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伴侶雖然被稱為“非奶”產品,但其實是含有牛奶的。酪蛋白是最關鍵的成分,是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質。咖啡伴侶開發出來的時候,酪蛋白只是奶酪生產中的副產品,價格低廉,沒有人把它當成“奶制品”。近年來,由於酪蛋白的高營養價值和飛漲的價格,制造商們尋求其他更便宜的蛋白質來替代它。目前,由大豆蛋白和小麥蛋白制成的類似產品已經進入市場,成為名副其實的“非奶奶精”。
以前這個產品只是代替牛奶作為咖啡增白劑。後來有人直接用水喝,有人作為食品原料添加到蛋糕、奶油等食品中。因為它的形狀和沖水後的產品與奶粉和沖水後的奶粉非常相似,所以也被國人稱為“奶精”。在工業上,更多的叫“植脂末”。
奶精和奶粉的區別
奶粉由天然鮮奶直接噴霧幹燥而成。作為天然農畜產品,有壹定的標準比例,不允許添加其他任何東西(調味奶粉和功能性奶粉除外)。而“奶精”是很多產品在咖啡中使用時的總稱,更多的是指人工配制的植脂末。當牛奶或奶粉用於咖啡時,其目的是增白、增稠、增加滑爽和中和苦味,是壹種“奶精”。然而,雖然它也是壹種在同樣的咖啡用途中使用的“奶精”,但並不需要壹定的標準配比就可以進行定制。主要由氫化植物油、糖、酪蛋白合成,輔以乳化劑、穩定劑、香精、色素。壹般咖啡用的植脂末營養價值遠低於奶粉,但也有嬰兒奶粉用的植脂末,不氫化富含亞麻酸。
咖啡奶精,核心指標:
壹、美白效果:與酪蛋白的量、脂肪球的大小、微膠囊技術有關。
二、溶解性:與顆粒大小、顆粒擴散率、乳化效果、焦炭顆粒數量有關。
增稠:與蛋白質的多少有關。
中性:與乳化效果、原料和比例的選擇、香精有關。
普通咖啡用植脂末就是為了滿足上述指標而制作的。添加酪蛋白是為了嵌入脂肪球,而不是提供營養。壹般30%的脂肪只需要2-4%的酪蛋白。壹般植脂末生產廠家在產品目錄中宣傳的功能和應用比較多,絕不會有營養或奶粉可以替代的說法。由於絕大多數植脂末都是用在休閑飲品和副食品的範疇,所以不適合用營養作為標準來檢驗它,就像用營養標準來檢驗糖果和可樂是壹個道理壹樣。以“克裏默”為名,有其歷史淵源。奶油在英文中是cream,咖啡中加入的牛奶、煉乳、奶粉、淡奶油都稱為creamer,而植物奶、植脂末都稱為non-dairy creamer,或者直接稱為creamer。所以奶精“奶精”是壹個統稱,不壹定是牛奶或牛奶成分,充其量是“動物奶精”和“植物奶精”的壹個細分。如果真的要出軌,可以直接叫奶粉。對於字面要求,可以用“奶”字作為名字,太挑剔了。“椰奶”還強調100%原汁不摻奶粉,川菜名菜“魚香茄子”裏沒有魚。沒有花的小區也取名為“XX花園”。只有少數無良商家直接把植物奶精換成包裝賣,當做奶粉是騙人的。
奶精和氫化油沒有直接關系,國內對奶精的恐慌更多來自對氫化油的恐懼。
在奶精的生產過程中,使用高熔點的油脂,成品的形態和口感更好。植物油中的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所以熔點低,常溫下呈液態。通過催化反應將部分不飽和鍵氫化,可以提高植物油的熔點,從而增加油的穩定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性能。氫化油剛好有利於奶精的生產,所以壹度被廣泛使用,“植脂末”這個名字也由此而來。
但後來的科學研究表明,氫化油含有更多的反式不飽和脂肪酸。這些反式脂肪酸對人體不好,反而有害健康,所以壹直反對使用氫化油。
但是,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並不大。FDA和世衛組織認為,每天食用2克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沒有明顯影響,所以食品中允許壹定量的反式脂肪酸。如果奶精只是作為咖啡增白劑,人體每天攝入很難超過2克;所以目前美國市場上很多奶精還是用氫化油生產的。如果將奶精水洗或作為原料制作其他食品,有可能攝入過多的反式脂肪酸,對人體不利。
畢竟這種方式生產奶精只是希望油的熔點足夠高,不能只靠氫化油。其實普通的植物油也可以做成合格的產品。現在生產的奶精可能根本不用氫化油。
目前,全球主要的植脂末生產商有:瑞士雀巢、蘇州嘉禾(品牌水晶花)、荷蘭奇異果、美國嘉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