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沿海地區幾乎有各種牡蠣。從渤海、黃海、東海、臺灣省海峽,再到南沙群島,中國有20多種牡蠣。眾所周知,味道鮮美的牡蠣不僅鮮嫩可口,而且營養豐富,因此被稱為“海中牛奶”。
全世界都有人吃牡蠣。記得中學時有壹篇課文《我的漁樂叔叔》,描寫了吃生蠔的場景。牡蠣和生蠔是同壹個科,所以估計比較大。
壹個衣衫襤褸的老水手用刀子把牡蠣撬開,遞給兩位先生,他們又把牡蠣遞給兩位女士。他們的吃法很優雅,用小手帕夾著牡蠣,頭微微向前伸,以免弄臟長袍;然後嘴巴稍微快壹點,然後把汁液吸進去,牡蠣殼扔進海裏。”
當時看了這篇文字,我之前對吃牡蠣的所有看法都被顛覆了。泉州灣盛產牡蠣,吃牡蠣是泉州人的家常便飯。泉州人吃都是炒著吃,炒著吃,吃的方式多種多樣,所以從來沒有生吃過(我說的是上世紀80年代,生蠔還沒有引進來),而法國人不僅生吃,而且吃的很優雅。法國人不僅穿著優雅,還吃。
壹、泉州人的住房
在泉州,有壹種用牡蠣殼做的房子,叫做牡蠣殼。
牡蠣殼是大牡蠣殼,泉州沒有這麽大的牡蠣。泉州產的牡蠣是珍珠狀的牡蠣,個頭小,味甜。
泉州灣雖然小,水域不壹樣,但我們其實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牡蠣。最常見的是晉江東石的牡蠣,個頭大壹點,耳朵黑。另壹種是浚浦產的牡蠣,生活在貝殼裏。牡蠣很小,像珍珠壹樣圓,顏色是黃色的。兩種牡蠣都非常美味。
泉州牡蠣的殼太小了,沒法造(也就是造房子),但潯埔的整個殼是怎麽來的?
宋元時期,泉州的童童港是東方最大的港口。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航行,許多泉州人謀生。每次他們從漫長的貿易航行中回來,都會在船艙底放壹個大牡蠣殼。泉州聰明人發現了壹個道理:“千年之磚,萬年之上”,炮彈比磚頭耐用得多,所以用來做冬暖夏涼,對土匪、倭寇都是刀槍不入。
如果走進潯埔村,遠遠望去,壹排排牡蠣殼像大魚,壹片片牡蠣殼是魚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在法國人優雅地將牡蠣殼扔進大海的同時,古老的泉州人將牡蠣殼運回遙遠的東非老家,建造了壹座獨特的貝殼,在建築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和人文價值。
二、洛陽橋的泉州人
泉州人不僅勤勞樸實,而且相當聰明。聰明不僅限於造橋。
有泉州第壹橋,中國最早的跨海石橋洛陽橋,建於北宋時期,1053 ~ 1059,千百年來壹直是中國四大名橋之壹。為什麽叫洛陽橋?不在河南洛陽,在泉州。五代十國時期,王建立了福建國,他從河南帶來的人幾乎都進入了福建,尤其是洛陽和洛水。為了紀念先人,當地把村子叫做洛陽,於是建立了洛陽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由北宋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泉州知府蔡襄修建。泉州修建洛陽橋的傳說很多,有海怪,有八仙,有觀音菩薩,很有意思,這裏就不細說了。
洛陽橋能成為海上第壹橋,有幾個第壹,比如“筏式橋基”、“牡蠣固基法”、“浮托法”,這些都是橋梁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第壹。
