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菜由多種海鮮珍品精制而成,制作方法獨特,味道鮮美,非壹般山珍海味可比,營養豐富,馳名中外。
成分:
魚翅500克,幹凈鴨肫6個,海參250克,鴿子蛋12個,清脂母雞1只,水發香菇200克,水發豬蹄250克,肥豬肉95克,大豬肚1只,姜片。烹飪扇貝125克,紹興酒2500克,幹凈冬筍500克,味精10克,魚唇水250克,冰糖75克,鯛魚肚125克,上等醬油75克,鮑魚1000克,豬骨湯65000克。
生產方法:
1.將魚翅用清水去沙,刮平排在竹箅子上,放入開水鍋中,加入蔥30g,姜15g,紹興酒100g,煮100分鐘,然後撈出去腥,去掉蔥和姜,不用汁時取出箅子。
2.將魚唇切成長2厘米、寬4.5厘米的塊,放入沸水鍋中,加入蔥30克、紹興酒100克、姜片15克,煮10分鐘去除腥味,挑出蔥和姜。
3.將鮑魚放入蒸籠中,大火蒸熟,取出,每片洗成兩片,放在十字刀上,放入小盆中,加入骨湯250克和紹興酒15克,放入蒸籠中蒸30分鐘,取出,瀝幹蒸汁。熟鴿子蛋,去殼。
4.分別切掉雞鴨的頭、頸、腳。豬蹄去殼、去毛、洗凈。刮幹凈羊肘。將以上四種食材各切成12塊,與幹凈的鴨肫壹起放入沸水鍋中焯壹下,撈出血水撈出。把五花肉裏面洗幹凈,用開水焯兩次,去掉腥臭味,切成12塊,放鍋裏,加湯250克,燒開,加紹興酒85克,壹下子撈出來,不要用湯和汗。
5.海參洗凈,各切成兩片。豬蹄洗凈,切成2寸長的段。將150g幹凈的火腿裏脊加入清水,上蒸籠蒸30分鐘,取出蒸汁,切成厚度約1cm的薄片。將冬筍放入開水鍋中焯壹下,撈出。將每根竹筍切成四塊,拍平。把鍋放在旺火上。將煮好的豬油放入鍋中燒至七成熱時,將鴿蛋、冬筍放入鍋中煎2分鐘左右撈起。然後,將魚放入鍋中,炸至手可斷,倒入漏勺瀝幹油,再用清水浸泡後撈出,切成長4.5厘米,寬2.5厘米的塊。
6.鍋裏留50克殘油。七成熱時,將蔥35克、姜片45克放入鍋中翻炒,放入雞鴨、羊肘、豬蹄尖、鴨肫、五花肉塊幾下,放入醬油75克、味精10克、冰糖75克、紹興酒265433。
7.將壹個紹興壇子洗凈,加入清水500克,小火加熱,倒空壇子裏的水,在壇子底部放壹個小竹箅子。先放入煮熟的雞、鴨、羊、肘子、豬蹄、鴨胗、五花肉塊、花菇、竹筍,再放入魚翅、火腿片、幹貝。裝好後,把壇子放在炭爐上,小火燉2個小時,然後打開蓋子,迅速把海參、蹄筋、魚唇、高肚放入壇子裏,馬上封好壇口,再小火燉壹個小時,取出。上菜的時候,把壇子口白菜倒進壹個大盆裏,打開紗布袋,上面放上鴿子蛋。同時跟上壹碟麻纖維蘿蔔,壹碟火腿拌豆芽,壹碟香菇炒豆芽,壹碟辣芥末,還有銀線圈和燒餅。
註意:
1.泡幹貝:將幹貝洗凈,放入碗中,加入少許高湯、蔥、姜,放入蒸鍋蒸熟。
2.花菇:春末春初生產的蘑菇,表面有菊花圖案。
3.最後,各種原料入壇時,壹定要小火慢燉,不可急躁,否則達不到效果。
特點:食物多樣,軟嫩,肉香濃郁,湯濃味美,味道鮮美,回味無窮,營養豐富
具有明目、美容、活血、舒筋、滋陰、強身、開胃的功效。
故事:
“佛跳墻”這道菜,據說起源於清朝光年間,至今已有200年歷史。這道菜由十八種主料和十二種輔料組成。
這些材料互相混合。它的原料是雞、鴨、羊肉、五花肉、蹄尖、蹄筋、火腿和雞鴨肫;有魚唇,魚翅,
海參、鮑魚、扇貝、高腹魚;還有鴿子蛋,蘑菇,竹筍和蟶子。分別添加了30多種原輔料。
調制後,分層放入壇中。多年來,紹興酒壇子,裏面裝著紹興名酒和。
材料混合。燉佛跳墻,講究蓄香保味。裝滿壇後,用荷葉封住壇口,然後蓋上。煨佛跳墻之火
種是嚴格的純無煙炭火,燒開後用小火慢燉五六個小時而成。煨成壹壇,微開蓮花
樹葉,有壹股酒味。這湯濃而褐,但濃而不膩。吃的時候,酒的香氣混合著各種香味,香味飄了四次。
爛而不爛,回味無窮。
“佛跳墻”這個名字很有傳奇色彩,是因為壹個和尚抵擋不住它令人垂涎的香味,跳墻取之。
“佛跳墻”是壹道傳統名菜,有各種美味佳肴,是閩菜的代表作其主要原料有魚翅、海參、雞胸肉、鴨肉、豬蹄筋、香菇、鮑魚、鴿子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