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齡長大的孩子大概都有些印象,壹瓶黑乎乎的醬油可謂是廚房裏的奢侈品,家長們做菜時也只是略微滴上壹滴,然後整鍋的菜就都有了顏色,但通常不會多灑壹滴。我也是後來才發現原來我家是少有的不斷醬油的家庭,原因是小孩子吃飯會更香。至於為什麽不是蛋炒飯,理由很簡單,蛋是用來賣錢的,能吃上蛋炒飯的孩子估計更是少之又少罷。
印象裏,最難忘的還是那道醬油拌飯,吃過的次數不多,但記憶依然清晰。我記得初中那會寄宿,周末從市裏回到家中就像幾天沒吃飽飯的餓漢,饑不擇食。母親心疼不已,就著鍋裏的壹碗多剩飯,給我炒了壹份醬油飯。每壹顆飯粒都特別飽滿,加上醬油棕色的色澤和飄香,說實話那時候的自己都不忍心開動這份人間美味。用勺子小心翼翼地舀起壹勺,放入嘴裏,醬油的甜味融入嘴裏,嚼著飽滿的米飯,香味更是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來,幸福感不言而喻。我開心地把碗中最後壹顆飯粒送入嘴中,滿足的看著飯桌邊母親,她慈祥的臉上露出笑意:“看來真是餓壞了,哈哈。”?
從那以後,家裏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母親則勸我少吃炒飯,說是沒什麽營養,小孩子長身體不能常吃炒飯,所以我也就很少有此“殊榮”。偶爾碰上從學校回家過了飯點、沒菜可以下飯的時候,母親才會在我死纏爛打之下同意給我做壹份醬油炒飯。
就在上個月底,我去了壹趟江蘇姐姐的家,和母親、姐姐姐夫還有他們的孩子壹起生活了壹周的時間,有幸又吃到了記憶中美味的醬油炒飯。母親舍不得倒掉剩飯,所以前晚留了壹些,雖然姐姐三番五次說服法目前為了健康要吃新鮮的飯,可還是沒用。她問我想不想吃,我高興地跳起來。就著前壹晚的剩飯,母親炒了好幾碗的醬油炒飯,壹碗給我,壹小碗給我小外甥。端著飯的那壹刻,眼眶竟然都濕了,在外打拼的這些年,再也沒有吃到過母親親手炒的飯,而眼前的這碗飯竟然和十幾年前如出壹轍……我埋下頭去,不想讓母親看到我奇怪的反應。拿起筷子,夾起壹小撮送入嘴中,還是那個香甜的味道,飽滿的飯粒仿佛高興得在起舞……
而另壹旁的小外甥顯然不喜歡這個味道,嚷嚷著要吃面,母親沒有半句怨言,徑直走去廚房給小家夥煮面。我端著空空的碗悄悄走到母親身後說:“真的太美味了,我還要吃上幾碗,哈哈。”“喜歡就多吃,我還怕妳吃不慣了呢。”媽媽說到。?
我趕緊盛完壹碗回到餐廳,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堵住了壹般,很不是滋味。母親覺得我在大城市生活了好多年,飲食起居多多少少有些變化,所以每次都很小心翼翼,生怕我不喜歡,可我是她的女兒啊,怎麽會嫌棄?……小外甥還不到三歲,我沒法告訴他奶奶有多不容易,所以只能自己多吃些,讓她老人家心裏好受點兒。
吃過山珍海味,也許在妳心裏,總有壹道是抹不去的記憶,是無可替代。而它,可能叫做愛。
朋友曾說,我們和父母之所以會有這層關系,其實就是壹場緣分。而我,越長大,就越想讓這場緣分延續得久壹些,再久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