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唐竹的栽培技術

唐竹的栽培技術

造林選址技術

造林地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唐竹的生長發育和營養供應,也影響到唐竹竹筍的出苗時間和產量。造林地應選擇背風向陽、坡度平緩、土層深厚肥沃、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黑色沙土和砂壤土。空氣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5%。

整地技術

造林前應在秋冬季節進行整地。整地方式應根據勞動力、造林條件、造林方法和環保要求確定,壹般可分為以下三種方式:綜合整地法:適用於坡度較小的造林地,整地時復墾深度為40 ~ 50cm;帶狀整地法:適用於坡度20 ~ 30度的造林地。整條皮帶與等高線平行,寬度為2 ~ 3米。未開墾地區應在造林後2 ~ 3年內開墾;塊狀整地法:適用於勞動力不足或坡度大於30度的造林地。在灌木和藤蔓被徹底清理的林地,根據造林密度確定種植點。區塊尺寸壹般為2m× 1.5m或1.5m× 1.5m,深度為40cm。未開墾的土地將在未來三四年內開墾。

母竹選擇技術

母竹選擇技術包括母竹選擇、母竹挖掘和母竹運輸。

1.母竹選擇

移栽母竹宜選用1 ~ 2年生的竹子,粗細宜為1 ~ 1.5 cm。母竹應該是健康直立的竹子,枝條低矮,枝葉繁茂,竹節正常,無病蟲害。

2.母竹挖掘

母竹選好後,挖離母竹根部30厘米的土層,仔細尋找與竹子相連的竹鞭。將竹鞭兩邊挖溝,露出來的鞭和出的鞭,按來的鞭長20厘米,出的鞭長30厘米,剪掉,留4 ~ 5根枝條。然後把母竹連同竹鞭壹起挖出來。四季竹林密度高。通常情況下,幾根母竹在同壹根鞭上生長得很近,因此在挖掘母竹時很難將它們分開。兩三株可以壹起挖,壹起種。

3.母竹運輸

為了防止泥土脫落,“螺絲釘”受損,長途運輸需要包紮。采摘或起吊時,竹竿要直立,盡量減少運輸時間。

母竹種植技術

總的來說,四季中初冬到初春和雨季是竹子造林的適宜季節。種植穴密度為每畝80 ~ 100株,規格為長60厘米,寬60厘米,深50厘米。造林時,先將表土回填到種植穴內,厚度為10 ~ 15cm,然後解開母竹根盤,將母竹放入穴內,使根盤與地表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與土壤牢固連接。然後澆上“定根水”,進壹步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待水分完全滲入土壤後再覆土,在竹竿根部堆成薄薄的饅頭狀。唐竹要淺栽,不要深栽。母竹的根盤表面低於種植穴表面3厘米。在1米以上及種植穴邊坡兩側開排水溝,防止漬水和鞭梢。在多風的地方,要加支撐架,防止竹竿晃動。

幼林撫育技術

1.幹旱和排水。在挖掘、運輸和種植新種植的母竹的過程中,鞭根受損,唐竹的生長受到損害。只有土壤濕潤,沒有水分,鞭根才能得到足夠的水分和空氣,有利於生長發育的恢復。如遇久旱、土壤幹燥,新栽四季竹要及時適量澆水灌溉。長時間雨勢不清,林地被淹時,必須及時排水。

疏松土壤,清除雜草

新建的毛竹林稀疏,林地光照充足,容易滋生雜草和灌木。如果不及時鏟除,不僅會消耗竹林中的水分和養分,還會直接阻礙竹子的生長,甚至引起病蟲害。所以新建竹林前壹兩年除草2 ~ 3次,第三年除草1 ~ 2次。第壹次是3月至4月,第二次是5月至6月,第三次是8月至9月。如果壹年進行壹次除草松土,可以在7 ~ 8月進行。

綜合整地的竹林可以徹底除草松土,松土深度為15 ~ 20 cm,雜草可以翻入土中用作肥料。帶狀或塊狀整地的原竹林,可擴大母竹周圍松土的範圍,深度為30厘米,開墾時挖出樹樁、石塊、草根等。2 ~ 3年內,填海範圍將逐步擴大,達到連片全填海。

3.適當施肥。

竹林存活下來後,開始鞭笞或射殺。如果種植竹子時不施基肥,僅僅依靠土壤的自然肥力是不夠的,需要及時施肥補充養分。根據竹子生長的需要和造林區土壤的理化性質,因地制宜,合理施肥。壹般來說,新造竹林可以使用各種肥料,但應使用土壤雜肥,如糞肥、堆肥和餅肥,或以草代肥,然後摻入適量的化肥,以提高肥效。

秋冬季施用晚效有機肥,既能增加林地肥力,又能維持土壤溫度,對新竹鞭芽越冬十分有利。春夏季應及時施用速效化肥、餅肥和人糞,以滿足竹子生長的需要。

竹筍挖掘技術

唐竹竹筍出筍期長,數量多,應及時挖掘。挖筍時,5-7月筍出土25厘米時挖,全部挖出來。8 ~ 165438+10月筍出土10 cm時采挖,8 ~ 9月每畝留母竹300根左右。保護母竹應遵循以小養大、以弱養強、以密養稀的原則,以保證劉著母竹的平衡。

母竹保留與培育技術

每年每畝保留母竹300株。8-9月底,挖出等量的4年生竹子進行更新。每畝有立竹800 ~ 1000株,齡級構成為壹年生30%,二年生30%,三年生30%,四年生的5% ~ 10%可以留在壹些空地上,立竹半徑為1.5 ~ 2.5厘米。新竹抽秀葉後,可勾梢,留枝10 ~ 12。在沒有風雪的情況下,可以不用鉤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