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關於宋代的飲食

關於宋代的飲食

宋代飲食

壹、飲食品種

(壹)五谷:漢人作為農業民族,五谷壹直在飲食中占有主要地位。宋代尚無玉米、白薯之類作物,因地制宜,北方人的糧食以粟麥為主,南方人的糧食以稻米為主。

面食的品種最為繁多,“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宋仁宗名趙禎,為了避皇帝名諱,人們又將蒸餅讀成炊餅,亦名籠餅,類似於今天的饅頭。湯餅就是面片湯,並處在向索面,即面條的演變過程中,又名。①開封食店出售的軟羊面、桐皮面、插肉面、桐皮熟膾面等,臨安面食店出售的豬羊庵生面、絲雞面、三鮮面、筍潑肉面等,都屬湯餅。南宋晚期,出現了“藥棋面”的掛面,“細僅壹分,其薄如紙”。燒餅又稱胡餅,開封的胡餅店出售的燒餅有門油、菊花、寬焦、側厚、髓餅、滿麻等品種,有的燒餅無疑沾帶芝麻,油餅店則出售蒸餅、糖餅、裝合、引盤等品種,食店和夜市還出售白肉胡餅、豬胰胡餅、和菜餅之類。饊子又名環餅,蘇軾詩稱“碧油煎出嫩黃深”,無疑是油炸面食。臨安市內出售各種面點,統稱“蒸作從食”。另有“酥蜜裹食,天下無比,入口便化”,估計也應用米粉或面粉制成。②

宋人面食中還有帶餡的包子、餛飩、③ 、 之類,如有王樓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餅、筍蕨餛飩、灌漿饅頭、薄皮春繭包子、蝦肉包子、肉油餅、糖肉饅頭、太學饅頭等名目

稻和粟主要用於煮飯和熬粥。臨安壹帶的粥品有七寶素粥、五味肉粥、粟米粥、糖豆粥、糖粥、糕粥等。③宋時南北方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開封稱七寶五味粥,臨安稱五味粥。臘月二十五,“士庶家煮赤豆粥祀食神,名曰人口粥

宋代南北主食的差別相當明顯。但由於北宋每年漕運六、七百萬石稻米至開封等地,故部分北方人,特別是官吏和軍人也以稻米作主食。

在北宋和南宋之交,隨著大批北方人的南遷,長江流域壹帶的稻麥兩熟制更加普遍。

(二)蔬菜:蔬菜在宋人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稱“蔬亞於谷”。宋時的蔬菜品種已十分豐富。在兩浙路的臨安府,蔬菜品種有苔心、矮黃、大白頭、小白頭、黃芽、芥、生菜、波棱(菠菜)、萵苣、苦、姜、蔥、薤、韭、大蒜、小蒜、茄、梢瓜、黃瓜、冬瓜、葫蘆、瓠、芋、山藥、牛蒡、蘿蔔、甘露子、茭白、蕨、芹、菌等。在江南東路的徽州,蔬菜品種有芥、芹(包括竹芹、水芹)、蒜、蔥、姜、韭、胡荽、蕓臺、苜蓿、頗棱(菠菜)、蘆菔、百合、芋、牛蒡、茭首(茭白)、菌、筍、蘇、枸杞、蒿、苦、苦薏、馬蘭、薺、莧、藜、蕨、瓠等。⑧在福建路的福州,蔬菜品種有菘、芥、萊菔、烏葵、白豆、萵苣、蕓臺、雍菜、水靳、菠、苦、、東風菜、茄、莧、胡荽、同蒿、蕨、姜、蔥、韭、薤、葫、冬瓜、瓠、白菱荷、紫蘇、香芹子、茵、陳紫菜、鹿角菜、芋、枸杞等。很多蔬菜也有不同品種,按《菌譜》記載,菌類就有合蕈、稠膏蕈、栗殼蕈、松蕈、竹蕈、麥蕈、玉蕈、黃蕈、紫蕈、四季蕈、鵝膏蕈等名品

二、飲食業的興旺

宋代的飲食業是與商品經濟,特別是大城市同步發展的。在北宋後期的開封城中

開封的飲食業大致包括酒樓、食店、餅店和茶肆。食店的飲食風格和菜系可分為北食、南食和川飯三類

南宋臨安的飲食業包括茶肆、酒肆、分茶酒店、面食店、葷素從食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