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片壹般被認為是預防骨丟失和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基本措施之壹,因其對改善身體健康的重要作用而廣受中老年人的青睞。
然而,我們都知道補鈣的重要性,但有些人不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補鈣的效果。雖然吃鈣片是小事,但是吃鈣片也是有講究的。妳真的了解鈣片,知道怎麽服用嗎?
有時間註意吃鈣片。壹些醫學研究表明,服用鈣片的最佳時間是晚飯後或睡前。有三個主要原因:
壹、人體在夜間停止進食,但尿液會正常形成,血液中的壹部分鈣會繼續進入尿液,導致血鈣濃度在半夜和淩晨最低。人體機能為了維持正常的血鈣水平,首先會補充骨骼中的鈣。因此,晚飯後或睡前,我們可以適量補鈣,為體內的鈣調節系統提供壹些鈣源,從而防止體內缺鈣。
其次,對於早中晚三個時間段,因為我們的腸胃蠕動和吸收能力不同,所以每個時間段補鈣的效果也不同。壹般來說,晚上補鈣的效果最強。所以建議飯後服用鈣片,更有利於吸收;第三,鈣還有鎮靜作用,有助於睡眠。
不同體質的人對鈣的吸收是不同的。比如,對於胃酸低的人來說,胃酸分泌的增加有助於增強身體吸收鈣的能力。所以胃酸分泌正常的人應該飯後服用。鈣片會影響食物中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所以最好在兩餐之間服用鈣片。
另外,粉碎鈣片會增加藥物的體表面積,更有利於身體吸收,分批服用比壹次大量服用更好,可以避免便秘、脹氣等副作用的發生。為了充分發揮鈣片的功效,建議大家在服用鈣片的時候註意這些!
我們經常看到老年人服用鈣片和維生素D補充劑沒有效果的報道,不僅不能預防骨折的風險,還會產生各種副作用。這和我們通常理解的補鈣是不壹樣的。為什麽補鈣和維生素D反而會破?真相是什麽?
其實是否吃鈣片也很重要。並不是因為鈣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每天補充鈣片很有必要,不然吃錯了會有危害。什麽時候補鈣,關鍵看我們的身體是否缺鈣。如果我們平時飲食中缺鈣,就需要額外補充鈣。所以我們有必要學習正確的補鈣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人體缺鈣時吃鈣片,會使鈣的吸收率更高。比如懷孕期間,由於孩子不能直接吸收外界營養,此時身體需要大量的鈣。只有媽媽有足夠的鈣,才能為寶寶乳牙和骨骼的發育做好儲備。由此可見,母親攝入的鈣不僅影響自身的健康,而且對孩子的發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服用鈣片時,也要註意不要吃很多含草酸較多的食物,如菠菜、香菜、青椒等,因為鈣很容易與這些食物反應生成草酸鈣,在胃中不易被吸收,容易形成結石。此外,咖啡、茶、碳酸飲料以及高纖維、油脂過多的食物也不宜與鈣片同食,也容易引起結石。
另外,我們經常會誤解鈣片和乳制品也可以壹起吃。其實也建議不要壹起服用。壹是因為鈣片和乳制品容易凝結成塊,這就大大影響了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會引起消化不良的癥狀;二是壹起服用會引起“乳堿綜合征”,表現為堿中毒、高鈣血癥、腎功能損害等。
而且鈣片和鐵微量元素壹起服用,會影響人體對鈣和鐵的吸收率,因為鐵和鈣是二價陽離子,會相互抑制,影響人體的吸收。這是壹種競爭性吸收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營養白補。如果在補鈣時同時服用其他藥物,最好仔細閱讀說明書,以免影響療效,甚至引起副作用。
補鈣的時候記得補充維生素D很重要!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的吸收。如果攝入量低,或者陽光不夠,就會降低人體對鈣的吸收率。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補鈣也不是絕對的“多多益善”。補充過多的鈣會對健康有害。我們每天需要的鈣量,如果正常飲食,壹般是足夠的。對於骨質疏松嚴重的患者,需要額外補鈣,但補鈣過量的現象在老年人中還是很普遍的。
醫學建議:對於絕經前女性,每日最佳鈣攝入量(飲食+補充)為1000mg,推薦每日維生素D攝入量為600 U;絕經後婦女每日鈣的最佳攝入量(飲食+補充)為1200mg,維生素D的攝入量為800U。但是,當我們的鈣攝入量達到2000mg//天,就說明我們已經超過了每日鈣攝入量的標準線。
我們平時通過改善飲食結構來獲取必要的營養,吸收的鈣含量不會超標。補鈣過量往往是因為服用補鈣劑,也就是鈣片。那麽,這種過量使用鈣片有什麽不良影響呢?
1,腎結石。如果用鈣片完全補鈣,患腎結石的風險會明顯增加。所以,不管怎麽說,要知道食補比藥補好。另壹方面,補鈣也要遵醫囑科學服用。
2、消化不良。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鈣片大部分是碳酸鈣。這種鈣片的鈣含量相對較高。碳酸鈣進入消化系統後,會對胃腸道造成壹系列刺激。如果壹次服用大量碳酸鈣,會對腸胃不好的中老年人造成傷害。
3.營養攝入過多會導致負面的健康結果。鈣攝入過多(日攝入量超過1000 mg)或增加人群癌癥死亡風險。發現鈣攝入過多與人群癌癥死亡風險增加有關,死亡率增加1.7千人/年。且與食物中鈣的攝入相比,每日通過膳食補充劑攝入至少1000mg鈣與癌癥死亡風險增加有關(RR=1.53),死亡率增加1.5/千人·年。
此外,美國的壹項研究發現,當營養來源是食物而不是補充劑時,適當攝入特定營養素或降低全因死亡率。
俗話說:過猶不及,尤其是在健康養生領域。食物和藥物的過量攝入會給我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壹定的隱患和風險。遵循循序漸進、科學合理的補充方式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補鈣要科學,妳還記得嗎?
只能吃鈣片補鈣嗎?答案是否定的。
只吃鈣片,鈣可能不被我們的身體吸收,還要靠維生素D3來促進鈣的吸收。維生素D3可以參與鈣和磷的代謝,促進其吸收,在骨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可增強免疫調節功能,但大量攝入可能引起食欲不振、乏力、心律失常、惡心、嘔吐、消瘦等毒性反應。
所以補充維生素D也要適量。鈣和磷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無機元素。約99%的鈣和86%的磷以羥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是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參與機體各種生理功能的調節。補充鈣和維生素D是低鈣血癥的基本防治原則。
但長期、明顯的低鈣血癥可引起骨形態結構的改變,如骨軟化、骨質疏松等;但急性嚴重低鈣血癥可導致神經和肌肉興奮性增加,心肌興奮性和傳導性增加,出現肌肉痙攣、手足抽搐和驚厥。心電圖顯示Q-T間期和ST段延長,T波低或倒置。
此外,體內長期缺鈣也會導致皮膚幹燥、脫屑、頭發稀疏、指甲變脆。嬰幼兒缺鈣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易受病毒感染。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忽視足夠的戶外日照時間,以保證鈣的有效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