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羊肉有多大?羊肉片很好吃。

羊肉有多大?羊肉片很好吃。

流行於北京和天津,提到“涮羊肉”幾乎是眾所周知的。這道菜很受歡迎,因為它既容易吃又好吃。

涮羊肉的傳說起源於元代。在那些日子裏,忽必烈汗,元世祖的指揮官,遠征南方。有壹天,人們筋疲力盡,饑腸轆轆,他突然想起家鄉的那道菜——燉羊肉,於是命令手下殺了羊,燒了火。就在廚子宰羊割肉的時候,偵察馬沖進帳中報告敵軍逼近。饑腸轆轆的忽必烈非常想吃羊肉,他命令部隊行軍,並大喊:“羊肉!羊肉!”廚師知道自己脾氣不好,所以急中生智。他用飛刀切下十多塊薄薄的肉,在開水裏攪拌了幾下。等肉的顏色變了,他馬上撈出來放到碗裏,撒上細鹽。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果大獲全勝。

準備慶功宴時,忽必烈特意點了羊肉片。廚師選用羊的嫩肉,切成薄片,配上各種調料。將軍們吃了之後,贊不絕口。廚師急忙上前說:“這道菜還沒有名字呢。請給它起個名字。”忽必烈笑著回答:“我想這叫‘涮羊肉’!”從此,“涮羊肉”成了宮廷美食。

還有壹種說法是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始於清初。18世紀,康熙帝和乾隆皇帝舉行了幾次大型的“千宴”,其中就包括羊肉火鍋。後來流傳到商鋪,由穆斯林館經營。《老城百故事》中說:“羊肉鍋是寒冷年份最常見的美味,壹定要在羊肉館吃。這種吃法是對北方遊牧遺產的學習和演變,成為壹種特殊的風味。”

據說直到光緒年間,北京“東來順”羊肉館的老掌櫃賄賂太監,從宮中盜走。

推出了“涮羊肉”的調味配方,使這道菜流傳到民間,在著名的城市餐館出售,供普通百姓享用。壹直流傳到今天,讓人們演變成了各種版本的拉絲羊肉,成為人們餐桌上最愛吃的食物之壹。[1]

《老城百故事》中說:“羊肉鍋是寒冷年份最常見的美味,壹定要和羊肉館壹起吃。這種吃法是對北方遊牧遺產的學習和演變,成為壹種特殊的風味。”

公元1854年,北京前門外正陽樓開業,是韓民館賣涮羊肉的先驅。它的切肉“薄如紙,無壹例外”,使這種美味更加出名。1914,北京東來順羊肉館花大價錢從正陽樓雇了壹個切肉機,專門做涮羊肉。幾十年過去了,從羊肉的選擇到切肉的技術,從調料的配制到火鍋的改進,東來順都進行了研究和改進,從而在北京聲名鵲起,贏得了“哪裏涮肉好,東來順最好”的美譽。

食材細嫩,肉片紙薄而勻,調料多樣鮮美,肉質醇厚鮮美,涮後即可食用。香味純正,清新可口。

2生產方法編輯

處方1

(1)將羊肉洗凈,去骨去皮,去筋,切成長12 cm,寬2 cm的大切片,放入盆中備用。(2)放醬油、鹵制蝦油、芝麻醬、辣椒油等。放在壹個小碗裏,把發酵好的牛奶和細香蔥放在壹個小碟子裏。

涮羊肉部分材料(19張)

(3)食用時,在火鍋中加入雞湯或水。當鍋裏的湯沸騰後,用筷子夾住鍋裏的羊肉,沖洗幹凈(大概壹兩分鐘)。肉片呈灰白色時,取出蘸各種調料食用。肉片應該和水壹起吃。最後將菠菜和湯面放入鍋中。菠菜煮好後,加入精鹽和味精,然後和菜、湯壹起吃。

處方2

材料:羊肉800克,白菜頭280克(洗凈切塊),細粉絲260克,蝦、羊骨、魚10克。

調料:香菜60克(洗凈切粉),腌制韭菜花60克,芝麻醬120克,料酒50克,腐乳1塊,腌制蝦油50克(最好吃)。

涮羊肉

Ok)、辣椒油60克、醬油150克、香油25克、醋50克、蔥花60克、姜壹塊。(以上調料只是理論上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實際情況來改變。)

練習:

1.羊骨頭、魚、姜加水熬湯。

2.羊肉凍硬,凍肉進壹步剝去頭、角、脆骨、雲皮、筋膜,再切成長15 ~ 20cm、寬3 ~ 5cm的極薄薄片,裝盤備用。

3.往湯裏加蝦。

涮羊肉

4.向熱鍋中加入木炭。水燒開後,先在湯裏放少量肉片,分散開。當它們被沖洗成灰色時,可以蘸上準備好的調料立即食用。然後,肉片可以隨涮隨吃,切忌太老,影響新鮮度。

5.肉片沖洗幹凈後,加入白菜頭和細粉絲(凍豆腐、白豆腐、酸菜、菠菜等。)做湯。

特點:用料細嫩,肉片紙薄而均勻,調料多樣鮮美,涮肉醇厚。..

制造工藝

1.切好的羊肉要薄如紙,均勻如水晶,整齊如線,美觀如花。羊肉片應該是17到20厘米長,3到6厘米寬。

2.火鍋紅紅火火,肉片倒進去,涮到發白,蘸著調料吃。

3.閹割過的公羊要選羊後腿,最好是在現在的北口(張家口地區)蓄羊。然後凍住,壓後腿方便。

羊肉

按壓出血的水,直到它變幹,但不凍結。如果凍成凍肉,就失去了新鮮度。

4.將凍好的羊後腿肉切成薄片,長約17 cm,寬5 cm。切片要薄,均勻,美觀大方。然後放在盤子裏。

5.將除羊腿(粉絲先泡水)外的所有食材分別放入盤中。

6.吃的時候,把熱鍋裏的水燒開後,放入蔥花、姜絲、香菇、蝦米,煮到入味(不要放味精)。然後根據個人口味,把調料放在碗裏,隨涮隨吃。

妳好!

吃涮羊肉,除了羊肉唱主角,還有很多東西要涮,可以是壹切。

以下是主要的幾個:

壹:牲畜肉:

羊肉、牛肉、豬肉、火腿、午餐肉、臘肉、香腸、豬灌腸、腎、肝心、肝筋、牛鞭、豬腸、豬腦花、豬脊髓等。

二:禽肉:

雞、鴨、鵝、雞翅、雞血、鴨血、腸子、雞胗、肝、雞爪、鴨爪等。

三:水產品:

鯽魚、草魚、鯉魚、鰻魚、泥鰍、河蟹、河蝦、海蟹、海蝦、水發海參、水發墨魚、水發魷魚、水發魚肚、魚唇、魚翅、鮮貝、帶魚、水發海帶等。

四:蔬菜:

大白菜、菠菜、豌豆苗、生菜、甘藍、土豆、蓮藕、茭白、冬筍、春筍、白蘿蔔、胡蘿蔔、黃瓜、冬瓜、絲瓜、鮮豌豆、四季豆、菜花、黃花菜、香菇、香菇、平菇、黃花菜、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芽。

五:幹貨水果:

黃花菜幹、玉蘭花片、筍幹、粉絲、紅棗、魔芋、木耳、銀耳、香菇、口蘑、竹蓀。

六:遊戲(人工餵養):

野雞、野鴨、鵪鶉、狗肉、狗鞭、蛇肉、田雞、田螺、牛蛙、甲魚肉。

七:加工原料:

魚丸、肉丸、油條、油條、煎餃、酥肉、面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