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太谷是個好地方嗎?

太谷是個好地方嗎?

太谷縣位於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始建於西漢,歷史悠久,文化商業發達。太谷縣與祁縣、平遙壹起,成為著名的晉商之鄉。晉商大院遺存較多,以曹家大院和府(太谷人)為代表。

它是盛唐詩人白居易的故鄉,也是現代財閥孔祥熙的誕生地。

享有盛譽的皇家聖藥“龜齡集”和“定坤丹”產於太谷。

太古餅和胡平大棗聞名全國。

明清、民國時期,太谷富商雲集,成為山西的金融、商業中心,固有“旱碼頭”、“小北京”之稱。

太谷縣總面積1,033.6平方公裏,總人口29萬(2004年),其中耕地45萬畝,農業人口21。

太谷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9.8攝氏度,無霜期65438±0.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可開采地下水資源9600立方米。

農業基礎條件好。

以盛產糧、棉、油、果、菜、肉、蛋、奶而聞名的三晉,是山西省商品糧基地縣,中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瘦肉型豬基地。是中國八大最適宜種植優質釀酒葡萄的地區之壹。

近年來,除穩定以小麥、玉米為主的糧田面積外,還大力發展蔬菜、水果、色素、釀酒葡萄等特色經濟作物。

太谷現有各類工業企業2000多家,形成了馬鋼鑄造加工、精細化工、農機、建材、農副產品加工、醫藥、紡織、交通等主導產業。

第三產業、城鄉基礎設施和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縣人民* * *在星光鎮。

郵政編碼:030800。

代碼:140726。

區號:0354。

拼音:太谷縣。

太谷縣位於中國山西省晉中盆地中部。

漢族為主,有回族、滿族、朝鮮族等13個少數民族。

面積1033.6平方公裏。

楊怡縣位於西漢時期。

隋開帝十八年(598),改名太谷。

唐武德三年(620),太谷、杞縣合並,設臺州,六年廢州,復縣。

1958 165438+10月祁縣合並。

1961,重建祁縣降水。

自然資源主要包括樹木和野生動物。

土特產主要有龜齡集、定坤丹、太古餅、太古果等。

名勝古跡主要有白巖遺址、三多堂(曹家大院)、五邊寺、靜心寺、鼓樓、孔寨等。

行政區劃太谷縣轄3鎮6鄉:明星鎮、胡村鎮、範村鎮、後城鎮、北陽鄉、水秀鄉、楊怡鄉、小白鄉、仁村鄉。

縣名來源於太谷縣——太行山大峽谷(2005-04-13 16:07:58)。太谷縣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初陽父親的封地,西漢時因楊怡縣而屬太谷縣。

原郡治在今楊怡村,北周建德四年(575),楊怡縣遷至白塔村,即現在的縣城。

隋開帝十八年(598),改稱太谷縣,壹直沿用至今。

據《元和縣誌》等文獻記載,“太谷位於縣城西南,故名”。原來,太谷縣的名字來源於壹個叫太谷的山谷。

據清代《太谷縣誌》解釋,“太谷”之名為“太行之谷”。其實在古代,“太谷”和“大”是連在壹起的,意思是大峽谷。指的是今天祁縣通往沁縣的紫虹口谷。

古屬楊怡縣,因歷史上行政區劃變動,現屬祁縣。

太谷的記載最早見於後漢《桓峰傳》:“去黨,見圍,不見太谷。”

唐親王李習安說:“太谷自太原起就對黨感興趣...現在並州太谷縣西有太谷。

《水經註》也記載:“侯家水經西北太谷,出西北谷。

本文中的侯家水、太谷水,又稱胡家水、賈水,今稱長垣河。

太谷,古稱後谷、湖谷,歷來是太原通往晉東南的要道,也是山西著名的古戰場。

五代時,北漢劉繼元為抵抗宋軍在此建龍州城,故宋代又稱龍州谷,金元時誤稱龍州谷、龍豬谷。

自清代以來,因古口為祁縣紫紅鎮,故稱“紫紅口谷”,俗稱“紫紅口谷”。

這個大峽谷北起祁縣紫虹口,南至沁縣西塘。它大約60公裏長。長垣河穿境而過,兩岸懸崖峭壁,鳥道崎嶇。

明代學者王世貞在《晉旅》中這樣描述太谷的險路:“兩岸有山有雲,中間是巨流。

沿溪北上,泉聲千奇百怪,溪流峽中,為瀑、簾、怒、渴彩虹而異。山上布滿了石頭和骨頭。

左道盡則橫於右道,右道盡則橫於左道,其險視為西塘。穿越幾十次就精疲力盡了。

“太谷中部最危險的地方叫南關,是兵家必爭之地。

《武鄉縣誌》對這裏的情況評價為:“北有祁縣南關鎮,西有尚店,山界平遙,冀南有部落虎,魯澤咽喉。

“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軍被困太原,途經南關時,驚嘆於此處地勢險要。然而,宋軍並沒有設防,斯蒂奇立即由驚訝轉為喜悅,在天空中嘆道:“真是千鈞壹發,使我成功了。南朝無壹人。

“金兵終於順利南下,威脅東京,宋朝被迫割地求和。

後人曾在南關立碑,記下這次軍備不足導致亡國的慘痛教訓。

遊客有《南關懷古詩》,道出了千百年來遊客的情懷:“水壹旦歸渡口,山多路易窮。

危巖頂上壓,破岸空。

鳥兒難飛,單壹的車轍無法通行。

可憐的宋,我錯過了這個關兄。

近代以來,這條通道被多次拓寬和修建,特別是近年來交通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