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配方研磨成碎黃豆5公斤,瘦羊肉1.5公斤,熟石膏粉225克,幹馬蹄粉3.25公斤,口蘑250克,胡椒粉5克,蒜泥500克,精鹽100克,醬油500克,辣椒油100克,香油65438克。
1.制作豆腐:
(1)冷水泡黃豆(春秋兩季3-6小時,夏季1小時,冬季五六小時。如果又冷又急,可以用溫水泡),加15公斤左右的水,研磨成稀糊狀。越精細越好。然後加入冷水15 kg,攪拌均勻,放入布袋中反復濾出漿液,直至豆渣不油膩,以5 kg豆子出35 kg漿液為宜。然後撇去果肉汁上的浮沫,大火浮起,再舀出1/3果肉汁,放入另壹盆中,剩下的果肉汁倒入另壹個保溫瓷桶中,也撇去表面的泡沫。
(2)將熟石膏粉放入木勺中,加入0.5公斤溫水沈入瓷桶的漿料中,然後提起,再將木勺側轉將石膏倒入漿料中,再將舀好的1/3漿料倒入瓷桶的漿料中,使漿料和石膏在翻滾過程中充分混合。靜置5分鐘後撇去浮沫,豆腐腦凝結在下面。
2.鹽水澆:羊肉切片。將口蘑洗凈,用多壹點的水榨汁,取出口蘑,快速切開。用香菇汁、蒜泥、鹽、菱角約2公斤調成濃汁備用。在另壹個幹鍋中,加入30kg冷水燒開,放入切好的羊肉,加鹽、醬油、味精,再燒開,即倒入調好的醬料攪拌,再倒入另壹個保溫瓶中,撒上口蘑,淋上用熱麻炒過的辣椒。
3.吃的時候,先把豆腐放在碗裏,在豆腐上澆上鹽水和辣椒油,撒上大蒜。
產品特點:潔白、軟嫩、鮮香微辣,搭配燒餅食用,風味獨特。
二、石膏豆腐花基本材料熟石膏粉50g,豆幹1000g,生植物油25g,醬油200g,豆豉100g,花椒粉1.5g,熟辣椒150g,味精0.5g,蔥100g。
工作方法
1.將幹黃豆用清水浸泡6小時左右(換水2 ~ 3次後,用石磨磨成漿,濾掉豆渣,放入鍋中燒開,然後加入植物油,分散泡沫。在另壹個鍋裏,加入150g的水將石膏粉融化,然後將糊好的豆漿倒入鍋裏,蓋上蓋子,大約1小時後成球。
2.將醬油、花椒粉、豆豉(用刀壓成醬)、熟辣椒、味精、蔥(洗凈切細)放入碗中混合,放入每個小碟中。吃的時候,每人把豆腐放入裝有1醬料的碗裏,蘸醬料吃。
本品的特點是具有補中益氣、清熱消炎、止渴利尿的功能。可用於治療發熱、煩渴、下消化道濁氣、中暑、解熱毒。
豆腐腦,壹種著名的中國傳統小吃,經常與豆腐花和豆腐混合在壹起。根據各地口味不同,北方偏愛鹹味,南方偏愛甜味,像四川部分地區喜歡辣味。
豆腐腦和豆花都是豆腐的中間產品,成分沒有太大區別。豆腐腦最先出來,又軟又嫩,用筷子夾起來很難。需要用勺子盛。豆腐凝固壹點就是豆腐,吃起來比豆腐還滑;豆腐是豆腐在模具中壓實凝固後制成的。
豆腐腦和豆腐是壹家,但有區別。豆腐是凝固體,豆腐腦是半凝固汁。豆腐的加工工藝:首先將洗凈的黃豆磨成豆腐,去皮,用清水浸泡4小時左右,待豆腐膨脹至白色時取出,倒入磨漿機或石磨中研磨成細豆漿,用布過濾細豆漿,將豆渣中的汁液倒入鐵鍋中,用大火煮沸,倒入專用桶中, 然後用清水將熟石膏融化,放入瓦罐中,趁熱將桶中的豆漿倒入,約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