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豆有什麽辦法?
其中壹種做法是
所需材料
5000克鮮豆。鹽400克,鮮姜蒜100克,花椒大料15克,白酒50克,糖50克。
生產步驟
1.將鹽、蒜、姜、花椒、大料、糖用涼開水浸泡20天。
2.將豆子洗凈瀝幹,放入湯中,同時加入白酒,封壇口10天,即得成品。
練習二
所需材料
鮮嫩花菜1000g,老鹵1000g,紅糖20g,白酒20g,幹紅辣椒30g,精鹽30g,醪糟汁1塊,香料包。(花椒、大料、姜片)
生產步驟
用手將花菜掰成小中心,去蒂,用開水燙5分鐘左右,取出後迅速攤開晾幹;
將各種調料放入缸內,放入花菜和調料包,用竹夾蓋好缸,缸內註滿水,浸泡5天。
主要功效
黃豆味甘、淡、微溫,入脾胃經;祛濕不燥,健脾不滯,常用於脾虛濕阻;具有調和臟腑、安神定誌、益氣健脾、消暑除濕、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脾虛濕盛,食少便溏,濕帶下多,亦可用於濕熱傷損,吐瀉,筋轉等證。
營養分析
中醫認為豆類蔬菜味甘、性平,有祛濕健脾、調理消化系統、補腎止瀉、益氣生津的功效,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現代營養學資料表明,其蛋白質含量高於普通蔬菜,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豆角又被稱為“菜中之肉”。
當人體內產生的自由基過多或清除過慢時,會加速機體衰老,誘發多種疾病。結果表明,豆醬對羥自由基有較強的清除作用,這可能與其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E、抗壞血酸和微量元素硒有關。對比研究結果表明,長豆(如豇豆)對羥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強於矮豆。
適用人群
白帶多的女性皮膚瘙癢,急性腸炎更適合食用,對癌癥、急性腸胃炎、食欲不振也適用。不適合腹脹。醬豆鎮靜心靈;調節消化系統,消除胸膈脹滿。可用於預防和治療急性胃腸炎、嘔吐和腹瀉。食用生豆或未煮熟的豆類容易引起中毒,因為生豆中含有兩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溶血素和毒蛋白。當人們食用生豆時,這兩種毒素對胃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從腹部不適到嘔吐和腹瀉,尤其是在兒童中。黃豆中的這兩種物質雖然對人體有毒,但它們各有特點和弱點,就是不耐高溫。所以,無論是家裏的家長,還是托兒所的廚師,在給孩子做豆瓣醬這道菜的時候,壹定要充分加熱煮熟,或者用急火加熱10分鐘以上,保證豆瓣醬煮透,有害物質會分解成無毒物質。
豆沙怎麽做?
材料
食材:豆角400g。
輔料:豬肉(瘦肉)50克。
調料:黃醬25g、料酒10g、蔥10g、蒜(白皮)10g、姜5g、鹽1g、味精2g、糖3g、五香粉1g、大豆油80g、花椒油6550。
工作方法
1.將豆子去兩端和老筋,洗凈,切成2厘米長的段。豬肉洗凈,切成薄片;大蔥洗凈,切花;生姜洗凈切片;大蒜洗凈,切成粉末備用。
2.將豆子放入七成熱的油中油炸,然後倒入漏勺中過濾油。
3.鍋內熱底油40克,放入蔥、蒜、姜入鍋,將肉片煸炒至顏色發白,加入黃醬、料酒煸炒出香味,放入豆角,加入白糖、精鹽、鮮湯煸炒,加入味精、五香粉煸炒,用濕澱粉15g。
特性
色澤紅艷,鹹香醇厚,味道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