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選擇萵筍的品種很多,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季節、品種特性和用途選擇適合的品種。早春供應的春萵筍應是耐寒早熟品種,如北京鯽魚和冬瓜筍、南京白皮香、上海小尖葉、杭州尖葉、重慶紅萵筍等。春末供應的春萵筍,宜選擇產量高、不易抽薹的中晚熟品種,如北京柳筍、紫葉筍、炎陵筍、南京青皮香、紫皮香、圓葉白皮香、上海大圓葉、上海大尖葉、杭州圓葉、重慶萬年春等。加工時,宜選用合肥尖葉地衣、邳州尖葉地衣、楊過秋地衣、潼關鐵萵苣。
(2)在播種期間,萵苣需要涼爽的氣候。雖然苗期耐寒,但進入莖稈肥大期就不耐寒了,要避免高溫酷暑。萵苣種子小,所以用幼苗移栽。生菜肉質莖肥大期的最適生長溫度為11 ~ 18℃,所以播種壹定要適時,具體時間因各地氣候和特點而異。如長江流域以南地區,萵筍可露地越冬,宜秋播冬種,使幼苗在冬前緩慢生長時,處於6-8片葉、根系發達、葉叢發達的生理狀態,積累壹定的營養物質,即可安全越冬,來年春天土壤緩慢解凍時,可提前復蘇。在較低的溫度下,根和蓮座葉生長較慢,所以根深葉茂,葉叢粗壯,積累的養分較多,肉質莖肥而脆,可供應春季蔬菜市場,壹般早市價格較高,晚市價格較低。如果秋播太晚,冬前生育期短,幼苗小,積累的養分少,越冬時容易遭受凍害。即使存活的幼苗也會因為營養生長期縮短,葉叢少,積累的養分少,導致莖小、上市晚、產量低、價格低。但如果秋播過早,會延長冬前生育期,結果是幼苗較大,花芽分化早,導致葉片數分化少,第二年容易抽薹。如果在冬天之前抽薹,植物在冬天容易受到凍害。
在露地越冬不安全的地區,如北京、銀川、蘭州等。,冷床(陽床)播種育苗推遲到65438+10月的6月中下旬,或溫室育苗推遲到65438+10月的6月中下旬,然後在第二年春季露地種植。
(3)壹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培育健壯的春生菜。苗床選自疏松肥沃的肥土,具有很強的肥效和保水性。首先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或人畜糞便作為基肥。壹般每畝施有機肥1500 ~ 2000公斤或氮磷鉀復合肥(15-15)30 ~ 50公斤。萵苣應該用濕播法播種。先給它澆水,然後把種子曬幹,再蓋上細土,厚度0.5厘米左右。如果土壤墑情好,也可以趁墑情好的時候播幹種子,然後淺鋤,鋤入土中。
如果春萵筍苗細,栽後苗慢,冬前長勢差,抗病性差,是冬季死苗,產量和品質下降的重要原因之壹。除壹般要求外,培育春生菜壯苗還應特別註意以下兩點:
第壹,播種量要合適。每畝苗圃地播種量約為0.6公斤,苗床面積與播種面積之比約為1∶20。及時套種秧苗很有必要。壹般在子葉展平,有1 ~ 2片真葉時,苗間距應保持在5 cm左右,使每株苗得到足夠的陽光和營養,防止徒長,促進苗氣和苗壯。在越冬地區,幼苗需要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或塑料大棚中進行保護。當幼苗長出3 ~ 4片真葉時,苗距應保持6厘米。
其次,苗床施足有機肥或復合肥後,苗期壹般不施氮肥,同時適當控制澆水,使土壤保持“幹濕”和“幹濕交替”的狀態,將幼苗培育成葉片粗壯、根系發達、根莖粗壯的壯苗。如果氮肥和水分太多,容易形成細苗。
(4)種植1)種植時間:萵筍應在露地越冬安全的地區越冬前種植,這樣根系發育好,第二年春天返青後恢復快,可提早上市,增加產量。如果播期晚,播種時苗小,或者播種延遲,苗的質量差,還沒來得及延遲就進入寒冬,就會造成更多的死苗。
