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壹五”期間,食品工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完成了《全國食品工業“十壹五”發展綱要》規定的各項指標。
1、工業生產快速增長,支柱地位得到強化2010 年,全國食品工業規模以上企業達41286 家,比2005 年增長73.2%,年均增長11.6%;實現工業總產值6.1 萬億元,增長201.5%,年均增長24.7%,年均增幅比“十五”時期提高5.3 個百分點;實現利稅10659.6 億元,增長214.0%,年均增長25.7%;從業人員696 萬人,比2005 年增長53.9%,年均增長9.0%。食品工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05 年的8.1%提高到2010 年的8.8%,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由2005 年的0.52:1 提高到2010 年的0.88:1,食品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進壹步增強。
2、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市場供應更加豐富
主要產品產量穩步增長,保證了13 億人口的食品供應(見專欄1)。產品結構向多元化、優質化、功能化方向發展,產品細分程度加深,深加工產品比例上升,新產品不斷湧現,基本滿足了國民對食品營養、健康、方便的需求。市場供應品種豐富多彩,規格檔次齊全,形成了4 大類、22 個中類、57 個小類***計數萬種食品,滿足了不同人群多層次的消費要求。
3、產品質量總體穩定,食品安全水平提高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國務院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加強了對食品安全的組織領導。在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全社會的***同努力下,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尤其是2009 年6 月1 日《中華人民***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實施以來,食品安全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並保持向好趨勢,產品質量穩步改善,產品總體合格率不斷提高。至2013年,23 大類3800 多種加工食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批次抽樣合格率由2005 年的80.1%提高到2010 年的94.6%,提高了14.5 個百分點,出口食品合格率壹直保持在99%以上。2010 年,食品投訴案件34789 件,較2006 年下降17.4%。截止2010 年底,已完善了1800 余項國家標準、2500 余項行業標準和7000 余項地方標準及企業標準,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76 項,為保障食品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礎。
4、技術裝備水平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增強
我國食品工業加大投入,各行業技術裝備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增強,對推進食品工業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行業裝備水平進步顯著,通過引進技術和設備,谷物磨制、食用植物油、乳制品、肉類及肉制品、水產品、啤酒、葡萄酒、飲料、方便面、速凍食品等行業的大中型企業的裝備水平基本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在此期間,我國攻克了壹批關鍵技術,在食品物性修飾、非熱加工、高效分離、風味控制、大罐群無菌貯藏、可降解食品包裝材料等關鍵技術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裝備水平與國際差距有所縮小,研制開發了200m2冷凍幹燥、200 噸/天油菜籽冷榨、800MPa 高壓殺菌、60000 瓶/小時高速貼標和中小型螺桿擠壓膨化等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食品加工關鍵裝備。蘋果濃縮汁、馬鈴薯澱粉和全粉、生豬自動化屠宰、中小型乳制品生產以及飲料熱灌裝等成套技術與裝備實現了從長期依賴進口到基本實現自主化並成套出口的跨越。
5、骨幹企業發展壯大,產業集中程度提高
食品工業規模化、集約化深入推進,通過兼並重組、淘汰落後,湧現了壹批市場占有率高、帶動能力強的骨幹企業和企業集團。2010 年,產品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的食品工業企業有27 家,比2005年增加了15 家,其中超過千億元的企業2 家,1 家企業進入了世界500 強。產業集中度穩步提升,乳制品行業10 強企業銷售收入占全行業的73.5%,制糖行業10 強企業產量占全行業的64.3%,啤酒行業年產100 萬千升以上的15 家企業集團產量占全行業總產量的89.6%;飲料行業10 強企業產量占全行業的53.9%。
6、區域發展差距縮小,產業布局漸趨合理
在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等壹系列區域發展戰略指導下,食品工業布局漸趨合理,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中西部地區農業資源優勢正逐步轉化為食品產業優勢,東中西部食品工業產值的比值由2005 年的58.3:23.1:18.6,轉變為2010 年的51.6:29.3:19.1。食品企業持續向主要原料產區、重點銷區和重要交通物流節點集中,形成了黃淮海平原小麥加工產業帶,東北和長江中下遊大米加工產業帶,東北和黃淮海玉米加工產業帶,東北和長江中下遊、東部沿海食用植物油加工產業帶,冀魯豫、川湘粵豬肉加工產業帶,東北、西北、中原牛羊肉加工產業帶,環渤海、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加工產業帶等。 1、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不夠完善。…………。
2、自主創新能力仍較薄弱。…………。
3、食品產業鏈建設尚需加強。…………。
4、產業發展方式仍然較為粗放。…………。
5、企業組織結構亟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