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貴族和專制的支持者在塔拉貝拉市舉行了反對Maria Cristina的暴動。他們擁立查理四世的兒子卡洛斯大帝為王。卡洛斯大帝采用了查理五世的稱號,作為試圖恢復中世紀封建制度的西班牙反動勢力的領袖。他依靠當地貴族和天主教僧侶影響下的西班牙北部和東部落後農民,利用加泰羅尼亞、巴斯科尼亞和納瓦拉居民的自治願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並承諾他們恢復過去的自由和特權。
有利於國內資本主義發展的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支持瑪麗亞·克裏斯蒂娜,迫使她在1834到1843的革命發展過程中同意自由派資產階級的壹些改革。卡洛斯派主要采取遊擊戰術。卡洛斯在Zumalacarregui和Cabreroy I Grino的領導下,在加泰羅尼亞和巴斯科尼亞特別活躍。Zumalacarregui的部隊兩次擊敗政府軍後,於1835年6月初圍攻畢爾巴鄂。
但很快Zumalacarregui被殺,其部隊於6月1835日被政府軍擊潰,被迫退守山區。
1837年3月,卡洛斯出兵擊潰了奧利亞曼吉附近的政府軍。1837年夏天,卡洛斯指揮的14000大軍試圖奪取馬德裏,但這次行軍以失敗告終。接管政府軍指揮權的埃斯帕特羅將軍精力充沛,經驗豐富,他讓卡洛斯派屢戰屢敗。卡洛斯派的活動立刻減少了。唐·卡洛斯失去了威望,拋棄了他的親戚。9月1839逃往法國。
在加泰羅尼亞,卡洛斯派的行動壹直很順利,但西班牙北部的失敗對那裏的鬥爭產生了負面影響。1840年夏前,埃斯帕特羅在加泰羅尼亞大敗敵軍,殘敵在卡布裏羅伊壹世格裏諾率領下越過法國邊境。
1872年,卡洛斯派人企圖讓老卡洛斯的孫子小卡洛斯繼承王位,發動新的戰爭。他們得到了梵蒂岡和壹些歐洲國家反動勢力的支持。卡洛斯騷亂蔓延到巴斯科尼亞、納瓦拉和加泰羅尼亞。起義軍多次擊敗政府軍。到1875年底,起義軍人數增加到65438+萬,形成北軍、中央軍、加泰羅尼亞軍三支軍隊。他們的行動得到了遊擊隊的支持。1875年2月3日,卡羅裏主義者在盧卡拉附近的壹場戰鬥中擊敗了前來鎮壓叛亂的政府軍。
然而,獲勝者未能利用這壹記錄。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眾多的內部矛盾,卡洛斯教派很快相繼失敗。1876年初,卡洛斯出兵被徹底擊潰。運動領導人逃到了法國。這樣,卡洛斯戰爭客觀上就成了西班牙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勢力之間的戰爭。
從軍事角度看,卡洛斯戰爭的特點是大規模遊擊戰,在西班牙山區非常有效。卡洛斯派也試圖組織對政府軍的大規模進攻戰,但以失敗告終。卡洛斯派裝備差,缺乏訓練,缺乏訓練有素的指揮官的領導,同時又缺乏民眾的大力支持,所以在與正規軍的野戰中經常失敗。
卡洛斯戰爭的結果是削弱了西班牙封建教權主義反動勢力的影響,加強了資產階級的地位,使其能夠順利地進行壹些資產階級改革。和這壹時期西班牙歷史上的重大事件——1834 ~ 1843和1868~1874革命壹樣,卡洛斯戰爭動搖了西班牙的封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