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很黑,雲很厚,陰雨連綿到天亮,我想說今天的天氣好錘子,沒得耍事,做碗雜醬面吃。
壹直都在說面,寫面,拍面,也吃了上千家面館,做過視頻,寫過遊記,卻壹直沒有很細的寫過面的做法,今天就來說雜醬面。
雜醬面的做法,每家說相同卻也不同,壹般來說我把重慶的雜醬分為四類,水煮法,油炒法,川味做法,京式做法,如果再細分就太多了,連我自己都經常在變化,但是不管怎麽變它都有***同點,就是醬和香型,重慶市場的醬壹般來說就是四類,甜面醬,黃豆醬,京醬和麥醬,每種醬的特點不是幾句能說完的,這裏就不說了,只說甜面醬和麥醬炒出的雜醬色彩要深點,放少了醬香不足,放多了醬香出來了又發黑,這是缺點,壹般來說肉用得不好的都單獨用這兩種醬,能夠蓋住肉色,所以很多人怕吃雜醬的原因,就是怕肉不好,黃豆醬和京醬色彩要淺點,要醬香和調色量就得大點,出來的色彩也要漂亮點,雜醬的香型說起也有點復雜,所以下次再說,總之壹句話把肉香和醬香體現出來行,接著說做法吧!已經跑題了。
今天只說壹種方法……家庭做法之壹,油炒法。
準備材料:甜面醬,黃豆醬按壹比壹比例用水調散,熟菜油和豬油,三線中間段絞成顆粒不是沫,肥瘦比例37或者46,肥多瘦少,姜沫料酒白糖,雞精味精胡椒,高湯或者燒點開水放邊邊,以壹斤肉來說。
放混合油,以炒好後能蓋住雜醬為準,低溫下雜醬小火劃散加糖,加姜沫料酒中火炒,不能讓肉沫在鍋邊和中間巴鍋,肉沫剛吐油收水時加壹炒瓢開水,小火加入調好的醬,邊加邊調色讓醬均勻吸收到肉沫裏,調好色後改中火慢炒讓肉沫充公吸收醬汁,註意不能巴鍋,再次吐油收水,油色逐漸清亮時,再加壹小炒瓢開水或者高湯,改小火讓雜醬吸汁軟化,開始準備調味,雞精味精胡椒都加點吧,重慶人就是這樣嘛,這次收水要註意不能收得太幹,這樣才能保證雜醬的香和嫩,可以起鍋了。
那麽現在來說幾個問題:
第壹,許多人在說要不要放豆粉,其實很多面館是放了的,我壹般是不建議放,雜醬我們吃的是肉香和醬香,當然這給肥瘦比例和收水有很大的關系,如果瘦的比例高,量又大,收水掌握不好,也可以放點輕粉,但壹定要散而均勻,不放也有種解決方法,就是用水煮法,但是這種方法有點費時。
第二,雜醬要不要放五香粉或者十三香,不管是五香粉還是十三香,放了有它自己特別的味道,但是會蓋住肉香和醬香,我個人是不建議放的。
第三,雜醬要不要放醬油,這個給使用的肉也有很大的關系,肉不好的都喜歡把雜醬色炒得深壹點來蓋住,也有的放醬油是為了提色,醬油放多了也會搶味,我個人是不放的,我都是用醬本色來調,當然如果炒的量大,單純的用醬成本的確也不低,對我來說成本是不用考慮的,我要的是純正。
第四,炒雜醬要不要放豆瓣,那是川式炒法,這是不同的味道,也算是壹種風格,在重慶這種做法也有不少,特別是周邊區縣更多,打佐料方式都不壹樣。
今天就說到這裏,其它方法改天再說,要把雜醬說清楚沒得幾萬字是不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