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
《建國大業》剛上映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看過了,但是我們只是把它當做壹部普通的新電影來看,沒有太多的感覺。現在,當我以壹種非常嚴肅認真的態度再次欣賞這部電影時,我覺得它是如此的深刻。《建國大業》是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暨第壹屆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賀歲電影專場。它將重演解放戰爭的歷史,讓我們這些沒有出生在那個難忘時期的孩子,真正體會到戰爭和建國的艱難。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會因為國內的緊張局勢而擔憂,會因為國民黨的卑劣行徑而憤怒,會因為民主人士被國民黨特務殺害而痛心,會因為* * *產黨取得壹次又壹次的戰鬥勝利而興奮和高興,會因為偉大祖國的建立而激動和自豪。在這部電影中,有幾個場景讓我印象最深。
鏡頭1:
國民黨轟炸所在的保定城南村時,給主席做飯的郭師傅,不顧自己的生死,跑回廚房給主席弄早餐,不幸犧牲。毛主席得知此事後,既傷心又感動。壹句話沒說,淚水在他眼裏打轉。在給郭師傅上墳的時候,毛主席把自己的煙給了郭師傅,希望他壹路走好。從這個鏡頭中,我們可以看到毛主席最有人情味的壹面,他的心永遠和人民系在壹起。老百姓可以為了毛主席犧牲自己的生命,毛主席也應該為這些老百姓早日實現新中國,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鏡頭2:
當毛主席得知馮玉祥將軍回國途中葬身大海時,正在洗腳的毛主席氣憤地把腳盆踢翻了。這壹刻,他內心的愧疚、自責和悲傷異常強烈。馮將軍50年的軍旅生涯,雖身經百戰,卻為中國實現民主而壯烈犧牲。新中國沒有這樣壹位能幹、公正的將軍,毛主席從心底裏感到心痛。馮玉祥將軍的死,堅定了毛主席實現民主建國的信念。
鏡頭3:
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來上海治理混亂的經濟秩序。但沒想到,孔家竟然是做空和處理黑市的最大頭目。蔣經國來到孔子家,面對他的月經和弟弟,嚴厲譴責孔令侃擾亂國家經濟的行為。盛怒之下,他深深的心碎絕望,淚水久久徘徊。後來,當他的父親蔣介石告訴他“後院不能著火”時,蔣經國皺著眉頭,眼裏噙滿了淚水。“反抗,去死;不反對,亡國”是蔣經國最不想面對的事情。由此可見,蔣經國是壹個愛國愛家、愛國愛黨的正義之士。為了國家,為了黨,他必須把大義放在家庭之上,雖然他很不甘心。
鏡頭4:
蔣介石退位後,準備退守臺灣省,為自己部署後路。姜父子在石階上,為自己的未來擔憂。看到老父親從以前的意氣風發,到黨和國家即將滅亡的頹廢和消沈,我不禁哽咽起來。他的父親也讓他去臺灣省。他看著父親,因為他不想離開這片土地和大陸,但他不得不這樣做。這足以說明他對父親的愛和尊重永遠不會變,對國家的愛永遠不會變。
鏡頭5:
中央政府遷至北平,毛澤東在機場舉行了閱兵式。他站在車裏,看著站在面前的紅軍老兵。他理解這位老兵乃至幾千萬大軍內心的激動,向生者和死者行了壹個軍禮。遊行隊伍齊聲高呼:毛主席萬歲!聽著這哭聲,他想起了那段艱苦的歲月和犧牲的戰友,想起了壹次又壹次革命的勝利,看到了今天的成就,毛主席忍不住哭了。
鏡頭6:
代表中央希望李、和表哥擔任政府副主席。李神色凝重,因為他殺了* * *制作人而深深自責,慚愧。但當毛主席說了那番感人肺腑的話並讓李既往不咎時,被深深地感動了。他緊緊地握著毛主席的手,無法表達內心的感激和感動。兩人含淚對視,動人的熱流久久縈繞在心頭。這體現了壹個國家領導人寬廣的胸懷和非凡的氣度,也體現了中國* * *產黨最終能打贏這場戰爭的根本原因——民心。
鏡頭7:
上海解放戰爭剛結束,宋慶齡壹大早就來到這條街上。看到* * *生產黨的軍隊躺在大街上休息,她震驚又感動。即使戰爭讓他們再累,他們也沒有做任何擾民的事情,而是整齊安靜地躺在冰冷的街道上。這麽為人民著想的軍隊怎麽可能打不贏戰爭?與腐敗的國民黨軍隊相比,她看到了新中國的希望和未來的希望。
本片以第壹次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為主線,國民黨軍隊堅持壹黨專政,中國和各民主黨派為建立民主國家而努力奮鬥。結果是必然的,中國贏了。影片中多次出現流淚的場景,這是影片最細膩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