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心壹般是指胸骨下部的位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窩”的位置,就像火燒壹樣,是壹種燒灼感。這主要是因為胃裏的食物“跑”進了食道。胃酸是胃裏分泌的,所以胃裏的東西都是酸性的,而食道是堿性的。酸性物質“跑”進食道,就會腐蝕食道黏膜,就像心窩裏燃燒著壹團火。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燒心。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腹部外科副主任趙認為,燒心通常有兩種原因:
第壹,吃多了,胃裏裝不下那麽多東西的時候,會導致食物回流到食道,導致燒心;
第二,經常吃甜食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使胃酸分泌過多。
除了腐蝕胃,如果胃裏的東西反流到食道裏,妳感覺到燒心和反酸,那就說明妳的食道也會被胃酸腐蝕,所以長期有燒心和反酸癥狀的人,不僅胃容易出問題,食道也會出現壹些炎癥。
壹些40-60歲的中老年人在夜間或淩晨出現類似心絞痛的胸痛癥狀,疼痛位於胸部區域。也可能是食物反流至食道,刺激了黏膜。所以心絞痛患者如果心臟沒有問題,就應該考慮去消化科檢查。可能是腸胃有問題。
上腹部不適也是胃癌最常見的首發癥狀,主要表現為進食後有飽脹感或燒灼感,反復發作,發作持續時間不長,癥狀也不是很嚴重,容易被誤認為消化不良或胃炎,導致被忽視。
如果反復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反酸噯氣等消化不良癥狀,也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是否是胃癌。57.5%的胃癌患者早期出現食欲不振,57.2%出現惡心嘔吐癥狀。74.7%的胃癌患者早期有上腹痛。
剛開始很輕微,後來逐漸加重。這種疼痛有時是鈍痛,有時是間歇性的鈍痛。部分患者有節律性疼痛(這種胃竇癌更明顯),進食或服藥後會緩解;有的老年人神經隱隱作痛,並不覺得肚子疼,以為只是腹脹。這種情況也需要小心。
胃癌早期胃脘痛常被診斷為胃炎或胃潰瘍,患者需要特別註意。
濟南消化科醫院國家級專家、上海瑞金醫院著名醫光李馮教授指出,65438+飯後0-3小時,上腹部有灼痛或隱痛,以後會逐漸緩解。這是胃潰瘍最典型的癥狀,要及時去醫院。李馮教授強調,在“潰瘍家族”中,胃潰瘍最接近癌癥,惡變率約為2%至5%。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腹部外科副主任趙指出:“胃癌還有壹個更微妙的癥狀,我們甚至根本不會把它和胃病聯系起來。這是貧血。”患有胃癌的人,腫瘤破壞血管導致胃出血,有的人會出現嘔血的癥狀,這是貧血的主要原因。
怎樣才能判斷自己是否貧血??趙給了以下方法:
第二,看眼底。貧血的人眼底蒼白,看不到任何紅色毛細血管。
第三是看指甲。正常人的指甲是粉色的,貧血的人會變白,就是我們按了之後的白色。
最後,在判斷胃癌的癥狀時,貧血往往與黑便並存。
黑便呈焦油狀,我們也稱之為柏油便。這是因為正常胃中的細胞在2-4天內完成脫落和再生的過程,癌細胞也是如此。這些脫落的細胞會被我們排出體外,但是癌細胞內有血管,所以胃癌患者經常會出現黑便。
特別提醒:長期消化不良的癥狀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加重為全身無力、消瘦、貧血、營養不良等癥狀。但是,這是最難檢查自己是否有胃癌的情況,因為很多其他原因也會引起貧血(比如壓力大、挑食、厭食、減肥不當等。),所以預防是預防胃癌的關鍵。壹旦無故減肥,要及時去醫院檢查。這不是不必要的,而是非常明智的。
吃豬肝、紅薯、紅肉火龍果、血豆腐或補鐵時,流出黑色或深色大便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排除了這些情況還有黑便,甚至直接排出血便,就要考慮是不是胃癌的可能了。胃癌患者常有胃部少量出血的癥狀。如果不重視,會加重病情。
胃癌是如何預防的?
1,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減少亞硝胺前體物的攝入。冷藏是保存食物的最好方法。
2.多吃水果和蔬菜。適當增加豆類和牛奶,以及鮮魚和雞蛋,提倡食用大蒜和綠茶。
3、少吃熏制、油炸、煎炸的魚、肉,紅燒或清蒸為好。
4、低鹽飲食,減少鹽的攝入。
5.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按時吃飯,避免暴飲暴食,避免吃硬的食物,吃得太快太燙。
6.不要喝酒或抽煙。
7.開朗樂觀。
8.慢性胃病患者應及時治療,定期做胃鏡或X線胃腸造影。在高危地區和高危人群中調查和治療胃癌和癌前病變。
預防也要註意傳播方式。癌癥不能直接傳播,但導致癌癥的細菌可以直接傳播。幽門螺桿菌已被確定為胃癌的第壹致癌物。醫學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具有明顯的聚集現象。如果家裏有壹個人攜帶這種細菌,幾乎家裏所有人都會被感染。傳染性強,常存在於攜帶者的牙垢和唾液中。只要和這個人吃同壹道菜,就有可能被感染。
為了妳和家人的健康,壹定要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從壹雙公筷做起,改變正確的飲食方式,降低胃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