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
這張方子能讓妳身輕如燕。
最近有不少朋友咨詢減肥的相關問題,中醫是怎麽看待的呢?
中醫認為肥胖是因為脾胃不好,脾氣虛,不能推動水液運行,水液變成水濕,囤積在了體內。所以減肥第壹要健脾,這是治本,那已經生成的水濕也不能放任不管啊,還得利水,把全身上下不需要的水濕利出去,這人啊看上去就沒那麽臃腫了。
大約在兩千年前,東漢大醫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裏記載了這麽壹張方子,防己黃芪湯。
《金匱要略》原文:汗出惡風,身重微腫,或肢節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防己黃芪湯主之。
這裏面有壹個關鍵詞:身重微腫。
首先說張仲景的這張方子對脾虛濕盛導致的肥胖比較有效,也就是虛胖。虛胖之人體內盡是些水濕之氣,這個時候,人會覺得身子發沈,發重,像吸了水的海綿,妳看海綿拿在手裏輕飄飄的,但是壹沾水,就變得沈重起來。防己黃芪湯可以把水濕擰出去。
方子是這樣的:防己12克、黃芪15克、炙甘草6克、白術9克,加生姜四片,大棗壹枚,壹同煎煮。
白術健脾,白術這味藥大家都不陌生,對脾胃非常好。自古以來,白術就是脾胃病之要藥。白術壹邊恢復脾胃功能,壹邊把脾胃討厭的水濕氣化掉。
除了濕氣重,小便也很少,妳看《金匱要略》裏是怎麽說的?四個字:小便不利。小便如果正常的話,壹部分濕氣就可以通過尿液排出去。這也是眼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黃芪可以補脾,主要是補脾胃之氣,讓脾胃恢復活力。實際上呢黃芪還能利尿能消腫,像壹些老年人生病以後,因為長期臥床,導致下肢水腫,長期臥床這就意味著活動量減少,身體裏的那股氣不能很好的周轉,也就不能推動水液運行。老話說得好,水往低處流。沒有了氣的推動,水液就容易往下走,囤積在下肢,造成水腫。這個時候壹般要重用黃芪。
然後又加了利水的防己,說到利水,大家通常會想到誰?想到茯苓,想到薏米,茯苓和薏米都是非常平和的藥物,也可以說是食物,可以穿插到日常的飲食中去,煮水啊,煲湯啊都不在話下,濕氣重的人用點茯苓、薏米煮水喝,喝完以後濕氣就壹點壹點地從小便走掉了。
張仲景這裏沒有選擇茯苓薏米,而是用了壹味比較厲害的藥物,防己。它跟羌活、獨活是壹個梯隊的,這兩味藥中醫常用來治療壹些風濕性疾病,比如風濕性關節炎,比較有名的兩個方子羌活勝濕湯,獨活寄生湯。那麽,大家就知道了,防己利水,同時它又是風濕要藥。
為什麽要加姜棗呢?
也是因為防己,防己苦寒,苦寒之藥對脾胃就不是很友好了,雖然有白術、黃芪、炙甘草,但是為了穩妥起見,又加了生姜、紅棗,歷代大醫幾乎都是這麽考量的。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姜棗只是尋常之物,可有可無,妳把它放到湯藥裏去,它能補脾胃,對壹些苦寒的藥物能起到牽制的作用。
除了減肥,防己黃芪湯還能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讓我們再回到條文裏去:汗出惡風,身重微腫,或肢節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
這裏的肢節疼痛就是因為有風濕之邪來犯,遇上這種情況,防己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也是為什麽要把它和羌活、獨活劃分到壹起。防己的藥性可以深入到筋骨肌肉,把藏在裏頭的風啊濕啊拽出來,趕出去。
如果是減肥的話,最後再強調壹下,防己黃芪湯適合虛胖之人,這壹類型的人吃的少也長肉,身上的肉呢比較松軟,不緊實,愛出虛汗,小便又少,壹般是因為脾虛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