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種3畝,如果能科學管理的話。壹年能賺5-8萬,如果市場銷售價格高,還能賺更多。
具體的事還是要靠人的努力。當然,經驗和運氣很重要。以下是壹些參考資料:
1.蘑菇房要求地勢高,周圍寬闊,環境幹凈。房子坐北朝南,頂部有風道,墻上有南北對稱的長方形天窗和落地窗。菇房要求防風防雨,室內保溫保濕,通風透光(散射光),地面易沖洗,或便於每次栽培墊新土。四周墻壁用石灰水消毒,房間每次都可以用化學藥品熏蒸消毒,防止雜菌感染。蘑菇床可用竹、木、鐵制作,床寬1.2米。橫檔用竹子或雜木豎起,上鋪蘆葦席。床間距0.4-0.6m,底層離地0.3m層間間距約為0.6米。床架周圍留出走道。參照以上條件,各地可根據情況,利用簡易房進行修繕利用,或因地制宜建設蘑菇房。第二,堆肥
培養料應通過堆肥發酵,分解成可被蘑菇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以前多采用壹次發酵,但發酵不徹底,營養物質分解不充分,雜菌、害蟲依然存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年來開發了二次發酵(後發酵)技術。
蘑菇培養料主要由畜禽糞便、麥稭和稻草制成。7月上旬和中旬開始堆肥,糞草比壹般為7: 3或6: 4。稭稈要先烘幹,切斷,糞便要烘幹,粉碎。其他成分有少量石膏粉、過磷酸鈣等。培養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泡,壹層壹層堆上草料和糞肥,再蓋上草簾保溫濕潤。3-4天後就可以第壹次翻堆了。如果水不夠,可以加水升溫。7-8天後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養料加1.5公斤石膏粉。11-12天後,可進行第三次翻堆,150克過磷酸鈣可添加到100平方米培養料中。堆肥後約13天,即發酵完成前。趁熱把食材搬進蘑菇房,攤在蘑菇床架上,把房間的窗戶封好,迅速把室溫升到60℃左右2-3小時,再降到52℃左右4-7天。室內取暖可以用煤爐或者蒸汽管,保持室內濕度,這就是後發酵。後發酵是蘑菇栽培中的壹項新技術,具有殺蟲殺菌的作用。培養基中產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消除。由於嗜熱微生物的活性,培養料的質地大大改善,蘑菇可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增加。
第三,播種和覆土
當物料溫度降至28℃以下時,即可開始播種。將培養料排列成12-15cm厚的平面,采用穴播,行距約9×9 cm,每瓶菌種(750ml)約1m2。如果菌株生長很快,可以組播。播種後註意保濕。當菌絲開始萌發生長時,逐漸加強通風,以促進菌絲向料內生長,控制雜菌的生長(發現時可挖出來)。菇床要覆蓋細泥,蘑菇子實體才能正常形成和生長。可以在曬幹的菜園土上用豆土等沃土過篩。大泥球大概有鴿子蛋那麽大,小泥球大概有花生仁那麽大。當菌絲體已經覆蓋表面並滲透到大部分培養基中時,就可以進行了。先蓋上粗土(厚約2.4 cm,含水量20%),再蓋上細土(約1.2 cm,略幹)。第四,水資源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少噴多噴。培養料和覆蓋土層基本上是下濕上幹,內濕外幹。溫度保持在10-18℃,最適合固體的形成和生長。厚薄土層上發現小菇芽時,要噴菇水。當子實體長到豆粒大時,可以多噴些水,以利於蘑菇生長。在結果期,空氣濕度保持在80-90%。三批秋菇采摘後,氣溫下降,可用0.2%尿素或硫酸銨、腐熟的人糞尿、動物尿或1%葡萄糖追肥。入冬後加強管理,盡量提高菇房室溫繼續出菇。3月份開始生產春菇,管理需要保溫保濕,及時噴水,每批菇采摘後,下壹批菇蕾形成前噴追肥。五.收獲
壹般應在菇蓋開至八成時采收。采收時要輕拿輕放輕運,確保菇形完整,不被破壞。同時要分階段采收、儲存、運輸、銷售。無論收獲、銷售、加工,都要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