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水蓼泛濫怎麽處理?

水蓼泛濫怎麽處理?

虎杖(學名:紅蓼屬。)屬於蓼科,黍蓼屬。莖粗壯直立,高達2米,葉寬卵形,寬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兩側密被短柔毛,葉脈有密毛;葉柄具長柔毛;托葉鞘管狀,膜質,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花密集,稍下垂,苞片寬漏鬥狀,草狀,綠色,花淡紅或白色;花被片橢圓形,花盤明顯;瘦果近圓形,6-9月開花,8-65438+10月結果。

中國廣泛分布於除西藏以外的中國,在韓國、日本、俄羅斯、菲律賓、印度、歐洲、大洋洲也有分布。野生或栽培的。村莊旁的溝渠旁和路旁的濕地海拔30-2700米。

本種生長迅速,葉高大茂盛,花密而紅,適應性強,適合觀賞植物。果實入藥,名“水紅花子”,具有活血止痛、消食化積、利尿的功效。

辣蓼是壹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粗壯,1-2米高,上部分枝多,密被長柔毛。

葉寬卵形,寬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20cm,寬5-12cm。頂端漸細,基部圓形或近心形,稍向下,邊緣全緣,密被緣毛,兩側密被短柔毛,脈上有密毛。葉柄長2-10厘米,具平展的長柔毛;托葉鞘為管狀,膜質,長1-2厘米,具長柔毛,具緣毛,頂端通常有草狀和綠色的翅。

總狀花序為穗狀,頂生或腋生,長3-7厘米,花密集,稍下垂,通常數朵形成圓錐形;苞片寬漏鬥狀,長3-5毫米,草質,綠色,被短柔毛,邊緣具長緣毛,每個苞片有3-5朵花;花梗比苞片長;花被5深裂,帶紅色或者白色;花被橢圓形,長3-4毫米;雄蕊7,長於花被;花盤明顯;花柱2,在中部和下部合生,長於花被,柱頭頭狀。

瘦果近圓形,雙凹,直徑3-3.5毫米,暗褐色,有光澤,被宿存花被包圍。花期6-9月,果期8-6月。

原產地

中國廣泛分布於除西藏以外的中國,在韓國、日本、俄羅斯、菲律賓、印度、歐洲、大洋洲也有分布。野生或栽培的。村莊旁的溝渠旁和路旁的濕地海拔30-2700米。[2]

生長習性

我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需要充足的光線。它的適應性很強,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適應各種

類型的土壤,喜歡肥沃、濕潤和疏松的土壤,但也能承受貧瘠。辣蓼喜水,耐旱。常生於山谷、路旁、山脊、草地及河流兩岸的河漫灘濕地,常成片生長。辣蓼生命力強,幾乎沒有病蟲害,通過粗放管理可以正常生長。[3]

繁育方法

辣蓼是通過種子繁殖的。

每年秋季9-6月采種,65438+10月。水蓼種子成熟時,及時采收。將種子去皮,陰幹,然後存放在密閉幹燥的地方。播種育苗從春季三月開始。播種前,先深挖,然後平整土地。按30-35 cm的行距,穴深7 cm左右,每穴播種10粒左右,播種量9-15kg/hm2,覆蓋2-3 cm厚細土。播種後施人畜糞便,覆蓋草木灰或細土約1 cm。之後每周噴透水1-2次。出苗後及時間苗,株間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

栽培技術

當辣蓼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應均勻分布幼苗並及時補充,每穴2-3株。生長期要進行1次中耕除草追肥,6月份再進行1次中耕除草追肥,肥料以人畜糞便為主。如遇幹旱,每周澆水1-2次,促進幼苗旺盛生長。

害蟲防治

辣蓼很少發生蟲害,但褐斑病時有發生,對其生長有害。

虎杖葉受褐斑病危害。病斑生於葉片兩側,最初為黃褐色小斑點,圓形或近圓形至不規則,大小為3-6毫米,有時1葉片上有10個病斑,小斑點逐漸擴大為直徑1-2厘米的病斑,內部淺褐色,周邊互不相同,病重時病斑直徑可達2-3厘米。灰黑色的黴菌,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出現在患處。病原體叫虎杖,屬於真菌亞科。這種病原體危害葉子的兩面。病原菌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7-30℃,高於37℃或低於5℃時停止發育。分生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6-31℃,最適相對濕度為98%-100%。

防控方法:1。秋末冬初清除病殘體,及時清除幹草和修剪過的草,減少病菌來源。高溫高濕天氣來臨前或期間,要少施或不施氮肥,保持壹定量的磷鉀肥,避免串灌和漫灌,尤其是晚上。3.發病初期,出現枯斑時,可采用常規殺菌劑如甲撐、三唑酮等進行防治。如果病情非常嚴重,應噴灑1500倍的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或阿米西。

主要價值

辣蓼是園林綠化美化的優良草本植物。水蓼的莖、葉、花都適合觀賞,可以種在庭院、墻壁、溝渠中,裝飾人們不涉足的角落。

水培蓼也可以在室內簡單的水中飼養。剪下壹根樹枝,放在花瓶裏,加水。幾天後,它可以在水中生根發芽。放在窗臺或電腦桌上,既增加室內濕度,又有觀賞價值。

藥用的

藥性辛辣;性別平等;小毒。歸肝;脾經[4]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清熱解毒;促進血液循環;阻止瘧疾。治風濕痹痛;痢疾;腹瀉;吐瀉、筋轉;水腫;腳氣;癤、瘡、癤;蛇和昆蟲咬人;嬰兒營養不良疝;跌倒受傷;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