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秋節的時代、習俗、詩詞有哪些?

中秋節的時代、習俗、詩詞有哪些?

中秋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壹,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李周。根據中國古代歷法,壹年有四個季節,每個季節有三個月,分別稱為孟玥、中月和季月。因此,秋天的第二個月被稱為中秋節,它被稱為“中秋節”,因為它落在農歷八月十五日。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壹個固定的節日。中秋節壹般有吃月餅賞月的習俗。

海關是:

中秋節

這是我們國家非常古老的習俗。據歷史記載,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在春分祭祀太陽,在夏季至日祭祀大地,在秋分祭祀月亮,在冬季至日祭祀蒼天的習俗。其禮拜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它位於四個方向:東南和西北。北京的月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在春而陽,秋在夕。朝者,月之夕也。”這裏的月夕指的是晚上給月亮獻祭。這種習俗不僅為朝廷和上層貴族所奉行,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影響到民眾。

文人賞月

賞月習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享樂。民間中秋活動始於魏晉,但並未成為壹種習慣。在唐代,在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下了關於月亮的詩。到了宋代,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節,並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的是,宋人賞月更多的是因為感受到物傷,常常以陰晴圓缺比喻人間事。即使是中秋之夜,皎潔的明月也掩蓋不了宋人的憂傷。但對宋人來說,中秋節還有另壹種形式,那就是世俗的歡樂的節日:“中秋前,各店賣新酒,妳家飾亭臺,百姓爭酒樓玩月,千裏聽歌,戲壹直到天明”(《東京之夢·中國》)。宋朝的中秋節是壹個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亮的遊客絡繹不絕。

民間拜月

相傳古代齊國的醜女無鹽。她年輕時,對拜月教非常虔誠。長大後,她以優越的品德入宮,卻得不到寵愛。八月十五見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來,他立她為皇後,中秋節拜月由此而來。在月亮中間,嫦娥因其美麗而聞名,所以少女拜月希望自己“像嫦娥壹樣,容顏如明月”。

明清以後,由於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日本和中國的世俗年味濃郁。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化、神話化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崇拜、祈禱和世俗的感情、願望構成了普通民眾中秋習俗的主要形式。因此,“民俗拜月”成了人們對團圓、娛樂、幸福的向往;按月送愛。

古代有“秋暮暮月”的習俗。晚上的月亮是為了祭拜月神。擺壹個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必須切成蓮花形狀。月下,把月亮雕像對著月亮的方向,紅燭高燃。全家輪流拜月,然後主婦切團圓月餅。提前把人裁掉算算全家的人數,家裏的和外地的,都算在壹起,不能多裁或少裁,大小要壹樣。

中秋詩: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有白樹的烏鴉,冷露的桂花。我不知道秋思今晚會遇到誰。

中秋節?(唐)李普

當鏡子升上天空時,雲間壹片寂靜。

壹輪平均分滿,伴著萬裏雲。

壹只狡猾的兔子從弦外掉下來,壹只妖蛙在眼前休息。

靈茶計劃攜手共進,直到銀河完全明朗。

8月15號玩月亮?(唐)劉禹錫

今夜天空將再次洗滌世界。

夏去秋來。

群星閃耀,清風燦爛。

能改變人類世界的,是尤然的玉京。

蘇軾(宋代),水調。

陳冰中秋,快樂飲酒。喝醉了,寫這篇文章,還懷孕了。

月亮什麽時候開始出現的?我從遠處拿酒杯。

我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壹年?

想乘風回家,又怕瓊樓玉宇。

上面太冷了!跳舞找出影子,到底是什麽樣子!

月亮變成了猩紅色的亭子,低低地掛在雕花窗上,照著昏昏欲睡的自己。

月亮不應該對人有什麽怨恨,為什麽人走了才是圓的?

人們有悲傷和快樂,他們分離又重逢。月亮會變暗或發亮,會變圓或變圓。沒有什麽是完美的,即使在過去。

但願人長久,千裏好風光。