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蘇州名人的資料。(人物簡介、事業成就、小故事)

蘇州名人的資料。(人物簡介、事業成就、小故事)

1、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蜀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吳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

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卷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謚“昭”。

2、張僧繇

張僧繇(yóu),字號不詳,吳郡吳中(今江蘇蘇州)人。南北朝時期梁朝大臣,著名畫家。

梁天監中,為武陵王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苦學成才,長於寫真,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

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於有關他的傳說,記載他在金陵壹乘寺用講求明暗、烘托的“退暈法”畫“凸凹花”,有立體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來的繪畫技法,“筆才壹二、像已應焉”,很像現在的速寫,被稱為“疏體”。

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並不相同他還善於雕塑,有“張家樣”之稱。

張僧繇的繪畫藝術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並稱為畫家四祖,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於他。

3、張旭

張旭(685年?—759年?),字伯高,壹字季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

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_的劍舞並稱“三絕”。

張旭出身不低,曾向堂舅陸彥遠學習書法,學有所成後為吳道子、顏真卿等欽慕;年長後通過應舉或薦舉、征辟而入仕,釋褐為常熟縣尉。

先後任左率府長史、金吾長史,因而被世人稱為“張長史”;大約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約七十五歲。

在書法方面,張旭勤於觀察客觀事物,善於將客觀的自然物象與個人的主觀情感結合起來,既繼承傳統,又勇於創新,在繼承前人書法成就並加以創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藝術在盛唐時期達到了壹個高峰。

4、範成大

範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壹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範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還朝後除中書舍人。

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參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資政殿大學士。

紹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範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他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壹家。

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與楊萬裏、陸遊、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誌》、《桂海虞衡誌》等。

5、文徵明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道家、文學家。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謚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

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為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壹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

其與沈周***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百度百科——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