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品牌方面,要把歷史文化和現有文化結合起來,找出特色文化,也要開發新的文化品牌;環境品牌方面,從源頭上發現和了解當地的生態環境,包括自然資源、地理、氣候、生態、生物物種等。
擴展數據
能定位於休閑旅遊方向的小鎮,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明顯的特點,要麽環境優美,要麽文化燦爛,要麽產業突出,要麽區位重要。有些“特色”可以是支撐小城鎮和產業發展的特色主題,有些地方性或碎片化的“特色”不能直接轉化為主題。
可以說,大部分的“特性”並不能成為“特性”的持續驅動力。這就需要從更大的區域視角、更廣的產業品類、更前沿的市場理解,及早分析論證,建立跨界融合。
選擇壹個與“特色”相匹配的“方向”進行整合,絕對不是1+1的數學計算,而是兩種元素的化學反應,既顯示了優勢,又捕捉到了機遇,通過產業體系將當地的“特色”放大為小鎮的“特色”。
盤點:中國127特色小鎮有什麽特點?2016下半年,特色小鎮成為風口。7月,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2020年前,培育1,000個各具特色和活力的特色小鎮。10月中旬,住建部公布了全國首批127個特色小鎮。
總的來說,東部沿海地區有很多特色小鎮。長江流域多丘陵特色小鎮,中西部和東南沿海多山地特色小鎮。特色小鎮地理特征分布基本均衡。
特色小鎮與城市的關系可分為大城市郊區、大城市遠郊和農業區三種類型。可以看出,農業區的特色小鎮最多,大城市郊區次之,大城市遠郊的特色小鎮最少。從南北分布來看,南方大城市郊區的特色小鎮比北方多,而北方的農業小鎮比南方多。但總的來說,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規律性。
特色小鎮,珍妮特在哪裏?特色小鎮主要是指以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為主,聚集發展要素的創新創業平臺,不同於行政鎮和工業園區。全國基本形成了對特色小鎮特色的統壹認識,即產業獨特而強,功能有機結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特色小鎮的“特色”應該在於形成獨特的風格、風貌和習俗。風格是小鎮的性格和個性;風格是其獨特的建築和外觀,要與文化傳承相結合,與自然生態相壹致;風格是以歷史文化、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軟環境為基礎,結合表演藝術、社區活動、人際交往,形成獨特的文化價值。
小鎮+農業+健康醫療,如何發揮中國特色小鎮1的主要特色,可以在滿足農業需求方面發揮多重作用。距離特色小鎮幾十公裏的城市矩陣對農業有著巨大的需求。做好良心菜、安全菜、有機菜,讓周邊群眾吃得起,把漲價的企業打下去,成為中國特色農業新農村。根據不同層次的需要,中國特色小鎮可以扮演多重角色,與城市經濟牢牢焊接在壹起。比如農業生產基地管理者的角色,物流配送起點的角色,訂單農業執行者的角色,鄉村旅遊度假中心的角色。
2.做好生鮮電商的後院。近年來,生鮮電商發展突飛猛進,最大的特點就是打破了農產品供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離。中國特色小鎮可以作為生鮮電商的“後院”。雖然目前大部分生鮮電商實際上是通過壹級批發市場進貨,但依托中國特色小鎮周邊,可以提高直供在整個商品供應中的比重。比如可以在特色小鎮周邊種植時令花卉、果蔬,通過生鮮電商供應給城市消費者和航空物流配送中心。
3.現代農業本身可以看作是壹種產業特征。前瞻研究院指出,特色小鎮通常依托城市矩陣具有壹定的產業優勢和特色。事實上,現代農業也可以成為中國特色小城鎮的產業特色,在壹些農業資源好的地區或者周邊有地理標誌性產業的地區。發展高附加值的現代農業產業集體,打造特色大品牌,推進農產品深加工。
4.創造多層次的農業需求。城市對農業的需求是多層次的,特色小鎮可以通過構建多層次的農業產業體系來滿足城市對農業的需求。
多層次需求,打造農業服務“綜合體”。比如針對老年人的需求,特色小鎮可以打造休閑農業、鄉村旅遊項目。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建立養老社區,根據城市休閑的需求,可以建設特色農莊、農家樂。
中國127特色小鎮有什麽特點?2016下半年中國當前旅遊特色小鎮的特點包括:特色小鎮成為風口。7月,中國現階段旅遊特色小鎮包括: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培育特色小鎮的通知》。提出2020年前,培育1,000個各具特色和活力的特色小鎮。6月中旬5438+10月,住建部公布中國現階段旅遊小鎮特色包括第壹批127中國小鎮。
參考數據解讀:第壹批127特色小鎮有什麽特點?通過研究127特色小鎮的地理位置、人口土地、產業就業等情況,得出全國127特色小鎮的總體特征。
