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國的香料叫什麽?

中國的香料叫什麽?

1.羅漢果:增香,性涼,味甘,甘醇,具有清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

2.甜菜:壹種蓬松的深褐色塊根香料,成都人稱之為香草,重慶人稱之為香糯。其實應該叫甜菜,也叫甜糯米。甜醅有壹種刺鼻的氣味,類似於強烈的松節油氣味。它們具有理氣止痛、解郁健脾的作用。它們被盲目地用作治療胸腹部疼痛、胃痛、嘔吐、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的中藥。

3.丁香:又名丁香、丁香,是丁香的花蕾。它經常被用作烹飪中的幹品。它有強烈的香味和刺痛的舌頭。其味辛溫,有暖胃止呃逆、祛風止痛之功。烹飪中的用量要在1 ~ 2克以內,千萬不要用多了。

4.八角:應該叫八角,又名茴香、八角、八月珍珠,是大家熟悉的香料。它的特點是氣味芳香,味道微甜。其性辛溫,有溫中開胃、散寒、治疝氣之功。無論是火鍋、紅燒、鹵水,都可以用來炒菜。適宜劑量為5 ~ 10g。

5.茴香:又名茴香、白菜絲、香香、野茴香。它成熟的果實像小米粒或孜然,有壹種特殊的香氣。作為香辛料,廣泛用於鹵肉、鹵水、麻辣火鍋。火鍋中,可適當增加用量,如10 ~ 20g以上。在醫學上,辛溫,有行氣止痛、健胃散寒的作用。

6.草果: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味道奇怪,令人不快。其藥性溫辛,有燥濕健脾化痰、溫中散寒、抗瘧之功。在烹飪中,它可以被打碎或整個使用。作為香料,和牛肉壹起燒或者腌制,味道特別好。麻辣火鍋和鹵水不宜用草果,放3 ~ 5片比較合適。

7.砂仁:又名陽春砂、砂仁,是陽春砂仁的成熟果實,味澀,氣味芳香,藥性平和,味辛。具有行氣、健胃、消食的作用。該藥物用於脘腹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腸炎、痢疾、胎動。在火鍋、鹵菜中不宜過多使用,應在3克以下。

8.三奈:也被稱為蔣莎和山拉,它是壹個根莖。雜貨鋪和中藥店都有賣幹片的,很香。該藥物性質溫和,味辛,能溫中除濕,行氣止痛。主要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胃寒疼痛、牙痛、類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烹飪中多用於燒、鹵制、麻辣火鍋,用量多在5 ~ 10g之間。

8.曹玲:又名曹玲,又名玲玲香,香氣濃郁,味道甘甜。用於麻辣火鍋,壹般用量不超過5g。市場上還有壹種曹玲,名叫羅勒,可以代替上面的,但屬於唇形科,也叫玲玲香,味辛溫。醫學上講,辛溫,有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的作用。

9.草坪排列:草坪排列又叫香排列、香草排列、香羊排列、千裏光排列,也屬於報春花科,性質甘平。可用於治療感冒、咳嗽、風濕和月經不調。麻辣火鍋中的用量不要太多,3 ~ 5克即可,鹽水中也可以。有人說麻辣火鍋、鹵水中“曹玲增香、除草、防腐”,其實很多麻辣香辛料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菌、防腐作用。

10.豆蔻:又名圓豆蔻,在市場或藥店裏寫成“百口”、“口人”。味澀,因其藥性辛溫,故有行氣理氣、暖胃消食、燥濕止嘔、解酒的作用。在麻辣火鍋中加入3 ~ 5g。因為香味好,所以用量小。

11肉豆蔻:別名玉果。近年來在火鍋中被廣泛使用,但其味道也令人不快。其藥性辛溫,有溫補脾胃、澀腸降氣之功。不能用壹個以上,兩三個就行。

12.肉桂皮:又名肉桂。性味甘、熱,有滋元陽、溫脾胃、散積寒、通血脈之功效。主治:腎陽虛、心寒疼痛、慢性腹瀉等。它是油性的,有很強的香味。口感麻辣,回味微甜。廣泛用於麻辣火鍋和燴菜,適宜用量為5 ~ 10g。

13.孜然:別名,瑞香(Daphne arabica),茴香,孜然芹的種子,主產於我國邊境地區。果實形狀為橢圓形。兩端長約5毫米,寬約3毫米,呈淺綠色和灰色,類似茴香。請註意保存,使用時盡量密封,以免失去風味。

14.香葉:香味濃郁,即桂花樹的葉子呈灰綠色,無黴變,香氣濃郁,能增香除異味,促進食欲。

15.姚博:增香,味辛,有特殊香味,有行氣暖胃的作用,可治腹瀉嘔吐、宿醉痢疾。

16.香附:味甘、香、苦、辛,有調經、止痛、解郁的作用。

17.白芷:(白芷、白芷)具有增香、溫性味辛、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的功效。

18.紫草:增香,(硬紫草、紅紫草、大紫草)增色,性寒,味甘鹹,有活血涼血、解毒透疹、濕疹等功效。

19.山楂:增香,性味酸甜,有增香、除異味、消食、健胃、行氣、胃脘脹滿、高血脂等功效。

20.陳皮:香氣,(紅橙,紅炮,川橙)壓醒,去味,理,健脾,祛濕化痰,少食,上吐下瀉,止咳化痰。

21.草豆蔻:增香,性溫辛,具有燥濕健脾、暖胃止嘔、內抗寒性食物、不思飲食、腹脹等功效。

22.高良姜:香氣(高良姜,高良姜)味香、辛,性溫,有暖胃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23.枝:香,辛,性溫,降火,清熱解毒,用於牙痛,尤其是火鍋清火。

24.紫蘇:味香,性溫,味辛。用於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用於治療感冒和魚蟹中毒。

25.香茅:(野生香茅,臭草)性溫,味辛,香氣濃郁。用的不多。主要用於養心安神、祛風解表。

26.木香:味香、溫、辛、苦,有行氣止痛、解除腸胃脹氣、腹瀉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