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
藥物組成方①前胡10克,牛芬子10克,土藿香10克,蒼耳子10克,制半夏10克,竹茹10克,焦黃荃10克,陳皮10克,荊芥6克,防風6克,辛夷6克,炒白芷5克,桔梗5克,獲荃12克,杏仁9克。
方②土藿香15克,蒼耳子15克,木香15克,魚膠石15克,辛夷巧克,鵝不食草9克。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經常頭痛,鼻塞流清涕,氣味臭穢,咳嗆氣急,兩脅引痛。
用法方①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劑。
方②各藥***研細末,塞鼻。
方2
藥物組成生黃蔑15克,白扁豆15克,石曹蒲6克,白術10克,獲荃10克,藿香10克,葛根10克,川芍10克,雞血藤10克,紅花10克,魚腥草10克,慧茵仁20克。
清涕量多,加澤瀉訶子肉;鼻塞明顯,加絲瓜絡路路通。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鼻塞時重時輕,涕多色白,質稀或膩,嗅覺減退,頭昏頭脹,或隱隱作痛,檢查見鼻甲腫脹,鼻黏膜色淡,鼻道內或有息肉,舌質淡胖,苔白或膩,脈細弱。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方3
藥物組成蒼耳子白芷細辛荊芥薄荷川芍菊花。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或萎縮性鼻炎。
用法上藥各等份,將藥混合,每日用壹大撮加水煎沸,趁熱熏鼻,每次熏10分左右,下次再煎再熏,日熏3--5次,不可間斷,以1個月為1個療程。
方4
藥物組成蒼耳子10克,辛夷10克,黨參15克,獲荃15克,冬瓜仁15克,澤瀉15克,白術12克,木通12克,車前子(包)12克,甘草6克。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
用法刃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劑,2周為1個療程。
方5
藥物組成白芷30-60克,黃荃30--60克。
鼻塞流涕,加蒼耳子9壹12克;後頭痛,加葛根20--30克;舌質紅絳,加赤芍15-30克;舌質紫暗或有瘀斑,加川芍9-巧克。適應證慢性鼻竇炎。
用法上藥煎煮2次,藥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劑。
方6
藥物組成辛夷花15克,蒼耳子15克,白芷15克,地龍15克,銀花15克,連翹15克,川芍10克,蟬蛻10克,石營蒲10克,皂角刺10克,桔梗10克,黃蔑20克,甘草6克,薄荷6克。
發熱及頭痛甚,去黃茂,加蔓荊子葛根榮本;寒,加荊芥防風;熱,加牛芬子菊花葛根;濕熱重,加公英黃答桅子;陽虛,加仙靈脾巴戟天;鼻孔幹燥,加沙參冬桑葉;易感冒,重用黃茂,加白術防風;記憶力減退,加五味子。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服前將藥液倒人保溫瓶中,上蓋有兩孔的厚紙板,鼻孔對準紙孔,反復呼吸10壹15分,用9--40日。
方7
藥物組成金銀花15克,蒼耳子15克,辛夷15克,公英20克,黃岑12克,魚腥草30克,山豆根30克,薄荷6克,甘草6克,天花粉10克,桔梗10克。
頭痛較甚,加白芷川芍;鼻塞較重,加石蓄蒲皂角刺;鼻竇積膿,加敗昔草;關咳嗽,加杏仁;納呆,神疲,加白術陳皮;便秘,加大黃。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嗅覺障礙,鼻分泌物增多,常有黏膿涕或黃膿涕,多伴有頭痛或眉棱骨痛,頭昏,食欲減退,疲乏無力,記憶力減退,註意力不集中等。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方8
藥物組成金銀花12克,野菊花12克,公英12克,地丁12克,蒼耳子15克,天葵子10克,白芷10克,辛夷10克,薄荷10克,川芍10克,赤芍10克,黃答10克,甘草10克。
膿涕黃濁量多,重用公英,加敗醬草;肺胃1熱重,重用金銀花,加魚腥草;肝膽熱重,重用野菊花,加龍膽草;頭痛,重用白芷,加蔓荊子。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方
9藥物組成蒼耳子50克,辛夷60克,菊花60克,銀花60克,茜草60克,白芷40克,薄荷30克。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
用法兩煎分別加水1500毫升800毫升,分取藥液600毫升400毫升,合並濃縮至600毫升,加煉蜜600毫升及0.2%苯甲酸,每次10--15毫升,每日2次飯後服,5日為1個療程。
方10
藥物組成射幹30克,山豆根15克,柴胡6克,辛夷10克,桅子10克,薄荷10克,細辛3克,甘草5克。
膿涕多,加敗醬草20克;頭痛劇烈,加白芷10克,葛根20克。
適應證慢性篩額領竇炎。
用法上藥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對勻,分2次服,每日1劑。
藥物組成決明子25克,蒼耳子20克,銀花20克,白芷20克,連翹15克,菊花20克,辛夷7克,薄荷7克。
適應證急慢性鼻竇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0日為1個療程。
方12
藥物組成桔梗9克,黃芬9克,天花粉9克,浙貝母9克,蚤休9克,銀花葉12克,蒼耳子6克,甘草6克。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方13
藥物組成蒼耳子15克,辛夷10克,白芷10克,川芍10克,赤芍10克,薄荷10克,銀花10克,黃琴10克,甘草10克。
