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現任領導。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現任領導。

杜博士,研究員,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長,番茄育種課題組組長,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傑出二類人才,農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園藝學會副秘書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天津市農業生物技術中心學術委員,農業部國家番茄區域試驗負責人。

主要從事番茄遺傳育種和抗逆形成的生理生化機制及抗逆材料的鑒定和篩選技術;利用分子標記、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現代育種技術,篩選創造抗逆、抗病、優質育種材料;保護地和露地培育優良番茄新品種;制定新番茄品種的國家DUS測試指南和番茄產品的質量標準。截止到2011,九五共主持和參與了耐低溫番茄育種、抗病番茄育種、番茄育種技術、農業部“948”項目、教育部和人事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多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

育成的“保護地番茄優良品種中雜9號、中雜8號”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我是第三名。兩個品種累計推廣250多萬畝,創造經濟效益7.5億多元。特別是中雜9號已成為廣大北方番茄種植區保護地生產的主要品種。保護地番茄新品種“中雜12”由主任選育,2000年通過河北省和北京市品種審定。最新的番茄“中雜11”經過攻關獲得國家補貼二等獎,2001通過國家品種審定;截至2011年,* * *已發表論文30余篇。孫日飛博士,研究員,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長,大白菜育種研究組組長,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三級崗位傑出人才,學術帶頭人。北京蔬菜學會副秘書長,《園藝》雜誌編委,《中國蔬菜》編委,第三屆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專家,第五屆北京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國家推廣計劃專家。

主要從事大白菜遺傳育種研究。截止2011,先後主持國家八五、九五重點研究項目10余項,農業部重點高技術與基礎研究、重點開放實驗室項目,國際合作歐盟項目。十五期間擔任國家863計劃“優質高產多抗專用蔬菜高效育種技術及新品種選育2001aa 241121”首席科學家。主持十五重大項目“中南地區無公害蔬菜生產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範”;主持十五“大白菜種質資源創新利用研究”;負責北京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大白菜自交不親和基因的分子鑒定”研究。

在國內首次育成苗期不黃化、蜜腺正常、生長結實、易轉移、育性穩定的大白菜細胞質雄性不育新系。研究了培養基成分和培養條件對大白菜遊離小孢子培養的影響。建立了理想的培養體系,獲得了大量小孢子再生植株。這些DH植物正被用於新品種培育和分子遺傳學研究。首次發現了2個與TuMV-C4基因連鎖的標記和5個與TuMV-C1緊密連鎖的AFLP標記。

1992“國家農業種質資源數據庫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八;1995“組織培養100%無菌群體大白菜制種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為第四發明人;1996“大白菜組織培養育種親本制種技術”獲北京市科技進步壹等獎,排名第四。1999“大白菜2n配子發生的細胞學機制及應用研究”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五。張保喜碩士,研究員,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長,茄科育種室主任,辣椒育種課題組組長,碩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三級崗位優秀人才,中國農業科學院首批跨世紀科技開發與推廣帶頭人,中國農業學會第三屆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園藝學會辣椒分會副會長,國家蔬菜品種鑒定委員會委員,CPPCC市海澱區委員。

主要從事辣椒遺傳育種研究。對辣椒的主要植物學性狀、抗病性、抗逆性、細胞生物學和分子輔助育種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創新培育了壹大批優良育種材料和新品種,育成14甜椒新品種,甜椒育種處於國內領先水平。“中交”系列品種在我國的推廣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截止2011,先後參與和主持國家和部級重點科技項目、國家基金項目、863項目。獲得多項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西藏農作物品種資源調查》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集體獎);早熟高產抗病毒病甜椒中交2號選育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四名);優質抗病高產甜椒新品種中交4號、中交5號選育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第三名);甜椒中交6號、中交7號育種獲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壹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壹名)。發表論文30余篇。胡紅,碩士,研究員,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長。碩士導師。中國園藝學會副秘書長,北京蔬菜學會副秘書長。

主要從事蔬菜貯藏保鮮和采後處理技術研究和科研管理。截至2011年度,主持或參與國家科技、“863”、北京市有關蔬菜貯藏研究等項目30余項。在主要蔬菜采後生理、采後商品化處理技術、貯藏保鮮技術和科研計劃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壹些成果。“蔬菜流通系統綜合保鮮技術的研究與實現”1992獲國內貿易部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蔬菜采後加工技術的設計與實現”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結合實驗研究進展,* * *已發表論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