在露地越冬不了的地區,應在第二年土地解凍後盡早種植生菜,使幼苗延遲,提早生長發育。如果推遲播種,氣溫上升很快,幼苗會白長,幼莖會長高,抽薹不成熟會影響產量和質量。
2)種植前準備:主要是施足基肥和精細整地。春萵筍從冬前種植到春季采收,生長期約5個月。種植前應盡量使用腐熟有機肥,適當施用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15-15),壹般每畝施有機肥和復合肥(65438)2000 ~ 3000公斤。越冬前種植的,種植前10 ~ 15天整層翻耕翻土;越冬後,可在入冬前入土種植。整地的質量關系到秧苗能否安全越冬。整地粗放,地裏土塊多,種植後土壤與根系有空隙,冬季冷空氣直襲根系,容易發生凍害,造成缺苗。在春萵筍可以露地越冬的地區,最好采用東西向延伸的高壟栽培。種植時,將幼苗種植在壟的南基部。由於壟南側土壤溫度高,播種後秧苗恢復生長較快,根系發育良好,越冬期間死苗少,比普通平作可提前10天左右上市。
3)正確掌握種植技術:從苗床挖苗時,盡量帶土塊,主根長6 ~ 7 cm,主根過短,會影響緩苗和緩苗後植株的生長;主根留得太長,栽苗時根在土裏彎曲,也影響側根和幼苗的生長。可根據種植的氣候條件靈活控制種植苗木的深度。冬種要比春種略深。冬季種植時,應將根莖埋入土中,但不得埋入莖的心葉和生長點,然後壓實土壤,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相連,便於生根。種植時土壤水分好,種植時可以少用水。播種後,幼苗在土壤濕度和溫度適宜的條件下,能迅速發出新根,延遲出苗後開始生長。
苗木應生長健康,葉片數量適宜,壹般為真葉5片左右,葉色正常,無病蟲害。大小苗要分開種,方便以後管理和收獲。還要淘汰那些又瘦又高、白長、葉子少、有病蟲害的幼苗。
(5)加強田間管理對於冬春兩季種植的春生菜,應根據不同的生長過程和不同的氣候特點,確定田間管理的中心任務。越冬前種植生菜的田間管理可分為越冬期和返青期兩個階段。
1)越冬期田間管理:主要目標是使生菜形成發達的根系和健壯的葉叢,增強幼苗的抗寒能力,保證安全越冬。生菜主根切斷後容易出現大量側根。延遲出苗後,對生菜輕澆壹次水,促進葉片數和葉面積的增加,然後中耕、控水、蹲苗,使生菜形成發達的根系和蓮座葉。澆水過多,幼苗會白白生長,抗寒能力降低,容易造成凍害,第二年春天肉質莖生長緩慢,導致肉質莖細而長。
2)綠化期田間管理:主要目標是正確處理葉片生長與肉質莖肥大的關系,保證穩定生長,防止竄槽。
轉綠後以葉片的生長為主。這時候就要多培養土壤水分,提高地溫,促進葉面積擴大,葉片變厚變暗,為肉質莖積累養分。如果剛變綠就急著澆水,地溫會下降,植物的心葉會變黃,葉面積慢慢增加,葉子變薄,莖還沒長粗就向上伸長,產生“跳苗”現象。另外,早春氣候變化大,澆水後如果被寒流冷卻,返青後長出的葉子也容易凍害。
當植物的葉子完全生長,莖開始迅速膨大時,應進行追肥。如果土壤水分好,可以在穴內施,不用澆水。如果土壤幹燥,應該施肥和澆水。壹般每畝施尿素10 ~ 15公斤,氯化鉀7.5 ~ 10公斤。生菜肉質莖肥大期間要非常註意土壤水分,不要讓土壤幹濕交替;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不僅能使肉質莖迅速膨大,還能使其不易開裂。采收前7 ~ 10天停止澆水追肥,防止肉質莖開裂。
(6)萵筍最適宜的采收時間是萵筍主莖頂端生長點與最高葉端平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