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我國歷史上進口的農作物有哪些?

我國歷史上進口的農作物有哪些?

歷史上傳入中國的作物有玉米、紅薯、馬鈴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蕓豆、利馬豆、西蘋果、菠蘿、番荔枝、番石榴、鱷梨、腰果、可可、西洋參、木瓜、陸地棉、煙草等近30種。

玉蜀黍是壹種禾本科植物,原產於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魯。中國古代稱之為飯麥、玉麥、玉米、珍珠米、梆子。最遲在明代傳入中國。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公縣誌》中已有“玉麥”之名,但在甘肅平涼府治三十九年(1560)發現了明確詳細的記載,有如下文字:“樊麥,西壹日麥,苗似蜀。”真如塔,如桐子,塔尾有節,有花,有紅絨,五六寸長,三月種,八月收。“此外,(明)田壹衡的《留青春為日劄》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有記載。

甘薯。)l .,旋花科番薯的栽培種,為壹年生或多年生藤本植物。又名紅薯、朱薯、玉枕薯、地瓜、地瓜、地瓜、地瓜、地瓜、地瓜等。,原產於中南美洲,主要用作食物和蔬菜。宋元以前,中國文獻中有很多關於“番薯”的記載,但當時提到的番薯是薯蕷的壹種,而我們現在說的番薯是旋花科植物,在明朝萬歷年間傳入中國。自從傳入中國後,有人稱它為甘薯,因為它看起來像中國薯蕷科植物的原始甘薯。久而久之,紅薯這個詞幾乎被旋花科的紅薯壟斷了。

茯苓是豆科植物中能形成塊根的栽培種。壹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藤蔓植物。又名涼薯、紅薯、番薯、沙葛、新羅,是壹種既可作為水果又可作為蔬菜的作物。原產中美洲,由西班牙人傳入菲律賓,可能由新羅海路傳入中國福建[1]。它種植在中國西南、華南和臺灣省。

馬鈴薯是茄科的壹年生草本植物。中國又叫洋芋、土豆、山藥蛋、地蛋蛋、荷蘭土豆。起源於南美洲秘魯和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脈地區,被印第安人馴化。約在1570年傳入西班牙,約在1590年傳入英國,約在1650年傳入中國。

木薯是大戟科木薯的栽培種,是世界三大馬鈴薯之壹。原產於熱帶美洲,16年底傳入非洲,18傳入亞洲。中國在19的20世紀20年代引進栽培,長江以南各地均有種植,尤其是廣東、廣西和臺灣省、福建。

芭蕉芋。是美人蕉科美人蕉屬的栽培種。別名香蕉蓮藕,姜芋,原產安第斯山脈。公元前2500年在哥倫比亞馴化,1821引入日本,1948引入中國,福建、江西、浙江等地有栽培。

花生原產於美國。中國,又名長壽果、花生、松樹、木瓜、豆類、無花果等。,是人們喜愛的食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有小粒型和大粒型兩種。元末明初賈明《飲食須知》中首次記載了小粒型,清代引入了大粒型。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 .)是菊科壹年生草本油料作物,又名西番蓮、陰陽花、向日葵,原產北美。中國的種植最早見於王1621(明)年所作的《群芳譜》,稱為西番蓮。1688(清)陳昊子的《花鏡》叫《向日葵》。

辣椒是壹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花椒、海椒、秦椒、地椒、辣茄子。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1493年傳入歐洲,1593~1598年傳入日本。傳入中國有兩種途徑:壹是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入甘肅、陜西等地;先是通過海路傳入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中國對辣椒的記載始於郜璉的《尊生八記》(1591):“辣椒長滿白花,果如光頭,辣而紅。”乾隆二十九年(1764)柳州縣誌首次出現辣椒。

南瓜。,黍,葫蘆科。別名南瓜、米瓜、南瓜、回頭瓜、金瓜等。,原產於中南美洲。元末明初,在賈明的《食言》中已經看到:“南瓜味甘溫,多食腳氣黃疸,同食羊肉,有刺激性。忌與豬肝、紅豆、蕎麥面同食。”說明中國在元代就有傳入。?