無辛夷者,可用佩蘭10克代替;表寒者,加防風10克;頭痛重者,加細辛3克;咳嗽,加桔梗12克;關發熱,加連翹10克。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
用法上藥加水400毫升,煎沸後5壹10分,去渣取汁,分2次服,每日1劑。
說明同時配合常規西藥治療。
方14
藥物組成黃蔑9克,白術9克,辛夷花9克,白芷9克,石營蒲9克,黃芬9克,銀花9克,壹枝黃花12克,蒼耳子12克,慧茵仁12克,敗醬草15克,細辛3克。
頭痛甚者,加蔓荊子;關鼻涕多,加皂角刺;納谷不香,加谷芽麥芽炙雞內金。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方15
藥物組成鵝不食草15克,辛夷6克,甘草6克,白芷12克,蒼耳子12克,薄荷12克。
偏風熱熱毒者,加連翹銀花黃答;二偏濕熱者,加黃答升麻仁;關偏肺虛氣弱者,加訶子黃茂桔梗;偏脾虛濕濁者,加黨參山藥惹改仁。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
用法上藥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對勻,分2次服,每日1劑。
方16
藥物組成露蜂房10克,辛夷花10克,蒼耳子10克,白芷10克,黃荃10克,紅花10克,丹參10克,川芍10克,石葛蒲10克,路路通10克,銀花15克,冬瓜仁15克,薄荷(後下)6克,生慧茵仁20克。
適應證漫性鼻竇炎。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劑。
方17
藥物組成當歸30克,金銀花12克,野菊花12克,黃荃12克,桅子10克,川芍10克,連翹10克,茜草10克,蒼耳子10克,辛夷10克,白芷10克,烏梅10克,甘草10克,麻黃3克。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
用法每日1劑,水煎濃縮為300毫升,分2次服,5日為1個療程。
說明西藥用氯黴素麻黃素液滴鼻。部分患者行上領竇穿刺術,用生理鹽水或滅滴靈沖洗。
方18
藥物組成柴胡12克,黃荃12克,桔梗12克,辛夷12克,全瓜萎12克,蔓荊子10克,積殼10克,甘草10克,龍膽草9克,荊芥穗9克,薄荷(後下)6克,白芷6克,細辛3克。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說明又局部用血管收縮劑(0.25%氯黴素眼藥水1支,地塞米松5毫克,麻黃素50毫克,混勻)每次1-2滴,每日2-3次滴鼻。重癥合並上領竇炎用生理鹽水沖洗上領竇後,註入慶大黴素8萬單位,氯黴素500毫克,無效改用滅滴靈液沖洗,3壹5日1次。
方1
9藥物組成升麻9克,穿山甲9克,王不留行9克,鹿角霜9克,白芷5克,辛夷12克,魚腥草18克,蒲公英18克,慧該仁18克,天花粉18克,黃蔑18克,甘草3克。
鼻流黃膿涕多,加木通8克;鼻幹,重用花粉,加知母9克;黃膿涕夾血,加荷葉10克,白茅根10克,赤芍12克;鼻塞重者,加路路通12克;前額脹痛,重用白芷巧克,加葛根15克。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
用法上藥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對勻,分2次服,每日1劑。
方20
藥物組成蒼耳子9壹15克,黃芬9克,葛根9克,桔梗6克,生甘草6克,公英15克,車前草12克,白芷3克。
關鼻息肉或息肉樣變,加牡丹皮12克,羊蹄根9克;嗅覺減退,加石酋蒲9克;便秘,加玄參12克,麥冬9克,鮮生地12克;乏力,納差,加炒白術9克,神曲9克,生惹改仁12克;失眠多夢,加夜交藤15克,合歡皮15克;咳嗽疾多,加白毛夏枯草9克;咽痛,加野菊花9克,射幹6克;肝區不適,加郁金9克,菊花9克;高血壓,加澤瀉9克,鉤藤9克,蔓荊子9克;漫性鼻竇炎急性發作,加荊芥9克,防風6克。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21
藥物組成銀花30克,公英30克,魚腥草30克,白芷20克,川芍10克,黃琴10克,日本10克,桔梗12克,辛夷花12克,甘草6克。
頭痛較重,加蔓荊子柴胡菊花;鼻竇蓄膿,涕多私濁量多,加皂角刺憊效仁冬瓜仁;鼻44膜紅赤,鼻涕黃綠,加龍膽草野菊花夏枯草赤芍;鼻塞重,頭昏頭暈,健忘,加蒼耳子石蓄蒲遠誌;病程日久,反復發作,鼻黏膜增厚暗滯,加赤芍丹皮地龍地鱉蟲;食欲不振,加焦三仙雞內金;便秘,加大黃。
適應證慢性鼻竇炎。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分2次飯後服用,每日1劑。
說明同時配合滴鼻液:蒼耳子60克,白芷60克,辛夷花60克,赤芍60克,川芍60克,冰片6克,薄荷霜5克,芝麻油500毫升,液體石蠟1000毫升。經加工制作後分裝備用,每次1-2滴,每日4次。
方22
藥物組成方①葛根6克,麻黃5克,桂枝5克,白芍6克,甘草3克,川芍5克,黃芬5克,桔梗6克,辛夷3克,生石膏10克。
方②蔥頭(大蔥洋蔥均可)或大蒜頭。
適應證鼻竇炎,癥見鼻塞不聞香臭或流黃膿鼻涕,前額頭痛或眉棱骨痛。
用法刃方①將內服藥先用適量水浸泡30分後,放火上煎煮30分。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備用。蔥頭或大蒜切碎搗汁,稍加開水,備用。內服藥每日1劑,日服2次,飯後服用。
方②先用淡鹽水(涼開水亦可)沖洗患部,每日至少1次,用棉簽拭凈,然後用棉球蘸蔥(蒜)汁塞鼻中壹夜。
方23
藥物組成辛夷10克,蒼耳子15克,白芷10克,薄荷10克,蚤休10克,黃芬15克,桔梗15克,甘草10克,黨參15克,黃蔑15克,敗醬草15克,路路通10克,魚腥草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