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008年,全球假貨產業實現了10,000%的增長,年交易規模突破6500億美元。利潤是全球毒品貿易的兩倍。而2015年,國際商會發現這個規模增加到17700億美元。
莆田中國安福電商城、廣州白雲皮具城、義烏小商品市場、深圳華強北以及沿海眾多制造業發達城郊的工廠中,機器在不同的地方晝夜轟鳴,但是它們所生產出來的高仿貨有***同的售賣路徑——壹部分去國外旅遊壹圈,借著代購的名頭出口轉內銷,另壹部分則直接出口到國外。
只要承擔加工費,就能以名牌的價格賣出,收割十倍百倍的溢價,如此簡單的造富讓高仿蔓延到了各個產業。
手表、皮革制品、帽子、鞋子、香水及化妝用品、玩具、服裝、各種加工制造產品、煙草、五金、電子零配件、小型電子產品和音像制品等等,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也成為了世界假貨工廠。
廣東造假排第壹,山東江蘇緊隨其後
2017年6月,《消費者報道》以“產品造假窩點”為核心,梳理了國家質檢總局屬下的中國質量新聞網自2001年至今***計1187條被曝光的產品造假新聞。2001—2015平均GDP排名前三的省份廣東、江蘇、山東,其造假新聞曝光量也較多,作為全國GDP排名第壹的制造業大省廣東,其造假新聞曝光量最多。
從造假新聞曝光來看,廣東、山東、江蘇居前三甲/消費者報道
2016年阿裏巴巴平臺治理部數據也顯示,全國線下可疑售假團夥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福建、上海、山東等東南沿海發達地區。而經濟發達的偉大首都北京,是唯壹突破200個團夥的內陸地區。
這些假貨產業興旺的地區,大部分都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中國傳統印象中的河南人擅長造假的印象似乎並不相符。恰恰相反,人們常規心目中的經濟發達地區才是造假的重災區。
這壹現象背後的邏輯,也顯而易見。越是商品貿易活躍、制造業發達的地區,造假售假的行為就會成比例的增加。而貿易低迷、制造業落後的地區,由於市場、技術、物流等多方面原因,造假售假的活動受制太多。
為什麽明知是假貨還買?
那麽,什麽樣的假貨最有市場競爭力?換句話說,消費者喜歡怎樣的產品?研究發現在以下三種情況中,即使明知是假貨,很多消費者還是傾向於去購買。
第壹種情況是,假貨使用起來的效果和真貨差不多,而真假貨之間價格差異大。這種價差往往是由於巨大的知識產權附加值,或者推廣費用而造成。名牌服裝、盜版CD、仿制電子產品。每年全球查貨的假貨中,雷朋眼鏡、邁克爾高司等品牌都高居其中。
第二種情況,在消費者看來,這種類型假貨的潛在使用風險比較小。如穿戴的商品,而非吃進肚子裏的藥品或者食物。食品和藥物的假貨,消費者壹般都不敢購買。
第三種情況,沒有途徑購買到真貨。比如天價藥品、還沒有進入本國市場的外國商品,普通民眾沒法買到真貨,只能用假貨代之。
全球被查貨最多的假貨/網易數讀
那麽對於制造者,他們最願意生產怎樣的假貨呢?主要有下列幾種:技術壁壘相對較低、單件產品利潤率很高(高知識產權附加值產品)、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造假工廠壹般都是小作坊模式)、產品單體體積小,便於運輸、攜帶、郵寄和隱藏。並且方便拆卸,再組合。
我們可以發現需求和供應的結合點就在於穿戴型的奢侈品、化妝品或小型電子產品這壹類貨物。產品的相關產業往往和就是當地的支柱產業。比如以制鞋業聞名的福建莆田,就盛產假鞋。
因為獲取原材料、技術工人和生產線,乃至尋找物流和買家都極為方便。以至於很多正規代工廠家也利用自己富余的產能參與到造假產業中。
更多外貿幹貨請關註“騰道外貿大數據”
騰道外貿大數據精準挖掘目標采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