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回我們此湯“主角”——鯽魚,它是淡水魚,肉嫩鮮甜(個人感覺的確比羅非好吃),用來紅燒、清蒸、煲湯皆可,但因其骨刺細且多,用來煲湯最為常見,滋補作用也最強。鯽魚有利水消腫、益氣健脾,解毒,下乳等功效。尤其對於產婦來說,用鯽魚來煲木瓜、花生、黑豆等,是通乳補虛的佳品,物美價廉。
鯽魚分許多品種,有養殖和野生的。我們在市場買煲湯的鯽魚,主要取其鮮甜味道,壹般會選本地鯽,也有人叫“黑鯽”,顧名思義,本地鯽體較黑較小,更類似紡錘形。相對黑鯽而言的是“白鯽”,顏色銀白,背脊隆起,身體較寬,體形大,壹般用來紅燒或清蒸為多。鯽魚全年有產,但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最肥美,因此,現在正是品嘗鯽魚的當令時節呢。
1. 黑豆經過泡發,容易煲爛出味,費時短。
2. 如果時間不夠,但又想湯水奶白鮮美,可將鯽魚用小火煎透壹點後,直接將冷水倒入鍋裏,沸騰十幾二十分鐘魚湯就很白很白了。
3. 壹般人們宰魚都會刮鱗摳鰓,除去腸臟,但卻不知去掉鯽魚的咽喉齒(位於鰓後咽喉部的牙齒),其泥味很重,影響湯水的鮮味,因此宰鯽魚時應去掉。
泥鰍魚湯的制作材料:
主料:泥鰍魚800g﹐豆腐2塊﹐牛肉200g﹐蔥50g﹐綠豆芽50g﹐薇菜50g﹐芋艿莖50g﹐白菜幫50g﹐芝麻葉50g﹐辣椒醬﹐大醬5大勺﹐清醬6大勺﹐胡椒面1小勺
泥鰍魚湯的做法:
(1)熬肉醬湯﹐並以辣椒醬調味﹐把整塊豆腐放進去﹐再放泥鰍魚時﹐因湯熱隨即遊進豆腐裏。
(2)熬壹會兒﹐放生姜和青椒並放面粉。
熬後過濾的方法﹕
(1)把牛肉放在水裏熬湯﹐肉撈取加佐料。
(2)把活的泥鰍放在碗裏並把鹽和南瓜葉放在壹起蓋好蓋。3分後﹐以帶鹽的南瓜葉柔後漂壹漂。
(3)在鍋裏放香油炒後倒肉湯熬﹐並倒在篩子上用木勺桿揉搓肉掉會在下面﹐骨頭和皮會留在上面。
(4)在湯裏沖清醬﹑辣椒醬或大醬調味﹐並放胡椒粉和生姜。
(5)放綠豆芽﹑薇菜﹑蔥﹐再放加佐料的牛肉重熬。
(6)配整辣椒和搗好的紅辣椒及放花椒粉。
做湯的鯽魚壹定不能太小,壹般3兩左右的就OK了,太小鮮味不是太濃,再就是鯽魚壹定要新鮮,最好是剛死了4個小時以內的,先把魚殺好洗幹凈,記得壹定要把肚子裏面緊貼的壹層黑膜都去掉,那東西有苦味。
第二是烹調時“吊鮮“。先要把魚身上抹壹些幹澱粉,這樣有兩個目的:壹是使煎魚時能保持魚型的完整,特別是魚皮,否則缺皮少肉的多掃興呀。二是裹住魚身,可以均勻受熱,整條魚煎後都會金燦燦的,不會有的地方都胡了,有的地方還生。記住要在切開的魚肉層裏也抹壹些澱粉啊。下面是步驟:
1、煎魚。鍋保持幹爽,用拍裂的姜塊在鍋上擦壹遍,姜汁更加有利於保持魚皮和鍋面的分離。(姜塊別扔,我們還要用!!)倒入清油或花生油約50克,多點也沒關系。用小匙舀壹匙豬油,壹起防入鍋裏。動物性脂肪是愛美人士的大忌,如果妳連3—5克的用量也接受不了,那就改用黃油吧。風味上差異並不明顯。加它們的作用主要是吊鮮和增濃魚湯,二選壹壹定要放哦。
2、魚的兩面都煎好後,直接從暖壺向鍋裏倒熱開水,用量約為3/4湯碗,總之比食用量稍多些就行,自己斟酌吧。關鍵是壹定要用熱水,而且要壹次性加足,不能把魚湯燉了半天以後看水燒的少了再加點水,要是那樣的話這魚湯就大打折扣了,還有就是火不能用小火,要讓鍋裏的水壹直保持沸騰,這樣出來的湯才白。因為用冷水會使蛋白質驟然收縮,肉質纖維變老,水解蛋白析出也變得困難,不利於奶湯燉出,口感就大打折扣了。切記!!!!
3、加好熱水後,放入剛才用過的姜塊,還有蔥段和糖大約3—5克, 註意糖壹定別忘。別急著加鹽,蓋好鍋蓋,待湯用大火燒開後,再加入鹽,這也是吊鮮很重要的壹步哦。這時可以嘗嘗湯味,主要是調準鹹度,最好稍微淡壹點,因為水分熬去壹些後,味道會加重的。
4、這時把火頭轉小,蓋好鍋蓋用文火燉10至15分鐘。中間記得把魚再翻動壹次。魚湯就做好了。可以依個人喜好把蔥和姜塊剔除也行。怎麽樣,現在湯濃似奶吧,快盛進湯盆就上桌吧。
這裏吊鮮***有四個關鍵,找到了嗎 對:、加豬油或黃油,、加熱水成湯,、加糖和紅棗,、加鹽的時機。註意:味精或雞精什麽的在這裏不受歡迎
第三是上桌後“品鮮”。很多人認為應該先吃飯菜後喝湯,對於清淡湯水或可,這道鯽魚濃鮮湯卻不是這種吃法。要想真正體會湯的鮮,只有先喝它啦。趁熱喝下,最能享受到這種美味。加入米飯做撈飯,也是很講究的上選。因為湯中有葷油,而且魚類稍涼會有淡淡腥氣蓋過鮮味,所以上桌後宜熱吃。因為燉的時間正好,魚肉也很嫩,湯、肉味道會都很上口。先喝湯也會因控制總體進食量而有助於保持體形,營養豐富的濃湯對胃和身體都有好處。相信我,妳不會因為加入那點豬油而後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