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為了促進農業發展,國家開始大力興建水利工程。就在項目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江蘇邳州市新河鎮譚晨村發生了壹件怪事。
幾個村民在挖井時,發現自家宅基地底部不斷冒出黑水,無論怎麽努力,鋼鉆無論如何也鉆不進去。
當時有幾個迷信封建的村民意識到了壹些奇怪的東西,但又不敢說什麽,怕自己沾上什麽不幹凈的東西。
直到2015,正在此處修建水利工程的施工隊在開挖時發現了壹些異常。挖掘機好像在壹個宅基地下面挖著什麽東西,非常堅硬,以至於挖掘機無論如何也無法繼續往下挖,他們在附近發現了壹個深不見底的洞,裏面全是黑水,水面距離洞口大約壹米。
於是,施工隊立即向上級做了匯報。接到消息的考古人員第壹時間趕到現場。清理完現場後,他們發現宅基地下有很多不尋常的青磚,專家發現的大洞周圍還有壹些圖案。隨即,他們推測下面應該有壹座古墓。
村民們壹聽說古墓,瞬間都激動起來。有老壹輩村民反映,這裏應該是清朝乾隆皇帝妹妹的墓,因為這裏流傳著壹個著名的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乾隆皇帝帶著妹妹微服私訪。誰也沒想到,在途中,公主突然得了壹場大病,在醫生太多的無奈下,死在了異鄉。沒有辦法。失去妹妹的乾隆把公主葬在當地,公主的葬地就在這個村子裏。
說起來很可笑,壹般的官商都要找專門的風水先生找龍找穴,才敢確定最後的葬位。壹個國家的公主死後隨便下葬不是比這些普通官員好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和普通人死後直接用草席包裹屍體有什麽區別?
經過壹段時間,專家對現場進行了初步勘察,確定古墓只是壹座小墓,並非村民們所認為的清妃墓。同時,他們發現出土的墓磚整體較大,這是漢代墓葬的特點,磚上的花紋也表明這是壹座東漢晚期的墓葬。
之後,根據已知的時間,專家們研究了周邊地區的歷史,得到了壹些線索。
原來,很久以前,這裏住著壹戶姓傅的人家,這戶人家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不準在他們住的地方挖深,也不準蓋更大的房子。因為,考古學家推測,這戶人家很可能是個守墓人。
然後,在其他歷史學家的幫助下,根據已知的文獻,他們推測這應該是壹個名叫傅的漢代妃子的墳墓。
專家在江蘇發現了壹座墓葬,最初認為是簡單的漢墓。誰能想到,在發掘的時候,這裏竟然是壹座西晉的古墓,考古學家還從中發掘出了大量的珍稀文物。
考古學家開始挖掘墳墓。他們壹發掘,就在已知墓葬附近發現了壹座規模相當的墓葬,甚至在後續工作中發現了大大小小7座墓葬。
考古學家先後發現了9個墓穴,所以這不是他們所認為的小型墓,而顯然是大型墓,甚至是家族墓。
專家們對這壹發現喜出望外,但他們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將墓穴中的水全部抽幹,否則壹切都將白費。但他們沒想到的是,水泵連續工作了兩天,才把裏面的水完全抽幹凈。
於是,情緒高漲的考古學家們滿懷期待地走進了這些墓葬。此墓為南北走向,前後長約20米。這是壹座磚砌的墓室,前後室傾斜。磚石的內外都塗上了石灰。墓道在北面,拱形屋頂,入口用石板封住。
當專家們看到這些瓷器時,他們對以前的推斷提出了質疑。漢代有全釉青瓷嗎?但通過對其他陶器的研究,發現這根本不是壹座漢墓,而是1700年前的西晉墓。
隨著專家們對陵墓的深入研究,他們還發現了海貝的耳杯、金鐵劍等稀有隨葬品。更讓他們難以置信的是,裏面出土了玻璃碗和鸚鵡螺杯。
這兩件文物不是簡單的稀有。因為當時還不是中國制造,所以很可能來自印度洋另壹邊的波斯國。
顧名思義,鸚鵡螺杯是由鸚鵡螺貝殼制成的。鸚鵡螺是印度洋的壹種貝殼類軟體動物。因為工藝比較麻煩,所以這種杯子比較少見,這次出土的杯子也不僅僅是這麽簡單。
除了螺殼的自然卷曲形狀外,螺殼的口部和中脊還鑲嵌有鍍金銅邊,口部的鍍金銅邊伸出耳朵,耳朵的樣式與同時期的耳杯相同,說明這種杯子的用途與耳杯相似。很明顯,這個杯子不可能完全是印度洋上的人做的。畢竟鎏金和包邊的工藝是中國古代獨有的,應該是古代工匠加工的。
另壹件文物玻璃碗晶瑩剔透,無雜質,與1700年前的鸚鵡螺杯壹樣珍貴。
這個古墓的主人是什麽身份,能讓他把遠在印度洋的東西弄到自己手裏?
西晉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專家發現這是壹座皇家陵墓,但由於裏面沒有發現任何能表明其身份的東西,墓主人的身份成了壹個謎。
考古工作已經告壹段落,但是考古學家並沒有在墓葬中發現任何相關記載,更不用說墓誌銘的存在。
墓誌雖然起源於東漢,但真正發展起來是在朝代更叠迅速的南北朝時期,只有隋唐時期才興盛起來。所以在西晉,真正有墓主刻墓誌銘的並不多見。這種現象也增加了考古學家確認墓主人的難度。
沒有辦法。尋求真相的考古學家只能根據發掘出的文物和已知的歷史進行推測。這是西晉下邳國的貴族陵墓還是皇家墓地?畢竟普通人真的出不了那麽多好東西。
直到他們出土了壹件重要的文物——五銖。五銖是中國古代使用最頻繁、流通時間最長的貨幣。通常五銖錢是銅制的,重約五銖。
這枚出土的五銖是由黃金制成的。壹般情況下,皇帝的陵墓都會鍍金,但這五銖錢是實心純金。因為西晉很註重人情往來,不可能有違背常理的事情,所以他們推測可能是皇家墓地。
據史書記載,公元280年,也就是太康元年,司馬懿的後裔司馬燕統壹了全國。接著,又封司馬懿弟弟的第五子司馬黃為下邳王,並封他七郡為封地。
這七個縣分別是夏邑縣、涼城縣、陵縣、綏棱縣、夏秋縣、渠縣、通縣,其中夏邑縣就是現在的邳州。
公元296年(元康六年),司馬黃秋,謚號獻王。然後,他讓司馬琨繼承了他的第三個兄弟司馬孚,司馬黃的長子,繼承了王位。但不幸的是,孩子夭折了。
311年,前趙攻取下邳縣。從此,下邳從歷史舞臺上徹底謝幕。
雖然考古學家對這個古墓有過粗略的推測,但我們不知道它的主人是誰,也無從考證。我們只能讓他繼續沈在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