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於丹對《論語》理解的主要內容及其閱讀體會。就250字,不多。

於丹對《論語》理解的主要內容及其閱讀體會。就250字,不多。

懷著敬意閱讀這本書,因為這是對《論語》的解讀。我不擅長古典文學,所以壹直想好好學。我從來沒有鉆研過儒家思想,只是偶爾和朋友聊聊,比較喜歡道家的超然。

我曾經癡迷於百家講壇,總覺得看這個節目的都是文人,窮追不舍。直到易中天像超女壹樣被炒了,我的心壹下子涼了,總覺得壹下子出名缺少像發財壹樣的積累。

於丹經驗是用BT在電腦上下載的,常用來欣賞品味不錯的女性厚重自信的發言。只有對自己絕對自信的人,才能把國學經典講得如此鏗鏘有力,只有勤奮的人,才能練就如此流利清晰的口才。也只有達到這種社會地位的人,才敢如此淡定地和全國人民談論“淡定”這個話題。

同樣壹本書,每個人的性格和經歷不同,解讀自然不同。或許,也是《論語》。憤世嫉俗的人讀的是天人合壹,急功近利的人讀的是從容,甘於平庸的人讀的是進取,缺乏謀略的人讀的是人生智慧...

也許是因為我的過度自信和自我表現,我並不欣賞這本書的呈現方式。那幾個字排版太稀疏;原本並不特別、並不原創的思想,只是因為“在聖賢之光下”才顯得特別華麗。試想壹下,如果把書中闡述的這些觀點和故事,與讀者或者壹些心靈雞湯的書籍聯系起來,壹點毛病都沒有;過於頻繁的簽名售書也讓我覺得過於急功近利。《聖賢之光下》的語氣讓我從靈魂深處感到卑微。用聖賢的思想啟迪我的心靈是可能的,但我只能在我的心靈能夠發光的時候才會快樂,我永遠無法在聖賢的光芒下自己取暖。

我喜歡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在書中引用的壹句話:釋舊邦助新命極清,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華麗而平淡”。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更適合已經很華麗的人。當那些曾經為了功德利祿而追隨的人,現在發現金錢、權力、美女都無法填滿他們的生活,無法讓自己快樂,當他們有了房子、新車、穩定的家庭、能激起激情的紅顏知己,告訴他們,生活中不要有太多的名利,不要有太多的期待,內心的平靜才是最高的境界。對於大多數在最現實的生活狀態中掙紮的普通人來說,如果感受不到內心的精彩,又怎麽會真正的平淡呢?

這本書講的是心態這個話題,書中反復出現的詞是諸如淡定,從容,淡定。反復提到的壹點是:孔子告訴我們,人生的標準不是去批判外界,而是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批判”內心上。她說,我們無法控制外界,只能讓自己內心的選擇更強大。但是,外面的世界永遠是人主導的。當壹個人生活在壹個永遠被人主宰的世界裏,不斷調整自己的內心,有可能幸福嗎?適應和面對社會是必須的,不適應社會的心必然不快樂,但批判心絕非適應之道。心理學講的是擁有健康積極的心態,強調在不同的生活狀態下,要能從不同的角度找到積極的人生觀,讓我有足夠的勇氣去生存,有快樂的體驗。於丹在《論語》中的經歷,更為清晰地闡述了寬恕與隱忍的心理調節方式,與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忽略了生活環境中令他不快的東西。誰能做到?對周圍灰色環境的冷漠難道不是頹廢的表現嗎?

換句話說,如果真如書中所說,幸福只取決於人對世界的態度,是不是太理想化了?“中庸”是解讀中國哲學或儒家思想的壹個關鍵詞。如果我能解讀“中庸”之美,那應該是壹種和諧與融合。如果用壹個新名詞來解釋,應該是壹種“* * *贏”。人與社會雙贏,人與自然互利。在這本書裏,我感覺作者過分強調了自省。孔子創立的儒家,呈現的是道家所提倡的在社會中做人的狀態和自然的自我,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去體驗和理解的。

寫到這裏,感覺自己的觀點更清晰了。我不喜歡於丹在《論語》中的經歷,因為我認為這樣的解釋應該告訴那些急功近利的人。而我更需要的是更多的激情和磨練,更多的精彩和充滿激勵。中庸之道“華麗而平淡”。而我,沒有經歷過華麗的心靈,怎麽可能真的平淡?

身心健康的活著,用自己的方式讓自己找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