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乃至生命,關系到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和政治的穩定,在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的同時,我國正從各個方面采取能夠保障食品安全的 措施 。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食品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食品畢業論文 範文 壹:WTO體制下的食品安全論文
壹、食品安全問題對國際貿易的沖擊
古往今來,恃強淩弱的國家主權競爭環境從來沒有改變過。技術壁壘在各國之間的愈演愈烈也是伴隨隨著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技術水平的懸殊態勢而產生的。後進國家須小心謹慎的防禦越來越多的動植物疾病的衛生檢疫措施與名目繁多甚至怪異的檢驗檢測項目,如此不合理的國際貿易妨礙措施必將在發達國家的商圈當中被壹步步的演變為合理且帶光環的非關稅貿易壁壘。
二、《SPS協定》食品安全規則
(壹)?以科學為依據?實施相關措施
《SPS協定》中第5條第7款規定,各成員國采用臨時衛生檢疫措施需滿足四個條件:臨時措施是在成員方有關科學依據不充分的情況下采取的;根據有關信息包括國際組織以及其他成員方實施的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的信息而臨時采取某種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各成員方應尋求獲得必要的補充信息以便更加客觀地評估風險;各成員方應相應在合理期限內評價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四個條件環環相扣、相互聯系,缺壹不可。
(二)WTO體制下《TBT協定》食品安全規則
WTO體制下《TBT協定》是為防止成員國利用技術水平行使不公平技術貿易壁壘,協議理所當然包括食物質量要求方面的標準。《TBT協議》規定無論標準、技術法規或者合格評定程序制定,都以國際標準化機構制定的相應標準、原則或建議為基礎,三種規範的實施不應對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其次通過建立咨詢點制度、通報制度,相互事先通報,大大提高了技術法規和認證程序的透明度,使出口商更加容易適應進口國要求來組織生產,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技術壁壘對國際貿易的阻礙。
三、對策
(壹)建立食品法律體系
自我國在1991與1997年分別建立《中華人民***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與《中華人民***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兩項食品安全法律以後,截止到2010年食品安全法規基本未做任何修改與完善。時代日新月異,環境變幻莫測,舊的法律已經不太適應新形勢下的社會關系,與現存的法律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矛盾。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的修訂是我國二十壹世紀初食品立法的首要工作,時至今日我國總算通過《食品安全法》,此法律在食品安全的整體和細節方面建設完善結束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始終處於?群龍無首?狀態,整體法律體系統由此建立。
(二)完善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
有力的技術支撐在食品出口檢驗與安全質量保證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當下縮減高消耗、低產出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與加快技術進步步伐勢在必行。科技興國,管理創新乃治國良策,高科技、質量與強勢產品必然是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不可缺少的推動力。在法律與規則日益完善的環境下,企業應堅持?以質取勝?的戰略,優化商品的出口結構,引進並有效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系統與高端技術以修煉內功。努力學習與適應學習產業商品出口的國際標準,在系統推行ISO家族與歐盟系列標準出口產品的認證管理前提下,勢必將合乎規矩的出口程序凝練在企業的出口工作當中,壹步步推動企業良性運行,保證出口產品質量以突破別國貿易壁壘基本條件。
(三)靈活運用爭端解決機制
靈活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日漸需要學習的課程。實踐證明充分利用WTO相關法律維護主權利益是有效參與爭端解決機制的智慧做法與唯壹途徑。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在爭端解決機制法律中地位相等,成員各方要學會用合法的法律保護自身權益;值得稱頌的是發展中國家印度是向爭端解決機制提出申訴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勝訴與獲利最多的國家。印度利用爭端解決機制擊敗美國、歐盟等對其大米、海產品等的不當限制,為其農產品出口贏得巨大市場空間。
食品畢業論文範文二:鐵路站區食堂食品安全論文
1資料與 方法
1.1壹般資料
選擇2013年管內站區領取衛生許可證滿1年以上的57個食堂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供應200人以上規模就餐的大型食堂6個、都在城市內,供應50~200人就餐規模的中型食堂19個,其余32個供應50人以下的小型食堂均在邊遠車站。
1.2方法
遵照《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規範》,我們采取衛生許可和每季度壹個輪回的衛生監督方式對管內站區分散的食堂分別進行量化分級管理,采用《餐飲單位量化分級管理等級核定評分表》進行調查、評分,將食堂分為A、B、C不同高低等級。調查內容包括從業人員個人衛生狀況及體檢情況、餐飲具及消毒的衛生狀況、原料采購和儲存的衛生狀況、加工過程的衛生狀況及環境衛生狀況等。
2結果
管內站區57個食堂,僅有1.8%的食堂(為城市內大型食堂1個)信譽度和風險分級綜合評為A級,30.7%的食堂評為B級,67.5%的食堂評為C級。管內站區57個食堂,僅1個大型食堂評為A級,有5個大型食堂和12個中型評為B級,39個食堂評為C級。
3討論
在食品安全日常監督量化分級管理的14項關鍵監督檢查項目中,從業人員無有效的健康合格證明,場所設置、布局、分隔和面積不合理,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潔設施不齊全,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分開存放、有明顯區分標識的庫房和食品貯存場及廁所設置、設施不規範等問題突出;另外,管理制度不落實、從業人員衛生習慣差、臺賬資料不齊全、監管難以落實等問題為餐飲安全埋下很大的隱患。2013年管內站區食堂量化分級管理評分總體食品安全水平較低,C級食堂39個最多、占67.5%,B級食堂17個占30.7%,A級食堂僅1個占1.8%。以上三類食堂中以城市內大型食堂較好,其次中型食堂,最差的是邊遠車站小型食堂。理想狀態應是消滅C級,減低B級,提高A級[1],加強C級、B級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迫在眉睫。目前,本監督站肩負著轄區內近100個站區食堂的日常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由於站區食堂分散,除城市及近郊站區統壹配送食材外,大多數邊遠站區只能自行就近采購食材,質量難以保障。同時,由於專業監督人員少、停車不便,分散的站區食堂日常衛生監督管理工作任務全面落實起來非常棘手。我們的初步思路是,隨著鐵路系統信息網絡的不斷完善、互聯網信息***享體系不斷形成,鐵路物流業務的可視化系統將得到廣泛開發和應用[2];鐵路系統現有的計算機網絡和辦公微機可利用,在所有管內站區食堂重點部位設置監控探頭,實現遠程監控,可大大減輕專業監督人員日常巡視的工作量,便於及時發現餐飲安全隱患,保障站區食堂飲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