荷蘭南瓜。前林。是葫蘆科南瓜屬的栽培種。又稱印度南瓜、翡翠瓜、北瓜,原產於南美洲的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中國竹筍和瓜類可能是從印度傳入的,在19世紀中葉的安徽、河南等省地方誌中有記載。

西葫蘆是葫蘆科的栽培種。別名南瓜,以前是北美南部。17世紀已發現陜西、山西等地方誌。

佛手瓜是葫蘆科的栽培種。別名瓦瓜、拳頭瓜、萬年瓜、楊茄子、火雞瓜、棒瓜等。,原產墨西哥和中美洲。18世紀傳入歐洲,後傳入東南亞。於1916年由緬甸引入中國雲南,現已在華南和西南地區栽培。

番茄(Lycopersicon Mill)是茄科的番茄和馬鈴薯草本植物。又名柿子、六月柿、番茄、柿子等。原產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我國最早的記載見於王《群房譜》(明代):“範柿,六月柿,莖似蒿,高四五尺,葉似蒿草,花似榴蓮,壹枝結五果或三四果,壹樹結二三十果,...出自西番,故名。”

菜豆,豆科菜豆的栽培種,黍。也被稱為四季豆、四季豆、四月豆、梅子豆、組合豆和貨架豆,它有許多用途,如谷物、蔬菜和飼料。原產於中美洲。65438+在6世紀初傳入歐洲。中國在明末曾多次傳入,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明代)和清代的《三吉農》(1760)中都有記載。南北均有種植,種植面積僅次於大豆。菜豆是豆科菜豆的栽培種。也被稱為棉豆和水煮豆,它們原產於中美洲。65438+在6世紀初傳入歐洲。它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傳入中國。

菠蘿(Ananas comosus (L.) Merr)是菠蘿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水果栽培植物。別名菠蘿,梨,梨。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很早就被印第安人馴化。16世紀初,熱帶國家陸續引進。亞洲最早由葡萄牙人(1550)傳入印度,後傳入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在中國,菠蘿苗於17世紀初(1605)由葡萄牙人帶到澳門,再經廣東傳入福建和臺灣省。廣東的《東關縣誌》(1639)和臺灣省光的《臺灣省誌》(1687)都有梨的記載。18年底引入廣西,19年初引入雲南。

番石榴是桃金娘科番石榴屬的壹種小型常綠喬木或灌木。原產於美洲、墨西哥和秘魯。(南宋)周曲飛,嶺南(1178)人稱黃肚。清代《南嶽筆記》稱秋果,考證植物名稱稱雞箭果。臺灣省200年前開始種植,現在主要分布在臺灣省、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省。

番荔枝是番荔枝科番荔枝屬的半落葉灌木或小樹。又名佛頭果。原產熱帶美洲,明末清初傳入中國。最早見於臺灣省官方記錄(1614)。現在主要分布在臺灣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省和海南省。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 .),又名木瓜、南瓜、木瓜,起源於墨西哥南部,18世紀晚期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水果。清代傳入中國,載於《嶺南雜記》、《植物名實考證》。它在中國南方的所有省份都有種植,尤其是在廣東和臺灣省。?

腰果(Anacardium腰果l .),是壹種屬於尿草科腰果屬的樹,又名巨樹、界首果、雞腰果。堅果是營養又美味的食物。起源於巴西東北部,16世紀由葡萄牙人傳入非洲和亞洲。20世紀30年代傳入中國臺灣省和海南,海南栽培面積達到1.1.00000公頃1.984。雲南西雙版納也有少量種植。

可可(Theobroma cacao L .)是壹種常綠喬木,屬於可可屬,是世界上三大飲料作物之壹。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上遊的熱帶雨林地區。17 ~ 18世紀傳入東南亞,1922傳入中國臺灣省,1954傳入海南省。鱷梨。)是樟科常綠果樹。原產於中美洲。13 ~ 15世紀在墨西哥西部和南部栽培,20世紀初傳入亞洲。1918從中國引進,在臺灣省、海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等省均有栽培,其中以臺灣省和海南最多。

米尼卡拉·薩波蒂拉(Tacq。)屬於阿月渾子科熱帶常綠果樹。又名烏鳳柿,原產墨西哥和中美洲。福建於1900由華僑從新加坡引進,在漳州、廈門種植。廣東於1910引進,分布於湛江、汕頭及珠三角各縣市。臺灣省1920從爪哇引進,在嘉義、臺南、雲林等地栽培。

HKB屬於黃連木科熱帶常綠果樹。又名蛋果,原產於南美洲的秘魯。30年代傳入中國,由印尼華僑帶到海南繁殖,50年代在廣州栽培。?

西洋參,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栽培種,又名西洋參、竹節人參、西洋參。原產於北美。1976後在中國、北京、黑龍江、吉林、遼寧、陜西等地引種成功。

煙草(煙草屬)是茄科煙草屬葉子的壹年生作物。起源於中南美洲,被人類使用了1500多年。之後通過西班牙和葡萄牙傳播到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作為“Tamba”傳入中國,是印度煙草的音譯。中國對煙草最早的記載是[明]張介賓的《凈月全書》:“這東西自古以來就沒人聽說過,明朝萬歷年間才出在閩桂之間。”煙草的其他別名包括金合歡、金絲、汾草和還魂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