什麽是特色小鎮?如何理解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是指依托壹定的特色產業和特色環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態特色、文化特色等),具有明確的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遊特色和壹定的社區功能的綜合開發項目。).是集旅遊景區、消費產業聚集區、新型城鎮化發展區為壹體,產城融合的新型城鎮化模式。
這壹輪特色小鎮的發展高潮,得益於浙江特色小鎮的成功案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於2065438+2006年7月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啟動了全國特色小鎮培育工作。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特色小鎮的培育需要堅持三個原則:堅持突出特色、堅持市場主導、堅持深化改革。
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傳承傳統文化,保護環境,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要根據當地社會經濟條件,不能有壹刀切的模式。要通過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社會經濟資源和市場的主導作用。政府專註於通過社會資本創新和發展理念、模式和計劃,建立壹個發展新社會經濟的平臺。
培育特色小鎮的五個要求:
1,特色產業鏈:精準定位,擴大就業,實現小鎮經濟自我良性循環等。
2.和諧、宜居、優美的環境:建築應考慮與環境的融合,突出地方建築特色,集約用地。
3.特色鮮明的傳統文化:保存歷史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4.便利的市政服務:公共設施齊全,教育、醫療、文化、養老、育兒、商業全覆蓋。
5.壹個動態系統:省、市、縣政府的支持和協調,城鎮和鄉村的壹體化發展等。
需要註意的是:
1,區別特色小鎮和小城鎮的概念。特色鎮是指以傳統行政區劃為單元,特色產業鮮明,具有壹定人口和經濟規模的建制鎮。特色小鎮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記憶對於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城鎮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輻射帶動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2.特色小鎮要符合特色產業、創業創新、市政設施、公共服務、宜居環境、發展主體、城鄉聯動、創新體系。
1)特色產業:突出特色,搭建產業發展新平臺,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價值,促進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加強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產教合作。
2)創業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效平臺。
3)市政設施:從市政、信息、交通等方面完善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鼓勵綜合開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公共服務:根據居民日常需求,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提高醫療和教育水平,縮小特色小鎮與大城市的差距。
5)宜居環境:有條件建立特色旅遊景區;保護獨特風貌,深入挖掘文化內涵,突出鄉村風味特色。
6)發展主體:協調多方關系,政府負責制定政策、配套設施、保護生態環境等管理服務,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力量,最大限度激發市場經濟活力,調動企業創新積極性。
7)城鄉聯動:統籌小城鎮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促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育兒等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農業新業態。
8)創新體制:放開特色小鎮的落戶制度,不斷拓寬公共服務範圍;盤活存量土地,鼓勵土地開發利用,創新建立和完善特色小鎮投融資政策。
在最近與相關專家的討論中,鹹蛋兄弟姐妹達成* * *認識,特色小鎮的建立除了需要國家管理層面的政策支持外,還需要依托社會資源和社會機構采用新的模式。
財經欄目《鹹蛋》是由鹹蛋兄妹詹嘉瑞和鄭永良共同打造的國內首檔廣播財經節目。
專欄核心:專註不壹定是認真,權威是壹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