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豬棒子骨300 g牛棒子骨300 g雞爪骨100 g姜10 g蔥30 g料酒20 g雞精30 g味精15 g。
方法:
1,豬棒子骨和牛棒子骨洗碎;雞爪骨洗凈;生姜壞了;洋蔥打結了。
2.先將豬骨、牛骨、雞爪骨放入沸水鍋中焯壹下,撈出放入清水鍋中,加入姜、蔥、料酒,用武火煮沸,再用小火煨至湯呈乳白色,去渣取鮮湯。
3.然後加入雞精和味精,炒鍋加入植物油翻炒。然後撒入五個熱鍋,每鍋撒幹辣椒150g,花椒25g。這時候火鍋就可以上桌了。煮幾分鐘後,可以對各種原料進行涮燙。
三、操作中的壹些相關問題
1,火鍋底料在煎的過程中,壹定要用小火,這樣可以避免原料被煎糊,讓原料裏面的香味和色素充分滲出來。
2.在炒制過程中,要用勺子或鍋鏟不斷翻動,使原料受熱均勻,避免粘鍋。
3.火鍋底料中加入的郫縣豆瓣主要是用來提味的,而糍粑椒主要是用來提色的,但兩者都要慢慢炒幹水分,使其味道和色素充分溶於油中。
4、在火鍋底料中加入冰糖可以起到“亮”湯的作用。加入醪糟汁的目的是使豆瓣和辣椒中的辣味和香料中的香味充分滲出,溶入油中。此外,加入醪汁還能起到調和各種風味、去除部分香料苦味的作用。
5.在火鍋底料中加入香料,無疑是為了提升香味。加入紫草是為了增加紅色,但香料的量不能太大,否則會產生苦味。同時,添加的香辛料種類不宜過多,以八角、山奈、桂皮、茴香等常見香辛料為主,少量添加其他香辛料輔助。註意,壹般情況下,火鍋底料中添加的香料比鹵水配制中添加的少。
6.在準備火鍋湯料的時候,如果口味要求不是太辣,那麽裏面的幹辣椒就不需要直接放入炒鍋裏用油炒,而是先放入開水鍋中焯壹下,減少其辣味,然後取出來撒入火鍋裏。
7.火鍋底料的大批量炒法和小批量炒法是有壹些區別的。小批量炒制時,壹般需要將香辛料磨成粉,減少其用量,同時適當縮短香辛料的炒制時間。
8.火鍋底料炸好後,表面浮著壹層油。我們可以把這層油的壹部分作為下壹次煎的老油作為“母油”,因為這樣會讓火鍋底料的香味更加濃郁醇厚。
原材料:
當歸30克,羊肉1500克。
調料:
100g精煉油、5克姜、5克蒜、5克蔥、20克味精、20克雞精、20克料酒、5克胡椒粉、3000克白湯。
生產方法:
(1)姜、蒜切片,蔥切成“馬耳朵”狀,當歸切成4毫米厚的薄片。
(2)羊肉洗凈,切成3cm見方的塊,放入湯鍋中,蘸水。
(3)將炒鍋置火上,用油燒熱,放入姜蒜片、蔥爆炒,放入白湯,放入羊肉、味精、雞精、胡椒粉、料酒、當歸,燒開,撇去浮沫,倒入高壓鍋,按10分鐘,然後放入鍋中上臺。
羊肉火鍋做法三
材料:羊肉800克,白菜頭280克(洗凈切塊),細粉絲260克,蝦、羊骨、豬骨、魚10克。
調料:香菜60克(洗凈切碎)、腌制香蔥60克、芝麻醬120克、料酒50克、腐乳1塊、腌制蝦油50克(最好)、辣椒油60克、醬油150克、香油25克、醋50克、蔥花。(以上調料只是理論上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實際情況來改變。)
練習:
(1)羊骨、豬骨、魚、姜加水熬湯。
(2)凍羊肉比較硬。凍肉進壹步去頭、去角、去脆骨、去雲皮、去筋膜,然後切成長15 ~ 20cm、寬3 ~ 5cm的極薄切片,裝盤備用。
(3)將蝦放入湯中。
(4)在熱鍋中加入木炭。水燒開後,先在湯裏放少量肉片,分散開。當它們漂洗成灰色時,就可以取出來蘸上準備好的調料,然後肉片就可以和漂洗壹起吃了。不要吃太多,這樣容易老化,影響新鮮度。
(5)肉片沖洗幹凈後,加入白菜頭和細粉絲(凍豆腐、白豆腐、酸菜、菠菜等。)來當湯喝。
特點:用料細嫩,肉片紙薄而均勻,調料多樣鮮美,涮肉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