歷經千年,洛陽橋的橋墩依然穩固,這離不開泉州人的智慧。在古代泉州,能工巧匠發明了在碼頭基石上種植牡蠣,使之成為堅實的中流砥柱。這在國際上也是將生物學應用於橋梁工程的先例,在泉州也是唯壹的。
隨後修建的安平橋、順濟橋、孫江橋也是我國著名的橋梁,都是按照模仿洛陽橋的原則修建的。
所以當妳來泉州我帶妳去吃好吃的生蠔,我壹定會帶妳去嘗壹嘗潯浦的貝殼,吹吹海風,嘗嘗海的味道,然後去這些橋上散散步。在俯瞰大海的同時,妳會看到碼頭上密密麻麻的牡蠣,組成壹艘會航行的大船,十分壯觀。
泉州人吃牡蠣的幾種方式。
當然,我請妳去泉州吃生蠔,而且壹定是冬春兩季。這個時候,牡蠣是最美味最香甜的。
閩南話很有意思。泉州人說牡蠣,有人說生蠔,但更多的時候,他們說蛤蜊和牡蠣。
泉州人吃東西也很講究。先說幾個本地菜,菜名都很優雅:桂花蟹肉。
、珍珠貝炒、同心河饅頭、油_紅搜、八寶芋泥、五香雞肉卷、糖醋梅子肉、湯鍋魚丸、清蒸鱸魚、炸紅蝦、燉烏骨雞、八寶香米、虎咬草、四果甜湯。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第壹道生蠔吃法是珍珠炒生蠔,在泉州也叫炒生蠔。我知道在沿海地區炸牡蠣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臺灣省,潮汕,漳州,廈門都是說閩南話的地方。煎法相似,但不相同。泉州炸的蠔,老泉州人,更喜歡用潯浦蠔,因為它小,甜,鮮,沒有土腥味。
將鮮牡蠣用鹽水洗凈,將韭菜或蒜苗切成1cm,放入容器中,拌入紅薯粉,加入鹽、料酒、胡椒粉和五香粉,攪拌均勻,將容器中的食物放入鍋中翻炒,最後放入打好的鴨蛋,出鍋撒上香菜,這就是正宗的泉州珍珠貝炒制。
泉州人吃蚵仔煎,喜歡配酸白蘿蔔和甜辣醬。
炒壹盤生蠔不是那麽容易的,掌握好所有材料的比例和火候非常重要。泉州炒生蠔用的紅薯粉比較少,要適當翻炒,而且翻炒的過程要非常小心,不然會把生蠔的肚子撐破,影響美觀和食欲。
蠔煎蠔是泉州人過年必不可少的餐桌美食。在泉州,還有壹道菜叫炒生蠔炒,也很好吃。材料類似生蠔炒。也是牡蠣蒜苗。蒜苗切細,紅薯粉量多。再加上雞蛋和花生,壹勺壹勺地在鍋裏翻炒,不僅好吃,而且香脆。在我們家,炸牡蠣壹般都是先祭祀祖先,然後我們再吃。
平日經常吃_生蠔,煎鍋,炒姜片,海蠣加豆豉,蒜瓣,還有壹點料酒。_這需要壹點時間。這是壹道非常好吃的菜。非常好吃。
或者來個蛤蜊湯,把牡蠣洗幹凈,抓點紅薯粉,用豆腐和菜花熬湯,加點姜絲,滴點白醋和當歸白酒,撒點胡椒粉和蔥花,只為自己好吃。
泉州的面裏好像不缺海蜇。據我的美食家說,泉州的面條最主要的食材壹定是生堿面、海鯛魚、鵝肉菜、蒜苗。當然還加了幾片牛肉和大蝦。哈哈,人生沒有遺憾!
生蠔幹也是壹大好事,泉州的燒臘水餃少不了生蠔幹。
四、泉州珍珠貝,低調奢華
說了這麽多泉州的生蠔,無論是烹飪、小橋流水,還是人們日常享用的美食,都從壹個側面體現了泉州人的勤勞與智慧。當然,很多生蠔也傳入了泉州,尤其是法國生蠔,泉州女人可以像法國女人壹樣優雅地吃生蠔。
但無論如何,泉州牡蠣的品種就是這麽少。雖然貴如明珠,但低調。
日前在泉州舉行的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開幕式上,白說:泉州,這是壹座妳壹生中有機會去壹次的城市。這個城市太低調了,與其實力和吸引力有點不符。它以18領先福建GDP,正在向20年邁進。......
歡迎來到泉州,看牡蠣,吃牡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