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蠶繭的具體介紹
桑蠶繭由繭層、繭層、蛹體和蛻皮組成。繭衣是包裹在繭的最外層的松散雜亂的絲圈,含絲膠較多,纖維細而弱,不能繅絲,與繅絲廠的廢料壹起作為絹紡原料。繭層絲圈排列規則,有很多微小的縫隙,透氣透氣。是繅絲的原料,屬於蠶繭中經濟價值最高的部分。蛹是蠶體變性形成的,含粗蛋白50%左右,粗脂肪近30%,繭層大部分水。經化學處理後,可用作化工、食品、紡織、醫藥等行業的原料。為了避免黴變和活蛹,需要殺蛹曬幹,處理後常稱為鮮繭和幹繭。以東飛×何華(日本蠶與中國蠶的雜交種)為例,鮮繭總繭重約為2.10g/粒,幹繭約為0.92g/粒。鮮繭的繭層率約為22%,幹繭的繭層率約為51%。桑蠶繭壹般呈圓形、橢圓形、腰形、尖形。圓形和橢圓形的繭更適合繅絲。我國桑蠶繭多為圓形、橢圓形,日本種多為深腰形,歐洲種多為淺腰形。目前大部分都是混血兒。國內育成的雜交種多為雜交種,如東飛×何華。繭的大小是以繭的寬度來衡量的,稱之為豎寬和橫幅。也可以用壹定面積或體積的繭的數量來表示,或者用壹公斤幹繭的數量來表示。壹般繭形較大,繭絲較粗,同壹繭的繭絲粗細差異較大。繅絲時要求繭的形狀和大小壹致。我國春繭垂直寬度為28 ~ 37mm,條幅為15 ~ 20mm。每升有70 ~ 90個繭,每斤有550 ~ 650個幹繭。夏秋繭比春繭略小。桑蠶繭的顏色是蠶繭評價指標之壹。我國桑蠶繭多為白色或乳白色,日本品種多為白色,歐洲品種多為帶紅色的乳白色或淡黃色。國內飼養的雜交種多為白繭,也有部分為糙米或淡綠色。這些色素大部分存在於絲膠蛋白中,在精練後被除去。以色澤潔白的蠶繭為好。繭色為灰色、米色或暗淡無光。蠶繭持續幾十個小時,先吐的外層絲線先幹,內層絲線後吐後幹。內層絲線幹燥後收縮,影響外層,使桑蠶繭表面形成粗或細的褶皺。我國家蠶品種繭層中的繭絲多呈“S”形排列,收縮較粗,有利於繭絲解離。日本繭絲排列多為“8”字形,交叉多,收縮細。歐洲物種介於兩者之間。桑蠶繭的繭層厚度可用千分尺或觸摸來鑒別。繭層的厚度與蠶種、飼養條件和群集環境有關。即使是同壹個蠶繭,各部分的厚度也不壹致。腰繭中的腰繭層最厚,其次是膨大部分,兩端最薄。沒有腰形繭,腫的部分最厚。粗細不均對煮繭不利,增加了繅絲難度。中國春繭的絲長為900 ~ 1200m,夏秋繭的絲長為650 ~ 900m,日本桑繭的絲長約為1200m。繭絲量是每個繭的繭絲量,是反映蠶繭經濟價值的重要指標。我國繭絲量春季為0.22 ~ 0.45克,夏秋季為0.2 ~ 0.37克。日本品種為0.35 ~ 0.40克,繭絲纖度為2.4 ~ 3.4旦。中國桑蠶繭的松弛率在70%左右,日本蠶繭的松弛率在80%左右。釋放率高,充分利用原繭,浪費少,消耗低。為了滿足貿易的需要,提高蠶繭的質量,必須對蠶繭進行鑒定,評定等級,核定價格,這就是評繭。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分級標準和評繭方法。《中國繭》的評價是在收購站進行的。在收購時,選擇樣本繭來評估以下項目:①繭率;(2)剝去繭層的鮮繭層的幹重稱為鮮繭層的幹殼量;3顏色;④均勻性。以鮮繭層幹殼量為基礎,對出繭率和顏色均勻度進行修正,以確定等級和價格。日本蠶繭的評定是在各產繭點(俗稱莊口)取樣繭,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驗證以下項目:①留繭比例;(2)繭的均勻性;③繭絲長度;④松弛率;⑤繭絲纖度;⑥生絲量;⑦清潔度(即生絲瑕疵的程度)。將繭絲長度和松弛率兩項得分相加,再加減繭絲整齊度、繭絲細度和清潔度的得分,最後評價總分確定等級。繭的比例是獎勵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