖稈中空,食之有滑嘰嘰的黏液感。雖然清炒最清清爽爽,適用於所有青菜,但壹直清炒未免也太寂寞了,廣東人腦洞大開,拿 腐乳 來炒空心菜。

▲ 蒜蓉空心菜。攝影/跨界大叔 圖/圖蟲·創意

鹹香鮮美的腐乳汁會掛在空心菜的菜葉和菜梗裏,剛好給本來平淡無奇的青菜增添壹些風味。

武漢人:洪山菜薹,天下第壹!

初春,武漢朋友到訪,手拎著壹大禮盒,打開壹看,不就是江南人常吃的青菜菜心麽?也值得這樣千裏迢迢地送來?朋友得意兮兮地說道:

“這不是壹般青菜,這可是洪山菜薹啊!”

洪山菜薹 (tái) ,是 武漢青菜屆的大姐大 ,洪山菜薹與白菜是近親,只是經過多年的人工栽培馴化,造就了今日的洪山菜薹顏色紫紅、質地脆嫩滑爽的形態。

▲ 洪山菜薹。攝影/kenpqyp.dfic 圖/圖蟲·創意

每年 1月份 ,打過霜的菜薹又甜又糯,最高品質的菜薹能賣到上百元壹斤。武漢人最視若珍寶的菜薹主要出產在 洪山寶通寺 周邊的壹小塊範圍內,這還真不是玄學,有人試過把菜薹移到其他地方去種,怎麽都種不出這個味兒了。

菜薹最好也要用 豬油 、配上 臘肉 大火烹炒,加壹點點幹紅椒,綠的綠、紅的紅,壹口菜薹脆而多汁,難怪當年 蘇東坡 都願意為了這口菜薹,三次光臨寶通寺了!

▲ 臘肉炒菜薹。攝影/kenpqyp.dfic 圖/圖蟲·創意

豌豆顛兒,四川人的心尖尖兒

四川的青菜,除了南方普遍吃的 上海青、芥菜 等常見時蔬外,還有壹類更“高級”、更“嫩氣”的極品青菜: 打著卷兒的蘿蔔纓纓兒、紅苕顛顛兒、南瓜藤藤兒、豌豆顛顛兒……每說壹種都像是在賣萌。

▲ 清炒紅苕尖。攝影/小月秋 圖/圖蟲·創意

事實上,甭管是 “顛顛兒” 還是 “藤藤兒” ,都是紅薯、南瓜等根莖類蔬菜的葉子。每年到了應季之時,這些根莖類蔬菜的葉子也開始變得脆嫩鮮美,四川人就掐著最嫩的那些部位拿來清炒、涼拌,風味奇佳。

其中最珍惜,堪稱長在四川人心尖尖上的青菜,非 豌豆顛兒 莫屬。

▲ 四川的豌豆顛兒。攝影/Fiona_Xue 圖/圖蟲·創意

豌豆顛兒的珍貴不僅因為它只在臘月上市,還因為它是豌豆莖葉中最最柔嫩的那壹部分, “顛兒” 就十足形象地描述出豌豆最尖尖的那壹點顫顫巍巍的精心。

本就擅長廚藝的四川人自然不會浪費豌豆顛兒的寶貴,無論拿來 清炒、下面條、做湯 都是壹絕。 蒜泥炒豌豆顛兒、臘肉炒豌豆顛兒、清湯火鍋下豌豆顛兒、擔擔面配豌豆顛兒…… 等等等等不壹而足。

▲ 小面撒幾根豌豆顛兒,絕了!攝影/唐唐風 圖/圖蟲·創意

尤其過年的飯桌上,更不能少了豌豆顛兒。火鍋桌上的酥肉和豌豆顛兒,壹起在過年的壓軸湯裏碰面。酥肉味厚而多油、豌豆顛兒清新又爽脆,若是沒有這壹碗“豌豆顛兒酥肉湯”,那四川人大抵會覺得這年夜飯的飯桌缺了壹個角兒。所以, 說豌豆顛兒是四川人冬季裏最最柔軟清新的念想毫不為過。

▲ 當然,在四川,下火鍋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攝影/熊可

其實又何止是四川人呢? 青菜,都是長在南方人“心尖”上的食材,是掛在嘴邊寫在眉間的深情,更是身處北國時聊以自慰的鄉思。

- END -

文 | 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