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裏也有豆蔻的功效和作用?豆蔻?,到?豆蔻?有四種著名的中藥,即肉豆蔻、草豆蔻、砂仁和豆蔻。四種豆蔻都含有豐富的揮發油,味香溫,作用於中焦,辛溫。歸肺、脾、胃經。現代研究認為,砂仁的功效和作用還包括: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停止腸道內的異常發酵,排除胃腸道內的積氣,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能止嘔,是臨床上常用的幫助消化、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由於兩者名稱相近,功能相似,臨床應用大致相同,略有差異,現介紹如下。
肉豆蔻
肉豆蔻又名玉果、肉果,最早發表在《藥性論》中。它是肉豆蔻科高大常青樹肉豆蔻的成熟種子。其味辛溫,入脾、胃、大腸經,有溫中行氣、澀腸止瀉之功,尤?溫暖?擅長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滯或脾(腎)陽虛引起的慢性腹瀉、五變腹瀉、腹脹疼痛、厭食嘔吐。
砂仁
草豆蔻,最早發表於《雷誌論》。它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幹燥成熟種子。與豆蔻同味同歸經,有健脾燥濕、溫中行氣的作用,尤其?溫暖幹燥?擅長它主要用於治療寒濕阻滯脾胃或脾胃虛弱所致的胸悶、惡心、腹瀉、腹痛。
白色豆蔻
豆蔻又名紫豆蔻、豆蔻仁,最早見於《本草綱目》。它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豆蔻的幹燥成熟果實。其味辛溫,入肺、脾、胃經,有祛濕溫中、行氣止嘔之功,尤?變暖?善用常用於治療濕阻脾胃、氣機失調或脾胃虛寒所致的胸悶、納差、惡心嘔吐、舌苔膩膩等。
紅色豆蔻
豆蔻,最早發表於《開寶本草》。它是姜屬植物高良姜的幹燥成熟果實,外觀呈紅棕色。其味辛溫,有溫中散寒、醒脾燥濕、解酒消食之功,尤?文莉?擅長它常被用來治療因飲酒過量而引起的上腹部冷痛、腹瀉和嘔吐。
小豆蔻的對癥使用可以阻斷濕邪氣滯。豆蔻可與蒼術、半夏、陳皮等同用。氣滯胸悶,可與厚樸、枳殼同用。濕溫初用,熱盛可與黃芩、連翹、竹葉同用。濕重者,可與滑石、薏苡仁、通草等輕滲利濕之品同用。治胃寒惡心,常與半夏、藿香、生姜同用。用於小兒胃寒嘔吐,可與砂仁、甘草混合,研成細粉,常滲於口中。適宜:脾胃氣滯,食欲不振,食欲不振,胸悶腹脹,噯氣惡心,舌苔厚膩者適宜食用。
《本草綱目》說:?豆蔻治病時,能控太陰、陽明,祛寒濕,解郁化食。南方土地簡陋,山嵐煙霧彌漫,飲酒又酸又鹹,脾胃常受寒濕郁結之苦。所以食物壹定要用,要適合它。但是,吃多了也會助脾熱,傷肺傷眼?所以陰虛內熱,或胃火過盛、口幹口渴、大便幹燥的人不宜食用;幹燥綜合征和糖尿病患者不應過量食用或使用豆蔻。
豆蔻用法用量:3 ~ 6g,水煎後再加。
加工:使用時去除雜質,搗碎。
豆蔻的兼容性是1。用於脾虛濕阻氣滯,食少體虛所致的胸腹脹滿:與黃芪、白術、人參等同用,如豆蔻丸。(《盛慧芳》)
2.用於治療濕熱、胸悶、饑餓發作:相當於薏苡仁、苦杏仁。(溫病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